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从一品和正二品差距很大吗 两者有什么不同

清朝从一品和正二品差距很大吗 两者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3/12/17 19:02:57

对清朝官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从一品”和“正二品”差距有多大?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清朝是一个腐败落后的朝代,只不过,这些是用来形容清朝末期。在清朝前中期,那可是公认的大国,不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且在各种制度上,相较于过去也有过不少创新,例如清朝的官员制度。

对于“从一品”和“正二品”这两个名称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两个不同的官职。从一和正二看似差距不大,实则各有不同,它们之间究竟有差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01清朝官制沿革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新的政权时,都不可能不受前朝的影响,这是历史学家们公认的理念之一。满人入关建立清朝,是在明朝灭亡的基础之上,因此,清朝的许多制度都采用了明朝的沿革。

为了加强的集权统治,清政府约束地方权力,将皇权统一到皇帝手中,对于一些制度也做出了许多改进。在清朝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官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每代皇帝都做过相应的修改,其中做过最大修改的,当属于康乾盛世时期。

康熙时期,为了选拔更多人才,康熙宣布恢复内阁,设立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官职;雍正时期,设立军需房,也就是军机处的前身,只对皇帝负责,直隶属于皇帝;乾隆继位后,把军机处改名为总理事务处,进一步加大皇帝对权利的控制。

清朝早期对于官制的修改,大多是为了中央集权。到了后期,清政府政权已经稳固,再去修改官制,主要是为了与时俱进,就比如前面所说的军机处,就是为了便于皇帝下达命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官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象征着封建官制巅峰的“九品十八级”。

02清朝官员两大分类

清朝官员职务繁多,难免让人眼花缭乱,但只要我们了解了“九品十八级”的设立原则,便能清晰分辨出不同官职的高低之处。

首先,在详细叙述清朝官制之前,我们必须得了解,清朝官员的两种分类。第一种分为京官与地方官。京官,顾名思义,在京城任职,地位一般十分显赫,而地方官,与之相比要弱势许多。

就拿刘墉来说,影视剧经把刘墉塑造成一个受皇帝青睐的清官形象,他还常与和珅因理念不合发生矛盾,在这过程中笑料百出,引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然而,现实当中的刘墉,并非如此清新脱俗。既然身处清朝那样一个时代,他就避免不了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著名的两大文字狱案件,《俣俣集》与《一柱楼诗》都因他而起。

在乾隆二十一年期间,刘墉就因犯错被流放在外,做了二十年的地方官。之所以在后世影视作品中有着很好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在这二十年期间,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这也无法排除他是为了能够回到京城有意而为之。

虽说疑罪从无,可是从他后来重新回京做官来看,这种推测并非毫无依据。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京官与地方官的巨大身份区别。

官员的第二种分类,便是文官和武官。这个分类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文官擅长挥舞弄墨,武官擅长带兵打仗。这两种官员在各个地区都有,包括京城,只不过相对于地方而言,京城中的文官较多,武官较少。

了解了清朝官员两大分类,接下来我们便能很轻松的理解清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员制度。

03九品十八级官员制度

这个制度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区分不同官员的官职与权力大小,品级越高权力自然越高。

九品十八级从一品开始,分为正从两类,正一品官员最大,从一品次之。接下来便是正二品、从二品以此类推,直到从九品。但从九品并不是清朝官员当中品阶最低的,比他还低的还有无品官员。

不同品阶,主要是为了区分官职权力大小,但这也为官员职务设计,打开了思路。清朝不同品阶的官员职务不同,工作的机构也大不相同。

例如,正一品官员当中,包括文职京官太师、太傅、殿阁大学士、太保等;文职外官大学士兼职省总督;武职京官领世卫内阁大臣;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等。

任何品阶的官员,都有着不同的职务。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清政府将所有清朝官员,按照不同规则都塞进了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当中,只要你在某一级为官,你就能被授予相应等级的官职。

