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友谅既然知道赤壁之战 为什么将全部的船连接起来

陈友谅既然知道赤壁之战 为什么将全部的船连接起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1/22 10:45:32

陈友谅为何将船连接一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三国故事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三国时期重要的赤壁大战,又是三国故事中最为出彩的那部分。而且,写了《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也刚好在那时候出现。而且他还和陈友谅见过面。

总之,陈友谅应该对三国故事中,曹操用铁锁连接大船,因而最终被周瑜一通火攻烧光战场的故事耳熟能详。

不仅如此,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中,当时南宋将领张世杰退守到崖山海面时,也是用铁链把整个船连接起来了。而这个做法,也使得蒙古人追到崖山的时候,采用火攻,放火烧船。而当船燃起来的时候,张世杰等人赶紧手忙脚乱地用斧头砍断铁链。但是已经太迟,一条船燃烧起来,很快就惹得其他船也燃烧起来。整个南宋军队和百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他们在慌乱之下,只得跳到海里。这也就是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十万军民蹈海”为南宋殉葬的故事。

崖山之战的事迹,陈友谅当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火烧赤壁)

那么,既然陈友谅既熟悉三国故事中的“火烧赤壁”,又熟悉“崖山海战”,为什么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却还要用铁链把他的巨舟连接起来,造成最后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掉的悲剧呢?

我认为,陈友谅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不是一般的船。

陈友谅虽然知道朱元璋可能用火攻对付他,但是他的船和“赤壁大战”以及“崖山海战”里的船都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船都不是很大,船上也很颠簸,要是不用铁链连起来,在船上就站不稳定。

而陈友谅的可不是一般的船,是巨舟,也叫做楼船。这种船有好几层楼高,楼上的人说话,楼下的人都听不见。这种船也不是为了让它在湖面航行,而是就像湖面长出来的一块陆地。

陈友谅认为他是不害怕火攻的。因为他的军队站在船上,居高临下。朱元璋的那些小船虽然灵活,但都只能从下面往上射箭。他们的小船还没有靠拢,陈友谅军队射出的箭,已经把他们杀得干干净净了。

这个高度优势,是“赤壁之战”和“崖山海战”里不具备的,因而不可同日而语。

(纪念馆中的陈友谅)

其二,不是之前的连接方式。

陈友谅当然知道如果船用铁链连接起来,一旦敌人用火攻,烧起来后,不容易破灭。但是,陈友谅对船的连接方式,却和古代那些船的连接方式不一样。陈友谅不是让船平行站位,而是首尾连接。

首尾连接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陈友谅的军队增援。史料上记载,陈友谅的这种船,上面可以跑马。既然可以跑马,自然来来去去都很方便。

陈友谅想的是,就算朱元璋在某处投入的兵力比较多,也不用害怕,其他地方的兵力立刻可以增援过来,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朱元璋。

而且,陈友谅的船是首尾连接。当陈友谅的船首尾连接起来后,延伸了有整整十里长。这样的船,既方便兵力之间的转运,同时,一旦朱元璋火攻起来,用斧头砍断铁链,那些巨舟也可以来去自如。

(朱元璋画像)

其三,不是之前那种军队。

在陈友谅看来,曹操和张世杰的军队,与他陈友谅的军队是不一样的。曹操的军队本身是北方军队,既不熟悉南方的水战,也不熟悉南方的气候。他们到南方来打仗,本身就是弱势。之所以用铁链把船连接起来,就是想要避免这种弱势。

张世杰当时是走到了穷途末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用铁链把船连接起来。张世杰那样做,本身也没有打算能够打赢蒙古人,而是想在船上和蒙古人同归于尽。

而陈友谅当时兵强马壮,实力强劲。在他看来,朱元璋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认为,用铁链连接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最终他依然败了。之所以败,一是因为朱元璋各个击破,四处偷袭,使得陈友谅顾此失彼。不管怎么样,陈友谅那条船是死的,作业面积比较窄。朱元璋的船队虽然小,但非常灵活,声东击西,陈友谅根本就应付不过来。二是朱元璋坚持用火攻,而且是四处火攻。由于攻击面比较多,因此,陈友谅就算把船之间的铁链砍断,依然无法灭火。三是朱元璋的运气也比较好,风刚好是往陈友谅船的方向吹的,因此陈友谅的船很快就烧了起来。

