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是怕刘禅的皇位吗

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是怕刘禅的皇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83 更新时间:2023/12/17 13:42:25

刘备赐死刘封仅仅是担心刘禅继位后无法控制他,还是另有顾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赤壁之战之前,无立锥之地的刘备一直寄寓于各诸侯之间,疲于奔命,混得很惨,起初讨伐张纯之时,幸亏以其精湛的演技装死而躲过一劫,不然早上西天,"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刘备

早已成为常态的逃亡之中,难以自保的刘备多次狠心丢弃妻子和子女不管,独自逃命,真是有损其"闻名于世的仁慈"之名,曾经逃亡中两个女儿被曹纯抓获;有个儿子被曹操抓获之后再无音讯,史书上只记载与关羽一同被抓,"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但关羽返回刘备身边之时,却无其子相关记载,"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之后再没有看到其儿子相关记载,是死是活无法断定。

仁弟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三国志》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备寄寓荆州刘表之时,被曹操抓走的儿子或者被杀或者病死或者被弃,反正已不在身边,故此,收养"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寇封为养子,改姓为刘。刘封气力过人,身怀武艺,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随刘备入蜀,参加益州攻取战,平定益州之后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丢失东三郡

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原先为隶属汉中郡的三个县,后改为郡,因其位处在汉中东边,故称之为东三郡,西城在沔水之边,上庸以堵水可通沔水,房陵以筑水可通沔水。地处益州和荆州接连部位的东三郡地势险峻,崇山叠岭,四面环山,闭塞不通,陆路崎岖,但是可以顺着沔水直达军事重镇襄阳,故此,若控制东三郡则军事战略上具有巨大意义。

于是,建安二十年(219),根据大佬刘备指示,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上攻占房陵。之后趁热打铁,准备攻打上庸,此时,刘备已攻占汉中,觉得孟达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养子刘封,顺着沔水而下,与孟达军队会师于上庸并让刘封统领孟达军队,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刘备以亲统疏之举,为日后孟达背叛蜀汉埋下伏笔。

刘封和孟达的征讨,没有遇到太大阻碍,上庸太守申耽举众投降,于是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其弟申仪为西城太守、建信将军,升迁刘封为副军将军,唯独对出力最多的孟达没有一丁点加官升职。当初,孟达和法正为了迎接刘备入蜀过来荆州之后,一直未返回益州,先是在江陵驻屯之后再到秭归,之所以与其他蜀汉部队相比其独立性相当强,刘备是害怕尾大不掉有意打压孟达,以便于刘封控制孟达。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三国志》

关羽

刘备攻占汉中后,其人生达到巅峰,或许被胜利冲昏头,不久让关羽北上围攻樊城、襄阳,明明是兵力有限的蜀汉集团,一下子摊子摆得也忒大了,真让人担心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难堪局面。果真,孤军作战的关羽吃不消,连呼刘封、孟达增援,但是刘孟两人以刚占领东三郡,其局势不稳为由,没有给予支援,加之东吴偷袭荆州而最终导致关羽被斩杀还丢失整个荆州。

又,被人称之为"恃才好术"、"将帅之才"的孟达,怎能心甘情愿当比自己年龄小、经历少的"空降兵"刘封的下属,故此,两人常有纷争,关系不融洽,刘封仗着自己刘备养子特殊身份总是欺凌孟达。

之所以,关羽被杀之后孟达深感恐惧,就如《辞先主表》所讲,担心会出现虽为蜀汉卖命却最终被冤枉而惨遭迫害事情,时常为之悲痛欲绝,希望刘备放他一个自由。不久孟达果真带着自己四千余家部曲投降曹魏,刘备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偷偷地咽下去了。

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则?欲絜去就之分也。……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於外。……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於君子,愿君王勉之也。>>>《辞先主表》

赐死刘封

不久,孟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加之西城太守申仪背叛,刘封被打败返回成都。到成都之后,刘备斥责刘封"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封无言以相对,确实是自己之过,性格刚猛的他,肯定心想一人做事一人当,该怎么处置应该怎么处置吧,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人头会落地,以致于悲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孟达

当初,孟达与徐晃等人攻打上庸之前,曾经给刘封写信说,目前刘禅已立为汉中王太子,你与汉中王刘备本来就是"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但问题是你手握重权,将会遭受猜忌,身边有识之士,无不为你目前处境捏一把汗。还有,刘备身边人多,将会揣摩到其猜疑之心,肯定会有人离间你们,"恐左右必有以间於汉中王矣。"你现在领兵在外,暂时还会安全,倘若返回成都则危险,"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但是刘封没有理会,结果会怎样呢?

果真让刘封大跌眼镜,孟达预测如神,就他所言返回成都之后,诸葛亮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为由奉劝刘备斩杀刘封,身为蜀汉政权人主,刘备也很无奈,为了保住一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不得不狠下心赐死刘封,但毕竟与刘封曾有过父子之情,为之流涕不止。

世人常说,"知子莫若父",枭雄刘备心知肚明,三十多岁的刘封正处于既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又精力充沛的黄金年龄段,刘禅才十几岁的小屁孩,加之本身资质差,不够优秀,无法与刘封相提并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假如刘封狠心与刘禅争夺权力,则两人可不是同一个级别选手,刘禅相差十万八千里,若单打独斗刘禅必败无疑,但是毕竟身为正统的刘禅不可能一人应战,肯定会大多数人支持刘禅,最终谁赢谁输不好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的内讧将大大削弱蜀国实力,让"奸人"渔翁得利,会带来灭顶之灾,有袁谭、袁尚袁氏兄弟,刘琦、刘琮刘氏兄弟前车之鉴,不能再重蹈。故此,"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确实是斩杀刘封的重要理由,但不至于一定要斩杀,其实也有废为庶民或者流放到不毛之地等其他举措,不一定非要赶尽杀绝,是不是另有非死不可原因?