到这里,我们便能很轻松的解释,为何“从一品”和“正二品”并非差距不大,因为二者虽然仅仅相差一级,但却属于不同品。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一品官员所拥有的权利与职务,都不是二品官员能比拟的。

举个比较实际的例子,据《清史稿》记载,一品官员每年俸禄为一百八十两白银,二品官员每年为一百五十五两白银,除此之外,每年的禄米,前者有九十石,而后者只有七十七石。

可能有的人会说,看起来差距似乎不大,例如白银只有二十五两的差距罢了。这是因为他们将白银的价值看的太低,如果将其换算成万元人民币,每年相差二十五万元人民币,为官十年就是两百五十万,如此差距难道还不够巨大吗?

04结语

“从一品”与“正二品”,表面上看只相差一级,但实际上待遇方面天差地别,除了每年的俸禄之外,不同品阶的官员还有不同的赏赐,这些都是差别的来源。

标签: 清朝官职

更多文章

  • 曹丕在位时期司马懿都没有篡位 司马懿算是一个忠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曹丕

    还不知道:司马懿和曹丕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究竟是不是忠臣,为什么曹丕在位期间他没有去篡位?历史记载,司马懿有“狼顾”之异相,又有三马同食于一槽的梦境加持,这让司马氏后来篡了曹氏的皇位有了一个玄幻的基础。其实读历史多的朋友都知道,这无非是史学家为统治者加

  •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荣,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人物介绍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

  • 都已经是封侯拜相的时候了 张良为什么会选择急流勇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良,西汉

    对西汉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为什么功成名就时,为什么会选择急流勇退?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却选择了急流勇退这就是张良有魅力的地方,在当时,张良真可谓功高盖主,刘邦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 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竟然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号称“千古一帝”,做出的贡献也确实称得上一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并且他给中国取了一个名字,竟然沿用至今,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想知道名称的由来和秦始皇起名的用意,就得对秦始皇的身世背景和性格特征进行简要的了解。秦始皇本名嬴政,虽是秦国人却在赵

  • “勒石燕然”的窦宪有哪些事迹?他有哪些军事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窦宪,东汉

    窦宪(?~92年),字伯度,东汉时期名将、外戚,大司空窦融曾孙,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成就和终极梦想,“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千古流传,“勒石燕然”的窦宪却少有人问津。按照老规矩,先盘盘家底儿。汉惠帝时期,吕后的一个小宫女嫁给了时

  •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 诸葛亮为何不担心曹操放火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草船借箭

    对诸葛亮草船借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为啥不担心曹操放出火箭?在我国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典故,至今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在历史上的曹操在南下之后刘琮带领荆州士兵向曹操投降,刘备

  • 吕蒙击败了名震天下的关羽 吕蒙为什么还被叫做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关羽

    还不知道:吕蒙和关羽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蒙明明打败了三国名将关羽,为啥千年来都被叫做小人?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的美名和英雄事迹至今仍然被广为传颂。然而关羽的结局比较悲惨,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获。东吴之所以能够打败关羽,大都督吕蒙功劳最大。但吕蒙明明打败了

  • 汉武帝十三位丞相大多数都不能善终 公孙弘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丞相,公孙弘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公孙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一生用了13位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长盛不衰?公孙弘能够做到丞相之位荣休,因为公孙弘比较有危机意识。一来,公孙弘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二来,公孙弘懂得审时度势,总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外。但

  • 秦国当初用五张羊皮换回百里奚 他到底会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百里奚

    秦国用五张羊皮换回的百里奚,到底有多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真实的百里奚,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完美的宰相模板。他智慧过人,辅佐君王开创霸业,内修国政,倡导文明教化。他制定的政策,直接决定了秦国此后两百多年的国运。但同时,手握重权的百里奚,

  • 历史上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 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荆州

    还不知道:关羽和荆州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中,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事实上,关羽大意失荆州乃是一个伪命题!荆州的丢失,并不完全怪关羽,此三人的责任比关羽大得多!大意失荆州一说起荆州的丢失,大家总会把责任归于关羽,认为是关羽的高傲,导致了荆州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