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名相张浚有什么功绩吗?别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南宋名相张浚有什么功绩吗?别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3/12/14 19:23:09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宋名相张浚的故事。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张浚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d等人,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于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被斥十多年。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征南宋,张浚再获起用。宋孝宗即位后,除枢密使。隆兴元年(1163年),封魏国公,督师北伐,初战告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年)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年)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历史如何评价张浚

正面

赵构:①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②朕得浚,何愧王导。③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赵Y:①久闻公名,今朝延所恃惟公。②朕倚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赵鼎: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

完颜宗翰:自吾入中国,未尝有敢撄吾锋者,独张枢密与我抗。我在,犹不能取蜀;我死,尔曹宜绝意,但务自保而已。

冯楫:如张浚者,当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

陈俊卿:张浚忠荩,白首不渝。

王十朋:御敌莫急于用人,今有天资忠义、材兼文武可为将相者,有长于用兵、士卒乐为之用可为大帅者,或投闲置散,或老于藩郡,愿起而用之,以寝敌谋,以图恢复。

刘过: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

朱熹:①

公自幼即有济时之志,在京城中,亲见二帝北狩,皇族系虏,生民涂炭,誓不与虏俱存。委质艰难之际,事有危疑,它人畏避退缩,公则慨然以身任之。不以死生动其心。南渡以来,士大夫往往唱为和说,其贤者则不过为保守江南之计。夷狄制命,率兽逼人,莫知其为大变。公独毅然以虏未灭为己责。必欲正人心,雪仇耻,复守宇,振遗黎,颠沛百罹,志逾金石。晚复际遇,主义益坚,虽天啬其功,使公困于谗慝之口,不得卒就其志,然而表著人心,扶持人纪,使天下之人,晓然复知,中国之所以异于夷狄,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而得其秉彝之正。则其功烈之盛,亦岂可胜言哉?②

忠贯日月,孝通神明,盛德源于生,奥学妙于心通。勋存王室,泽被生民,威镇四夷,名垂永世。

脱脱:儒者之于国家,能养其正直之气,则足以正君心,一众志,攘凶逆,处忧患,盖无往而不自得焉。若张浚者,可谓善养其气者矣。观其初逃张邦昌之议,平苗、刘之乱,其才识固有非偷懦之所敢望。及其攘却京力敌,招降剧盗,能使将帅用命,所向如志。远人伺其用舍为进退,天下占其出处为安危,岂非卓然所谓人豪者欤!群言沸腾,屡奋屡踬,而辞气慨然。尝曰:上如欲复用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辞。其言如是,则其爱君忧国之心,为何如哉

刘定之:昔者汉图恢复,所恃者诸葛亮。南宋御金,所恃者张浚。彼皆忠义夙著,功业久立。及街亭一败,亮辞丞相。符离未捷,浚解都督,何则?赏罚明则将士奋也。

《历代群英歌》:①张浚经略有方,赵鼎力真宰相。②赵鼎秉衡朝士贺,魏公堂轴众心倾。

反面

赵构: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朱胜非: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沈德符:南宋宰相张浚,万口吠声,以为圣贤。朱晦翁晚年深自悔咎,轻信其子张蚣腋澹遽草行状,以致天下不信。

张燧:张浚素轻锐好名,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士之好功名富贵者,无不趋其门。且其子南轩以道学倡名,父子为当时宗主。在朝显官,皆其门人,悉自诡为君子,稍有指其非者,则目之为小人。绍兴元年,合关陕五路兵三十余万,一旦尽覆,朝廷无一人敢言其罪。直至四年,辛炳始言之,亦不过落职福州居住而已。淮西郦琼之叛,是时公论沸腾,言路不得已,遂疏其罪。既而并逐言者于外。及符离之败,国家平日所积兵财扫地无余,乃以杀伤相等为辞,行赏转官无虚日。

谢肇J:张浚志大才疏,丧师辱国,刘琨殷浩之俦也,而盛称其恢复之功,比之诸葛武侯。

标签: 南宋张浚

更多文章

  • 朱棣登基之后 朱棣为什么把都城迁到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棣,迁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迁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公元1399年,朱棣因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而选择奉天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造反之举,最终在公元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从而登基为帝,乃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登基之后不久,就下旨昭告天下

  •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潘濬,三国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人物介绍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峻,三国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

  •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虞,汉朝

    刘虞可以说是真正忠心汉室的宗室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

  • 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能封神 赵云为什么不可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张飞

    关羽、张飞能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的故事许多读者都不陌生,不仅被视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在经历了多次修订后被一次次的拍摄成影视作品放到荧幕上进行宣传,甚至在各省市的语文、历史教材中,这段故事也被反复提起。其

  •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

  • 孟获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获,三国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夷人首领孟获的相关情节可以说也是书里的一个重要章节,“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孟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身着皮草、孔武有力的“野蛮人”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关于“七擒七纵”是否真实存在却存在争议,而且

  •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恪,三国

    诸葛恪出身琅琊诸葛氏,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诸葛家族,为汉末三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家二代的代

  •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綝,三国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

  • 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为何会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与诸葛亮: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关键因为他的背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刘备迫不及待要称帝小混混出身的刘备中了称帝的心魔。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迫不及待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过去,刘备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招牌”,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