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天祥誓死不降流芳百世,却劝自己的弟弟投降?

文天祥誓死不降流芳百世,却劝自己的弟弟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3/12/28 6:47:13

在历史长河中,天祥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文天祥弟弟投降的事情大家知道吗?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都知道,他的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甚至,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但是,笔者下面要讲的一些史料,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失望: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两个不尽人意的弟弟,一个元朝投降,一个逃避现实、从此退隐。我们不禁好奇起来:哥哥文天祥这么勇敢、坚强,为何弟弟们就那么不尽人意呢?我们先说一下文天祥的这些弟弟们:文壁、文霆、文璋。

二弟文壁比文天祥小一岁,公元1278年据守惠州,抵御元兵的进攻。这一年冬天,他们终于抵挡不住了,文壁开城投降。年底,哥哥文天祥就被俘了。三弟文霆早早的就过世了,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四弟文璋比文天祥小十三岁,他跟随在文壁身边,后来,也随着哥哥投降元兵。文璋投降后选择退隐,不再过问世事。在他大哥文天祥被杀的三十五年后,六十九岁的文璋才离开人世。

元朝初期,身为朝廷大臣的文壁就备受争议,总有人指责他不够忠烈,没办法跟他的哥哥文天祥相比。有人还写诗讽刺:

“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文天祥号“文山”,而弟弟文壁号“文溪”,诗中所说的“溪山”指的就是兄弟两人。文天祥还写过这样的诗句:“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所以,前面诗句中的“南枝”和“北枝”指的也是兄弟俩。诗中把二人均比作梅花,兄弟二人在困难时,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一支向煖一支向寒;反映了二人截然相反的秉性,同时也用寒和煖反映出了后人对二者的评价,即对文天祥的褒奖和赞许,对文壁的贬低和讽刺。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倒想问一问这首讽刺诗的作者:“为什么你就不牺牲自己以救国呢?”我们面对英雄的时候,总喜欢把道德标准提得很高,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其他人,看他们是否也达到这个标准。英雄毕竟是少数,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这种行为是残忍的道德绑架,也是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有人说,哥哥文天祥肯定会谴责自己的弟弟文壁,其实,不是这样的,文天祥很理解自己的弟弟,这个结果还是他规劝造成的。

据文壁自述,他投降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不断了文家的香火。文天祥有两个儿子,一个早早就过世了,另一个在战乱中走失了,文壁只能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大哥,还要尽量保全自己。

第二个就是为母亲尽孝心。母亲在战乱时期客死他乡,现在的遗体还没有安葬,需要有人去安排她的葬礼,将她送回家乡安葬。

第三个就是保全城中百姓。当时文壁据守惠州时,宋朝已经灭亡,他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决定开城投降,免受元兵的屠城。

如果,这些理由还是无法让那些道德审判者满意的话,那也没有办法了。倒是人人推崇的文天祥选择原谅自己的弟弟。公元1279年,文天祥即将被押解到广州之前,弟弟文壁前来告别。在这个过程中,文壁是否解释了自己的情况,还有文天祥是否选择了原谅,这些都是无法得知的。如果,非要“深究”,我们只能从文天祥写给弟弟文壁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历史事实只能通过留存的史料来窥探,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别离。雁行长已矣,马足远何知?葬骨知无地,论心更有谁?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很明显,文天祥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代替他尽到儿子的责任,还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之情。公元1281年,文天祥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继子,即文壁过继给他的儿子,书信中的内容是这样的:

“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

文天祥的态度很明确,他认可弟弟文壁的行为,毕竟他不是这样的人:自己站在道德最高点,还要求别人也必须站在道德最高点。他理解弟弟的行为,希望有人能够为他“尽孝”。

后来,文天祥写信给自己的四弟文璋,劝谏他不要再去做官、要保全自己。弟弟文璋就是听从了建议,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不肯做元朝的官员。国难面前,三兄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让我们看出了很多的可能性。

