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平之战赵括为何能成为秦国主将?本领如何?

长平之战赵括为何能成为秦国主将?本领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4:03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

长平之战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而赵军主将赵括因为此战失败,背上了纸上谈兵的名声而被后人唾骂千年。那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赵孝成王又为何会任他为将呢

一,出身将门

赵括出身将门,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因此赵括自小就喜欢军事,跟随父亲学习兵法,所以他自幼就熟读兵法,能把其中的道理讲的头头是道,导致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自己必定能够建功立业,成为当世名将。

赵括成年后经常和父亲赵奢谈论军事,由于他讲得头头是道,所以经常把赵奢难倒。虽然儿子熟读兵书,还能难倒自己,可赵奢却并不为此高兴,还时常表现出忧虑之色。赵奢之妻对儿子赵括的表现感到欣喜,对丈夫赵奢的表现感到奇怪,便向丈夫赵奢询问原因。

赵奢回答说:“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可括儿却把此事说得很轻松。假如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就罢了,要是赵国一定要用括儿为将,那让赵军被敌人击败的一定是括儿。”赵奢之妻听了,认为丈夫说得有理,便把此事深记于心。

二,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昭襄王因为赵孝成王擅自夺走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郡,于是派大将王龁(he)大举伐赵,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随后赵将廉颇带大军救援上党,因为赵弱秦强而坚守不战,与秦军在上党长期对峙。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赵两国都因为长期的对峙而疲困不已,粮草供应严重不足。可由于赵国的粮食产量远不如秦国,所以赵孝成王迫切希望早日结束此次战争。但廉颇因为屡次失利而不愿和秦军决战,依旧坚守不战。赵孝成王因此十分生气,多次派人责备廉颇胆小畏秦。

秦国相国范雎得知赵王与廉颇不和,便趁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只害怕马服君之子赵括担任主将,廉颇畏秦如虎早晚会带兵投降。”本就对廉颇十分不满的赵孝成王便听信此言,准备任命赵括为大将而取代廉颇,让他带兵与秦军决战。

赵相蔺相如素来与赵奢交好,深知赵括能力不足,便向赵孝成王谏言反对。可赵孝成王不听,依旧派赵括为将,让他准备出征。赵括之母听说此事,想起丈夫生前所说,便上书反对。

赵孝成王询问原因,赵括之母回答说:“当初我夫君为将时,亲自端饭招待军中的将领,与他们关系要好,得了大王及宗室的赏赐都会毫不保留的分给军中将士而不过问家事。可我儿子当了将军,立即让将士们前来拜见并心生畏惧,大王的赏赐则全放在家里用来置办私产。大王认为我儿子比得上我夫君吗?希望大王不要派他为将。”

赵孝成王听了,对此不以为意,执意派赵括为将。赵括之母无奈,只得向赵孝成王请求说,如果赵括不称职,希望大王不要牵连赵家。赵孝成王同意。

三,兵败身死

秦昭襄王听说赵括为将,立即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派他秘密前往军营取代大将王龁,还下令说:“有敢泄露武安君为统军大将的一律斩首”。因此白起为将属于绝密消息,赵括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就是战神白起。

赵括到了前线,立即改变廉颇的法令,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军吏,出兵攻秦。白起一方面假装败退,一方面却出奇兵截断赵军的后路并切断赵军粮道。赵括攻打秦军大营不利,又被断了后路,只得固守待援。不久之后赵军就因为缺粮而军心涣散,赵括无奈只得亲自率军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随后赵军主力投降,但被白起几乎全部坑杀。

四,是否纸上谈兵

赵括为赵国在长平之战的失利负有重大责任,但其并非是纸上谈兵之徒,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史记·白起传)

首先赵括的对手是战神白起,而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接连通过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重创了韩魏楚三国,使其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悍。而赵括只是赵国的青年将领,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自然不是白起的对手。哪怕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都打不过白起,赵国在长平之战几乎就没有胜利的可能,所以赵括战败并不意外。

