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有兵有权,他为什么当不了皇帝?背后真相是什么?

多尔衮有兵有权,他为什么当不了皇帝?背后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70 更新时间:2024/1/3 3:29:13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多尔衮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也就是皇太极去世五天后,多尔衮来到三官庙,他要在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两位大臣索尼与图赖,探询两黄旗对皇位继承人的最后态度。

索尼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多尔衮没作任何表示就离开了三官庙。

晨曦中,全副武装的两黄旗精兵已经把皇城围得铁桶一般,崇政殿四周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一是他的生母为努尔哈赤殉葬,二是此次推举皇位继承人。

母亲殉葬时,多尔衮虚岁十五,按照女真人的习俗已经成年,但他当时没有尺寸军功。努尔哈赤死后,两黄旗虽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亲兄弟继承,但多铎是正黄旗旗主贝勒,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贝勒,多尔衮并没有实际掌握一旗。不久,皇太极又将两黄旗收回由自己统领,换予三人两白旗,阿济格和多铎就又分别成了两白旗的旗主贝勒。

1628年3月,16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蒙古有功,被赐号“墨勒根戴青”(意为“睿智”)。显然,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才智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月二十九日,阿济格违犯制度擅自为多铎定亲,被皇太极罚银一千两,并罢免了他镶白旗旗主的名位权力,多尔衮这才成为镶白旗旗主。此后,皇太极又多次对多尔衮委以重任,使多尔衮不断有机会建功立业。

1635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和大清朝立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这年九月,多尔衮率军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部。他临之以威、施之以谋,导致林丹汗残部不战而降,并献出了失踪二百多年的“传国玉玺”。多尔衮将这枚传国玉玺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因此接受了大家的拥戴,于次年四月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登上了大清的皇帝宝座。

1638年,皇太极又任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左翼兵伐大明山西、河北、山东三省。多尔衮“转掠二千里”,“旌旗所指,无不如意”,陆续攻克城池50余座,杀死2名总督级大员,在57次战役中全部获胜,并俘获人畜46万余、黄金4000多两、白银97万余两。在八旗铁骑先后五次大规模伐明的军事行动中,多尔衮指挥的这一次战果最大。

多尔衮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的政治头脑远在其他王公贝勒之上。1636年第二次征伐朝鲜时,皇太极因汉山城久攻不下,不得不先行回国。

当时,朝鲜王国的宗器、社主、宫眷和群臣之家眷、财产都在江华岛上,多尔衮率领刚刚组建的水师一举攻克江华岛,并俘获朝鲜王妃、王子、宗室等76人,群臣眷属166人。他一改过去其他将领大肆屠戮、侮辱俘虏的做法,严令部下对这些妃嫔、宗室、眷属待之以礼,并派兵护送,将她们交还朝鲜国王。

结果,朝鲜国王对多尔衮的温文有礼、冷静老练大加赞赏,并率群臣出城投降。这一年,多尔衮只有24岁。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多尔衮的才能和功绩是公认的。他在一系列战略性军事行动中的上佳表现,令皇太极对他特别看重,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与威望。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因病去逝。而此时,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声势浩大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还有如日中天的大清朝,三支重要政治力量的角逐,已经接近了最后的大决战。皇太极身后的权力继承也因此变得格外敏感,倘若处置不当,大清政权的前途将很难预料。

本来,按照推举制原则,就能力、威望、地位与实力而言,多尔衮最应被推举为继承人。但此时大清的情形已经与努尔哈赤死后大不相同。经过皇太极17年的经营,大清在组织结构、施政程序、政策法令、思想观念上已经深深地汉化了。正因为此,索尼与图赖才坚决主张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其中,皇长子豪格最被看好。

豪格是皇太极11个儿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从努尔哈赤时代起就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1629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入关伐明时,在广渠门外与袁崇焕的宁锦援兵发生激战,豪格勇悍异常,一直冲杀到护城壕边上,令明军大溃。

豪格不仅仅是个武夫,战略眼光也颇为独到,他提出大明是需要首先对付的敌人,并颇有创见地建议联合农民军,共同削弱大明的力量。在当时,能够看到这一点的王公贝勒绝无仅有。

到皇太极去世时,豪格作为四大亲王之一,已经成为大清位高权重的人物,而皇长子的身份,更令他具有了包括多尔衮在内的其他宗室诸王都不具备的优势。他的支持者之多,已经成为多尔衮不得不顾忌的力量。

另外一个因素也在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就是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将士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白旗之间的关系很不和睦。因此,两黄旗八大臣特别不愿意看到多尔衮继位。