这个结果,其实,更能够看出人性的真实性:文天祥选择了体谅,让我们看到一个站在道德最高点的英雄,拥有一颗有情有义的柔软之心。人性是复杂的,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人不一定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在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文天祥的继子后来也“投降”了。

文天祥过世后,继子当上了朝廷的集贤直学士,过世后还被封为了“侯爷”。继子的儿子文富,还担任过湖广行省的检校官,成为朝廷大员。可能大家会谴责他们的行为,但是,文天祥本人肯定不会痛骂自己的儿孙的,他能够理解他们,并且,祝福他们。

标签: 宋朝文天祥

更多文章

  • 一生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发明一东西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祐樘,明朝

    对朱祐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说到皇帝,人们就会想到“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其实,这只是个虚指,虽然对于皇帝的婚配,古代也曾做出过规定。据《礼记昏义篇》载:“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这样算起来,在周朝为帝,后宫妃嫔的编制是12

  • 张良封候只排62位,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称帝以后有过著名的一番话,那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就是汉初三杰名称的由来。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目中,韩信、张良、萧何

  • 唐朝名将苏定方战功赫赫,在民间的评价为何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定方,唐朝

    还不知道苏定方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定方名苏烈,字定方,自幼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十五岁时就曾在本郡击破张金称为首的贼众,后来投奔窦建德,成为窦建德手下大将。窦氏败亡后,苏定方回到家乡隐逸不出。大唐建立后,秦王李世民久闻苏定方之名,派人延请苏定方出山,授予其折

  • 元朝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宠冠六宫育有8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满都海,元朝

    对满都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历史上,北方草原文明其实与中原文化有过些许融合,因为在大部分的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小国或部族而存活发展的。但在元朝和清朝时期,少数民族成为了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实现了大一统,元朝没有成功推行“汉化”政策,

  • 项羽为什么不愿意度过乌江 刘邦临死前才明白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乌江

    项羽为什么不过乌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最精彩的人物,大概就要数刘邦与项羽了。尤其是项羽,司马迁是极其喜爱这个人物的。众所周知,项羽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他是兵败自刎的。本来他是可以不用死的。却为何要自刎呢?刘邦直到驾崩前,才明白

  • 文渊阁大学士沈鲤有多厉害?朝中大事都是他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沈鲤,明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沈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皇帝登基时年方十岁,朝中大事全委于他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沈鲤沈阁老处理。当时,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民不聊生。沈鲤为民请命,奉旨修筑两道大堤。一次,沈鲤去视察修筑黄河大堤工程,回京复命时,绕道回家乡归德探亲。为不

  • 曹操手下谋臣有百人,他是如何招揽贤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欲成就一等一事业,必得一等人才。在烽烟尽处的乱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不过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但对怎样招揽人才,那真是“鱼有鱼道,虾有虾撤”,而曹操有曹操的路。一、有时候,能捐隙弃怨。曹操征讨南阳张绣,“北地枪王”张绣降而复叛,杀害了

  • 李世民治理贪官效果如何 贪官最后只能跪地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贪官

    李世民是怎么治理贪官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对于李世民这样的一代明君,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出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繁荣富强的局面,让整个大唐在世界上威名远扬。但是不论任何朝代总有奸臣和贪官,这固然是无法

  • 陈友谅既然知道赤壁之战 为什么将全部的船连接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友谅,朱元璋

    陈友谅为何将船连接一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三国故事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三国时期重要的赤壁大战,又是三国故事中最为出彩的那部分。而且,写了《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也刚好在那时候出现。而且他还和陈友谅见过面。总之

  • 父亲是一代霸主风光无限,儿子温顺隐忍最后杀父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穆王,春秋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楚穆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按周公所定的“宗子维城”的世袭制,楚国的王位继承人当属长子商臣。但是楚国有“幼子守家”的风俗,王权嗣位常由小儿子继承。在周礼和楚俗之间,楚成王摇摆不定,使得储君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商臣工于心计,经常送珠玉环佩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