总之,陈友谅之所以失败,既是他骄傲自大,也是他死板教条。最终他虽然强大,却出现了悲剧。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标签: 陈友谅朱元璋

更多文章

  • 父亲是一代霸主风光无限,儿子温顺隐忍最后杀父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穆王,春秋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楚穆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按周公所定的“宗子维城”的世袭制,楚国的王位继承人当属长子商臣。但是楚国有“幼子守家”的风俗,王权嗣位常由小儿子继承。在周礼和楚俗之间,楚成王摇摆不定,使得储君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商臣工于心计,经常送珠玉环佩来拉

  • 郭子兴作为朱元璋的发家之人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是怎么对待郭子兴后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郭子兴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郭子兴后人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郭子兴(1302年-1355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后来使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能崛起的关键人物。郭子兴家有财产,平时结交不少壮士,元末大乱,他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集结

  • 曾国藩30岁时负债累累,凭借一技能步步高升成为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曾国藩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曾国藩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出生湖南湘乡一个农民家庭,参加3次会试后,终于在28岁时考中进士,并在翰林院实习3年时间后,30岁才真正入朝为官,成为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此时的曾国藩不仅身无分文,还负债累累,可他的出场却充满了魔

  • 正确认识“残暴”的秦始皇!秦始皇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秦始皇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始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谈中国史,春秋战国可谓分水岭,分的是新旧权贵之争,更是分封和集权之争。春秋战国无数变法,成就古典中国体制大变革,也让封建制退出舞台,建立了中央集权雏形。其中有几个不得不说的人必须要大书特书!第一个:当然是首创大一统集权制度的秦始皇

  • 韩信死后彭越被流放,彭越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韩信,彭越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彭越的结局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

  • “黄金家族”说的是谁?林丹汗意图复元为何最后众叛亲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林丹汗

    林丹汗意图复元为何最后众叛亲离?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13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被朱元璋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但元朝并没有完全灭亡,只是失去了中原的大片领土,他们在自己的领导人、末代皇帝元顺帝的率领下仓皇逃到了蒙古高原,从此成为北元政权。成吉思汗的

  • 太医能就皇帝自己却被吓死,许绅被什么吓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嘉靖,许绅

    许绅被什么吓到了?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某个夜晚,十几个被皇帝逼疯的宫女趁着嘉靖帝昏睡之机,以巾带套在嘉靖帝的脖子上,想要勒死他。慌乱之中,宫女把巾带打成了死结,嘉靖帝捡回了一条命,仅仅是气绝而没身亡。事后,首犯杨金英及从犯

  • 田叔公然徇私枉法得封相国,儿子效仿却被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田叔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田叔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朝初年有个叫田叔的大臣,别想歪了,田叔姓田名“叔”,而不是因为他的辈分大,人人都得管他叫“蜀黍”哦。田叔是春秋时期齐国宗室田氏的后裔,精通剑术和“黄老学说”。不苟言笑,喜欢和君子交往。汉朝初年,有人将田叔推荐给赵国丞相赵午,赵王张敖

  • 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曹操邀请刘备一同商讨大事,结果曹操却把刘备提升到和自己一个档次,着实吓了刘备一跳。实际上曹操只是在试探刘备,不过当时刘备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曹操究竟是想干嘛呢?如果他怀疑刘备的话

  • 爱新觉罗·硕塞: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堪称一代贤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爱新觉罗·硕塞,清朝

    他是一代雄主皇太极的儿子,大清铁帽子王之一,一生四处征战、战功赫赫,却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7岁,此人便是爱新觉罗·硕塞!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他的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他刚出生不久,母亲叶赫那拉氏就被父亲赐给了大臣为妻,所以年幼的硕塞被迫与母亲分离,由其他妃子抚养长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