四十九年正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传)

其次长平之战也给秦国造成重大损失,秦军也损失过半,丝毫不比赵军少,还导致国内空虚,只得放慢吞并六国的进程。可见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给秦军造成了不小损失,证明赵括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只是缺少实战历练,若是赵国能多给赵括一些时间,让他多上战场经历几次磨炼,那他未必不能成为名将。况且赵括熟读兵书,有一定军事才能,不然赵孝成王也不会让他担任主将。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史记·赵括传)

最后赵括接受的战场局面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原本廉颇就因为打不过王龁而只能选择坚守不战。赵括接受到赵孝成王的命令,必须短期内解决秦军,这才不得以出兵与秦军冒险决战。如果换做廉颇,那他出兵决战也只能是惨败。只能说是天意弄人,让缺少历练的赵括与百战百胜的战神白起直接对决,造成了他只会“纸上谈兵”的骂名。

标签: 赵括战国

更多文章

  • 赵夫人:孙权的嫔妃,其织锦﹑刺绣﹑丝幔并称“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夫人,孙权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作为割据一方的雄主,演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彩争霸战。相较于曹操与刘备,孙权显得年轻又没有建树,但他有一位实力非凡的夫人,远非曹、刘夫人所比,她就是孙权的赵夫人。赵夫人是一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事迹,甚至常常被史料忽略的人物。根据散落的事迹记载,赵夫人是东吴方士赵达的妹

  •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卫青,汉朝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

  • 赵武灵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继位的?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一代君主,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时代的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位国王,他文武双全,谋略过人,气质超群,在治理国家的各方面都为本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颇受历代后世人称赞。(一)实事求是暂缓称王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正处于战国

  • 魏帝曹髦为何要讨伐司马昭?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髦,三国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除曹芳,另立曹髦为新帝。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说的是曹魏权臣司马昭图谋篡位而天下皆知,出自魏帝曹髦之口。既然司马昭权倾朝野且势力庞大,那魏帝曹髦为何还要自不量力地带量少数卫士讨伐司马

  •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是逃出去了还是死在大火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允炆,明朝

    还不知道:朱允炆之死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皇帝朱允炆,到底是死在了大火中,还是逃出宫活了下来?1.张居正的说法靖难之后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这个问题其实万历皇帝就问过张居正张首辅:听说建文帝在那个时候逃走了,老师,这是真的吗?明朝皇家也不知道这事真相究竟如何

  • 历史上袁绍称帝为何会收到阻拦?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汉朝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感兴趣的读者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是官渡之战的前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袁绍在这一年终于消灭了公孙瓒,统一河北,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二是呢,袁术称帝后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之下把帝号归于袁绍。在这两

  • 薄姬身为魏王豹的宠姬刘邦为何要临幸她 这件事情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薄姬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为何临幸魏王豹的宠姬,这件如何影响历史?薄姬就是汉文帝的母亲,西汉历史上的薄太后,魏王豹曾经的宠姬,被刘邦边缘化的一个姬妾。按理说,薄姬与刘邦扯不上关系,更不可能生下一代帝王刘恒,但有些事情注定机缘巧合。

  •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 争夺皇位的人为何只有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唐朝

    还不知道:李渊的皇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抢夺皇位?李渊前半生忙着奋斗,没空生孩子,后半生闲着无聊,只能生孩子。下面从李渊子女的年龄来分析一下。作为唐朝的建国皇帝,李渊的光环经常被儿子李世民掩盖,实际上李渊的能力一直被低估。隋朝

  • 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是什么?为何说他狡猾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家庭,政治家、军事家。这是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这是司马懿临终前立的遗嘱。作为三国时期的流量人物,司马懿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

  • 有哪些与邴原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邴原,东汉

    邴原(生卒年不详),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东汉末年名士、大臣。邴原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时,任邴原为东阁祭酒。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