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通常人最担心的是自身安危,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当时人们是认可"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观念。当初,官渡之战时,很多曹魏大臣们都在暗地里纷纷向袁绍写信示好,但是出人意料,最终曹操以弱胜强,整理战场之时,发现很多大臣们通敌信件。曹操却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下达命令一把火焚烧掉。

人们会说曹操真具有领袖气质,大度无比,其实这是曹操无奈之举,雄才大略的曹操会洞察人性,清楚趋安避危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所以曹操当时只能采取烧掉信件,一概不究。袁绍还强大没有彻底败亡,革命尚未成功,还得靠这帮大臣们继续战斗,不能只靠自己一人之力与之抗衡,或许曹操心里已经骂到这些人祖宗十八代不止,但身为大佬只能压抑自己,为了顾全大局,只能表现为若无其事,可谓当领导不只有威风之面还有很多明面上说不出的苦衷。

黄权

此时,蜀汉集团丢失荆州之后又丢失上庸地区,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蜀汉政权内部骚动不安,加之原本就存在新旧势力利益冲突。所谓旧势力指原刘璋集团旧臣及益州本土势力,新势力就是刘备入主益州之前的老部下。"外来户"刘备是以少数派"新势力"领导多数派"旧势力",若一对一整体实力而论,新势力肯定比不上人多势众的旧势力。之所以,只能靠安抚、拉拢政策保持利益平衡,从而保障蜀汉政权的安定。之所以,刘备有娶吴懿之妹寡妇吴氏;迅速提拔法正;给予徒有虚名的许靖高官爵禄;不计前嫌重用刘巴;重用益州本土人黄权、李恢等等拉拢旧势力举措。

孟达是旧势力中的中坚分子,他投降曹魏的原因不只是与刘封不和,还有其他原因,且俩人不和,不一定都是刘封的过错,孟达也有自己性格缺陷。但是丢失荆州而人心不安之际,刘封等于是捅了马蜂窝-孟达投降曹魏、丢失东三郡。

本身刘备入主益州时间短,共五年左右,还未能与旧势力建立牢固的君臣关系,若有不利情况,这些旧势力如当初背叛刘璋一样也可以轻易地背刘备而去,这是刘备所最顾忌之事,因刘备所掌控的新势力实力还未达到独立控制整个益州,必须联合旧势力才能治理好益州。

之所以,身为益州新主刘备必须向旧势力足够诚意表明其不偏不倚的立场,才能防止再出新第二个孟达、第三个孟达……不然无法控制局面而终酿成大祸,再无刘氏蜀汉政权,子嗣继位之事都将会成为空谈。故此,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以大公无私、不顾亲情、公正地处理事情,避免发生弥天大祸。那么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以大义灭亲方式斩杀刘封而赢得旧势力的继续支持,从而保障蜀汉政权的延续。

结语

刘封

其实,刘封是奉刘备之命,奔赴上庸与孟达共事,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导致发生如此棘手问题,固然与刘封和孟达两人性格有关,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刘备不信任孟达而派遣刘封及指使关羽北上围攻襄阳之战而导致。

故此,某种意义上刘封是替刘备背黑锅,成了替罪羊,加之其刘备养子的特殊身份,非死不可,刘封之死不仅仅为丢失东三郡失职之事有人担责还彻底解决"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之忧,进而刘备继续赢得旧势力的支持,真可谓除刘封之外皆大欢喜之事,只是刘封自己太可悲可怜,只恨当初被刘备欣赏而成为天下最无情的帝王之家养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刘备刘封

更多文章

  • 南宋名相张浚有什么功绩吗?别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南宋,张浚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宋名相张浚的故事。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

  • 朱棣登基之后 朱棣为什么把都城迁到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朱棣,迁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迁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公元1399年,朱棣因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而选择奉天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造反之举,最终在公元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从而登基为帝,乃大明王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登基之后不久,就下旨昭告天下

  •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潘濬,三国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人物介绍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峻,三国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

  • 刘虞为何会败给公孙瓒?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虞,汉朝

    刘虞可以说是真正忠心汉室的宗室重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

  • 关羽和张飞死后都能封神 赵云为什么不可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张飞

    关羽、张飞能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的故事许多读者都不陌生,不仅被视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在经历了多次修订后被一次次的拍摄成影视作品放到荧幕上进行宣传,甚至在各省市的语文、历史教材中,这段故事也被反复提起。其

  • 历史上朱棣没有跟朱标争夺过太子之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回想我国封建王朝,曾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和无法弥补的创伤。比如在古代,明明某些人很厉害,可偏偏天妒英才,结果导致不错的局面瞬间变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比如大将霍去病,抗金英雄岳飞,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又比如

  • 孟获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孟获,三国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夷人首领孟获的相关情节可以说也是书里的一个重要章节,“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中,孟获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身着皮草、孔武有力的“野蛮人”形象。但有意思的是,关于“七擒七纵”是否真实存在却存在争议,而且

  •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恪,三国

    诸葛恪出身琅琊诸葛氏,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诸葛家族,为汉末三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家二代的代

  •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綝,三国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