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赵匡胤是如何处理兵权问题的?

历史上赵匡胤是如何处理兵权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60 更新时间:2023/12/27 7:40:27

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处理功臣问题最成功的一次。赵匡胤让功臣们把兵权交出来。功臣们真的就把兵权交出来了,整个国家没有出现任动乱。

我们知道,权力对于朝社会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控了权力,才会有一切。如果剥夺了某一个大臣的权力,相当于把他的一切都给剥夺了,这对那些大臣们来说是很要命的。可是为什么,赵匡胤剥夺了兵权的这些大臣们,却没有一个人造反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赵匡胤剥夺了兵权的这些人,都是他的义社兄弟,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们很听赵匡胤这个大哥的话,接受赵匡胤供给他们讲的道理。

确实,赵匡胤给他的义社兄弟们讲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义社兄弟们不会造反,但是他们的部下,却不一定安分守己,他们可能会对这些义社兄弟们进行黄袍加身。而且这样的例子,刚刚就在赵匡胤和他的义社兄弟们身上发生过,所以他的义社兄弟们无话可说。

但是要知道,赵匡胤的困境和所有开国皇帝的困境都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其他朝代的开国功臣们,一听说皇帝要削他们的兵权的时候,都会造反呢?还有,就算赵匡胤君臣之间的关系很好,但在权力面前,其实并不存在个人感情的问题。兄弟之间都可能反目成仇,互相残杀,更何况是朋友。由此可见,赵匡胤能够成功解除大臣们的兵权,道理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认为赵匡胤之所以把这件事情处理得很好,被解除兵权的大将们都不反对,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赵匡胤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之所以会发生矛盾,根本的原因就是两者相互猜忌。开国皇帝害怕开国功臣造反,于是被盯着开国功臣,找他们身上的破绽。根据这些破绽,不断地打击他们,削夺他们的权力。

但是这些所谓的破绽,其实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根本不是核心问题。因此,那些大臣们心里都不服气,觉得皇帝这是过河拆桥,是故意找他们的茬,是故意整治他们,因此难免会怨气满腹。自然就会说一些要造反的话,或者有一些造反的行动。

这样一来,开国功臣和开国皇帝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而开国皇帝最终只能通过暴力消灭开国大臣,才能解决这个造成国家不稳定的大问题。

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开国皇帝杀开国功臣是必然的这样一种规律。

而赵匡胤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公开透明的。他直截了当把自己的困境讲给开国大臣们听,告诉他们如果继续掌控权力,是不可能的,是无法确保国家稳定的。这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而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开国大臣和开国皇帝之间都形成了共识,因此大臣们不会有更多的意见。

其二,用金钱换权力的相对公平的交易。

赵匡胤在处理功臣问题的时候,虽然让功臣们交出权力,但是他并没有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而是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补偿。这个补偿就是用金钱换他们手中的权力。

虽然用金钱换权力,并不能称作是公平交易,金钱远远比不上权力。金钱是一个小概念,权力是一个大概念。但是这肯定比其他的开国皇帝剥夺开国功臣的一切,要好得多。对于开国功臣来说,并不是一件绝望的事情。所以他们还是能够忍受的。

其三,解除了开国功臣的后顾之忧。

开国功臣的后顾之忧是什么?很简单,古人之所以要建功立业,无非是为了封妻荫子,也就是给后人留下一片基业。这一点不仅仅是古人,现代的人也是这么做的。一辈子挣钱,也就是为儿为女,给他们买房买车。

开国功臣们的权力被剥夺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创的基业也没有了,这对于开国功臣们来说,是很要命的。所以为什么很多开国功臣要造反,其实也就是为了他自己的“江山”。开国皇帝有大江山,开国功臣们也有自己的小江山。

赵匡胤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除了赐给开国功臣们很多田产以外,还做了几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家族和开国功臣们进行联姻,让开国功臣变成皇亲国戚。只要变成了皇亲国戚,他们的地位就能够得到保证。除此以外,赵匡胤还让开国功臣们的儿子们到朝廷中来就业,给他们封高官。因为这些儿子们在军队中并没有什么威望。所以给他们封高官,也不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

这样一来,开国功臣们看见他们的儿子有好的前程。相当于也就保住了他们自己的小江山,所以他们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所以看起来,赵匡胤似乎只是用几杯酒解决问题,其实他还有一系列的善后处理措施,这些善后处理措施,都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标签: 赵匡胤宋朝

更多文章

  • 长坂坡之战曹操大军包围赵云 曹操为何下令不许放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坂坡,赵云

    对长坂坡一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坂坡一战,曹操为何下令不许放箭杀赵子龙,真相原来如此。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枭雄,他不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比如龟虽寿、长歌行、短歌行等。而且在“武功”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年在刺杀董卓失败后便开始起

  • 历史上夏侯婴真的参与了诛杀汉惠帝诸子?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侯婴,汉朝

    夏侯婴,泗水郡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以上问题人物介绍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随即发动诸吕安刘政变,尽杀吕氏族人与汉惠帝诸子。夏侯婴在彭城之战时救过汉惠帝,因此在吕后时期深受汉惠帝与吕后厚待。那为何夏侯婴还要参与诛杀汉惠帝诸子呢。一,刘邦好友夏侯婴

  • 古代皇帝侍寝时妃子来例假 古人是怎么避免这个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妃子,侍寝

    还不知道:妃子来例假皇帝要临幸咋办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皇帝,都会有个幸福的烦恼,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理她们的一些隐私事务。妃子也和普通女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相应的需求。比如,皇帝想临幸某个妃子,结果她恰好来例假了,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妃子要努力避免这种事

  • 魏忠贤死后崇祯又继续信任太监 最后为何没有能压制东林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魏忠贤

    对崇祯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之后,崇祯继续信任太监,为什么没有压制东林党?明末的政坛相当热闹,皇帝退居幕后,前台的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此消彼长,一方唱罢一方登场,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天启年间,有个太监叫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

  • 何曾:西晋开国元勋,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何曾,西晋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仆何夔之子。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曾出身于陈郡何氏,博学好学,事亲至孝。曹魏时期,袭封阳武亭侯,起家平原侯(曹叡)文学掾。魏明帝即位,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

  • 朱棣哪一点不好 朱元璋为何始终没有选择他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朱棣

    对朱元璋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何不选朱棣做储君,3个原因,注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个,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继承人,即使嫡长子朱标去世,朱元璋还有4个嫡子可选,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韬武略、战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

  • 李景隆帮朱棣夺取天下后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景隆,明朝

    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使得明成祖朱棣,成功扳倒了朱元璋亲自提拔的皇太子朱允炆。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明朝建文帝时期爆发了靖难之役,作为明军主帅的李景隆屡战屡败,使得明军损失惨重,反倒给对手燕王朱棣以巨大收益,但建文帝却一直没有杀他。最后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投降,使得朱棣轻易赶走建文帝

  •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能成为秦国主将?本领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括,战国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长平之战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而赵军主将赵括因为此战失败,背上了纸上谈兵的名声而被后人唾骂千年。那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赵孝成王又为何会任他为将呢一,出身将门赵括出身将门,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

  • 赵夫人:孙权的嫔妃,其织锦﹑刺绣﹑丝幔并称“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夫人,孙权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作为割据一方的雄主,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彩争霸战。相较于曹操与刘备,孙权显得年轻又没有建树,但他有一位实力非凡的夫人,远非曹、刘夫人所比,她就是孙权的赵夫人。赵夫人是一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事迹,甚至常常被史料忽略的人物。根据散落的事迹记载,赵夫人是东吴方士赵达的妹

  •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青,汉朝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