据史书记载,两黄旗的中坚人物图尔格等人与白旗诸王素有衅隙,遂调动三个牛录(清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300人为1牛录)的精兵,全副武装“保护”住了宫门,致使形势变得剑拔弩张。这就是十四日凌晨,多尔衮离开三官庙时所看到的情形。

事实上,精明强干的多尔衮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双方的实力对比:

1、两白旗全部拥戴多尔衮,两黄旗中也有两位重臣支持多尔衮;

2、豪格虽然号称和硕贝勒,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兵力只有七个牛录,不足半个旗(每旗包含25个牛录),即便加上誓死拥戴皇子的两黄旗中的八大臣,仍然不到两个整旗;

3、两红旗拥戴的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态度暧昧,很有可能是希望皇子继承;

4、而剩下的两旗,正蓝旗情况不明,镶蓝旗则一面表示支持皇子继位,一面又说需要和多尔衮商量。

在这样势均力敌的实力分布中,双方可能都产生了投鼠忌器的心理。于是,八月十四日,在大清帝国后继皇帝的推举会议上,就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局。

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八大臣中的索尼与鳌拜便率先提出应立皇子继位,多尔衮厉声叱责他们没有资格先说话。随后,阿济格与多铎提议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未置可否。多铎随即声称:“你若不愿意,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遗诏里的。”多尔衮迅即反驳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豪格,不只是你一个。”

多尔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没有办法消灭豪格,那就在反驳多铎的同时,也把豪格排除出了候选人之列。

紧接着,多铎又提议以立长原则立代善为继承人,可代善却表示:“多尔衮如果同意继位,当然是国家之福。如果他不愿意,就应该立皇子。豪格是皇长子,应该立他。”豪格则表示自己“不配”担当大任,然后离开了会场。

这时,拥戴皇子的两黄旗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见此情形,代善也起身离去,留在会场中的多铎也不再讲话。

这时,多尔衮当机立断地表态说:“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多尔衮的提议,显然满足了多数人的意愿,立即获得通过。

后来的事情发展表明,在几大政治势力的形格势禁之下,特别是在汉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多尔衮的做法可能是顾全大局、防止内乱的唯一有效途径。

此时,坚定拥护皇子继位的两黄旗八大臣中,有六人又一次来到三官庙聚会,他们发誓要共同辅佐幼主。福临继位后,他们中的几位又迅速向多尔衮靠拢,不再理睬豪格,这令豪格极度郁闷。

在豪格看来,过去仅仅因为多尔衮是叔父,所以领兵打仗时自己才不得不屈居副手。如今,明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偏偏又被多尔衮搅了好事,就连那些曾经依附他的两黄旗大臣们也纷纷倒向多尔衮,这口气他实在难以下咽。

过去,多尔衮与豪格虽然并不亲密,但至少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可如今,他们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多尔衮虽然没有像豪格那样发狠,但他想要干掉豪格的冲动,可能要比豪格想要扭断他的脖子的欲望更加强烈,因为他心中的悲愤远比豪格沉重。

他的母亲年轻貌美,却被弄得声名狼藉,还在盛年就不得不给人殉葬;而且,他认为,皇太极的权位是从自己手里夺走的,如今皇太极死了,他的儿子又横在前面,使自己不得不推举六岁的福临来坐那把龙椅。对于多尔衮来说,天下还有比这更不公平的事情吗?

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即皇帝位,两位辅政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当众发誓要秉公辅佐皇帝,若“妄自尊大,漠视兄弟,不从众议,每事行私,以恩仇为轻重,则天诛地灭,令短折而死”。誓约不长,却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七年之后,正值39岁英年的多尔衮遽然死去,算得上是“短折而死”了。

九月十一日,也就是皇太极去世一个多月后,辅政王多尔衮突然替小皇帝发布谕旨,命令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率军攻伐锦州与宁远。

济尔哈朗带兵走后,多尔衮又代小皇帝发布谕旨,晋封自己为摄政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辅政者,辅助君主处理政事也;而摄政,则是代替君主处理政务,已经可以直接发号施令了。

成为摄政王之后,多尔衮召集贝勒大臣们开了一个会,决定所有亲王、贝勒、贝子“悉罢部务”,不再分管政府六部事务;所有政府工作全部由各部尚书负责,各部尚书直接对摄政王负责。

当年,皇太极设立六部,本就有削夺诸王贝勒权限的意思,如今多尔衮再次祭起这一招,意图仍然在于削夺诸王贝勒们的权限,使他们只能“议政”,而不能“干政”。

一个月后,济尔哈朗从前线返回,发现一切已经似是而非了。不久,他召集大家开会,宣布今后一切事务都要先报告多尔衮,排名也要先写多尔衮。从此,济尔哈朗成了一位挂名辅政王,也成了前清时期最高层中能够得以善终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半年后,即1644年四月初一,多尔衮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结果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都被杀死,豪格本人也被废为庶人,所有的七个牛录也尽被剥夺。

1646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征伐张献忠,两年多后豪格凯旋。可就在豪格回京一个月后,为他庆功的热乎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他就又一次获罪而被就地幽禁起来,不久便无疾而终。

就这样,曾经有“贤王”美誉的多尔衮,在32岁时成为大清帝国的真正领袖。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带领八旗铁骑一举拿下了全中国,也正是在他手中,大清建立起了对这一片广大土地完整而有效的统治秩序。随后,也就是豪格死后仅仅两年多,多尔衮正值英年便遽然死去。

上天待大清何其厚,而待多尔衮又何其薄?他的恩怨几乎与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大明帝国的垮台紧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波诡云谲的图画。

应该说,这个大时代的转变最终是在他的手中才得以顺利完成的。然而,从此以后,他本人却再也没有受到后人的尊敬,这或许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标签: 多尔衮清朝

更多文章

  • 秦武王嬴荡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了 嬴荡都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嬴荡,秦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嬴荡和秦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国之所以能够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与秦国的历代先王是分不开的。而在秦国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一位君王可以说是非常奇葩的,年级轻轻就英年早逝了。不过他的死不像其他君王都是得病或是老死的,二

  • 孙太后支持朱祁镇夺门,后宫能干政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皇后,明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皇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帝是一朝的根基,但是大明朝却在皇帝这一环节经常出错误,尤其是在土木堡之战后,于谦辅佐朱祁钰登上皇位,才防止大权放落,但朱祁镇回来之后,却乱了套,直接出现两个皇帝局面,而且代宗还把英宗软禁宫中封为太上皇。作为皇太

  •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的?纪晓岚有什么癖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纪晓岚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的?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受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乾隆朝名臣纪晓岚的知名度和存在感,绝对不亚于清朝帝王的衡量标准。影视作品中的纪晓岚,仗义执言、廉洁奉公,以诙谐幽默、不走寻常路的处事方式智斗和珅、为民请愿,被塑造成了不畏权势的一代名臣形象。历

  • “九子夺嫡”大阿哥胤褆为何始终没有机会?康熙为何明立皇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胤褆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子夺嫡”大阿哥胤褆为何始终没有机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之皇权传承,一般依据三种选择皇储的方式:立长、立嫡、立贤。因为“贤”的评判标准比较笼统,主观因素较大,也难以令人信服,所以皇储人选的选择一般以立长、立嫡为主。清王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

  • 怎么概括吴起的一生?为什么说吴起能诠释战国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吴起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吴起能诠释战国时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战国时期,天下群雄纷争,学术上百家争鸣、政治上变法迭起。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如果非要选出一位代表人物,那便是吴起。对于吴起的人生,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大荣大辱、大有大无、大起大落”。要知道,虽然战国时期被誉

  • 为什么说赵高是秦朝的“掘墓人”?赵高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赵高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赵高之名对于不少读者朋友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个人也真正做到了“遗臭万年”,如果没有此人对秦二世胡亥的教唆,对大秦丞相李斯的误导,相比大秦帝国能够扭转局势,成为像汉、唐那样的长命朝代。但可惜的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出身低微、官职也不大的人

  • “岳家军”军纪严明,岳飞是如何治理军队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岳飞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岳飞是如何治理军队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宋将领岳飞所部号称“岳家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打击敌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续资治通鉴》记载:“帝初为飞营第,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

  • 刘备麾下最牛的大将是谁?不是关羽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超,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演义》,它描述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动荡的时期之一,在汉朝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奸臣当道,所以各地的诸侯纷纷抓住机会独立,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登基称帝的梦想。刘备是《三国演义》的书胆,他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不过说到

  • 智斗周瑜力阻关羽,曹仁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仁,三国

    你真的了解曹仁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麾下有许多智勇双全的将领,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为首的五子良将,虎豹骑的统领曹纯等曹氏一族,都是一时的豪杰。其中作为曹氏一族将领中的佼佼者,曹仁则显得出类拔萃,因为他不仅阵上杀敌勇猛,而且更能独挡一方。曹操一族当时在东汉末年也算算一方豪强

  • 刘备不称益州王而自封汉中王,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国

    你真的了解刘备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绝地逢生者,莫过于刘备也。刘备在东汉末年作为一个弱势集团金牌打手,他没有根基,好不容易占了徐州,最终还是被曹操撵着跑。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家底在长坂坡被打的全丢光,仅剩的势力也就关羽带走的那万把军队。但靠着猪脚光环,他联合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