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有多薄情?冤杀重臣和头号大将,连亲兄弟也不要了

汉景帝有多薄情?冤杀重臣和头号大将,连亲兄弟也不要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3/12/25 12:56:15

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

公元前二世纪中期,世界的东方,大汉帝国正在内忧外患中崛起。

从汉高祖刘邦创下基业到汉文帝时期,不到五十年,全国人口已经从秦末战乱之后的一千多万迅速繁衍到三千万。稳坐世界头把交椅。

汉帝国以这样的体量,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闷头发展国力。即便匈奴背信弃义,时不时闯过去杀人越货,并不能伤到汉帝国的元气。等到时机成熟,外患终究要用军事手段解决。

内忧更让汉王朝头痛,那就是汉初分封的诸王。西汉郡县制和封建制并存,诸侯王的领地一度占去全国总面积的一半。异姓王早被刘邦清理干净,而各路刘姓诸侯风头正劲。汉文帝刘恒年间的文坛巨星贾谊力主削藩,因担心惹出战乱,文帝忍了忍没敢动手。

前157年,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即位时,尚有八个刘姓王。唯有梁王刘武刘启的亲弟弟,可以信任。

余下的七国之中,吴国和楚国地盘大实力强。特别是吴国,辖境横跨江南一带的千里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因境内铜矿丰富,吴国自行铸造钱币,通行天下。吴国还煮海盐牟利,富得流油。

吴王刘濞早就觊觎皇帝的宝座。他招募天下亡命徒,发动境内百姓,建立了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偏巧文帝年间,刘濞与汉文帝父子结下大梁子。有一回刘濞的世子在长安与刘启下棋时发生争吵,被刘启操起棋盘砸死了。

刘濞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但他造反的念头更为坚定。

贾谊已经去世多年,另一个高喊削藩的大臣粉墨登场。这个人是汉景帝当年在太子府的老师,自然而然成为景帝最宠信的重臣。他叫晁错。景帝即位不久,晁错就被提拔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位列三公。

关键是,景帝对晁错可以说言听计从。晁错天天嚷嚷着削藩,景帝逐渐动了心。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晁错是法家学者,竭力维护中央集权,就凭着一腔热血苦苦进言。但君臣两人并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削藩引起吴、楚七国联合造反怎么办?当然,即便不削藩,人家也要反的。

各路诸侯对“削藩”两字最为敏感,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攻守同盟。吴国就是理所当然的盟主。前155年,景帝经不住晁错的鼓动,开始削减楚王、赵王等藩王的封地,慢慢触及了吴国。

吴王刘濞一看这还得了,利用诸王的不满,撺掇东部六国共同起兵造反,时间是前154年正月。七国发动数十万大军,往西扑向长安。他们的旗号是清君侧、诛晁错。只有梁王刘武没有反,否则八国联军更难对付。

突发的危机最能考验人的素质。事实证明,景帝和晁错并没有应对危机的能力。闻知七国叛乱的消息,景帝懵了,晁错也慌了手脚。晁错发挥书呆子的本色,傻乎乎地提议景帝御驾亲征,迎击叛军。他说这样可以瓦解叛军的斗志。

如果景帝足够强悍,这当然没有问题。可是景帝也怂,不敢御驾亲征。景帝陷入了深深的惊恐,如果挡不住七国部队,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晁错就成了削藩的祭品。

说来也怪晁错,倒不是说他提前捅破了七国之乱的马蜂窝,而是他平常得罪的人甚众。晁错身为御史大夫,负责纠察百官,在朝廷内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他嫌隙最深的是当初汉文帝赏识的袁盎。

七国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晁错想起来袁盎之前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还收受过吴王的财物。袁盎知道刘濞有二心,收人财物是为了自保,他此时赋闲在家。

晁错以此为借口,想彻底打倒袁盎,但他只是流露出这个意图,并没有付诸实施。消息却很快传到袁盎耳中。袁盎大惊失色,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联合窦太后的侄子窦婴,秘密觐见景帝,声称只要处死晁错,七国就会退兵。

景帝皱眉苦思。他惊慌失措之下,真以为处死晁错,七国就消停了。其间丞相、廷尉等人也趁机联名上书,要求处死晁错换取和平。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晁错并不知道。景帝同意了。没几天,晁错接到景帝的诏令,让他入朝议事。但晁错半路上却被押往刑场,腰斩处决。然后他的家人也都被斩首。

景帝无法宣判晁错的罪名,又不忍心见他,就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冤杀了他的老师、他最信任的大臣。

结果令景帝万分懊恼又尴尬,七国乱兵并没有因此退去,剑已出鞘,不见血怎能收回。叛军继续西进,所幸被挡在梁国一带。叛军唯恐腹背受敌,不敢越过梁王刘武的地盘直取关中,他们决定先攻下梁国。

直到此时,景帝才想起他爹的遗言:遇见大事找周亚夫,他能给你摆平。周亚夫是汉初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周亚夫在边区对抗匈奴,早早就表现出用兵的本事。

汉景帝召见周亚夫,任命他为太尉,率领官军平叛。周亚夫当即奉命东征。

周亚夫打仗很稳。他给景帝上书说,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以逸待劳,让梁国先跟叛军耗着。梁国城防坚固,叛军肯定攻不下。此前梁王刘武连番请求朝廷火速派兵支援,景帝还是同意了周亚夫的建议,让梁国自己抗敌。周亚夫的部队进发到昌邑(山东巨野一带)坚守。

叛军果然攻不下梁国,军粮日渐短缺。周亚夫的大军却在近前等待机会出击。叛军前去挑战,周亚夫命令将士只守不攻,同时偷偷派兵打劫叛军的粮食。没多久,周亚夫凑准时机大举出击,叛军兵败如山倒。七国之乱,仅闹腾了三个月就被平定。

参与叛乱的七个藩王都死了,汉景帝削藩成功。但梁王刘武却把周亚夫恨得牙痒。他光知道周亚夫没有发兵支援梁国,却不知道背后原因。

其实,景帝对这个亲弟弟早就没有兄弟情分了。因为刘武是窦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窦太后几次对刘启说,你将来把皇位让给弟弟。刘启心里很不高兴,嘴上却只得唯唯诺诺。刘武一度也很兴奋,对此抱有希望。但朝臣们坚决反对,打消了刘武的幻想。

景帝自此疏远了刘武。七国联军围攻梁国之时,如果梁国沦陷,刘武被叛军杀死,大约正中景帝下怀。这样可以顺便把梁国也撤掉。后来刘武病死,梁国立刻就被撤除了。这才是景帝同意周亚夫不救梁国的真正原因。窦太后倒是焦急万分,盼着官军驰援梁国。所以事后窦太后也恨上了周亚夫。

周亚夫的父亲当年平定吕氏叛乱,保住了刘姓江山,并拥立汉文帝;周亚夫击败七国叛军,又一次挽救汉王朝,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但汉景帝对功臣的态度不如他爹。

当年周勃被人诬陷要造反,汉文帝抓捕周勃投进监狱,后来还是释放了他。但周亚夫没这么好命。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周亚夫也一度成为头号重臣,当了丞相。但他的性子太直,被景帝厌恶,丢官不说,景帝还对他起了杀心。

前143年,周亚夫也被人诬告谋反,进了大牢。办案的官员明了皇帝的意图,对周亚夫说,你即使现在不反,以后到了地下也会反!周亚夫脾气刚硬,气得吐血,在狱中绝食而死。

白居易的诗中曾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话没错。不过西汉的皇帝,最没人情味的,非汉景帝莫属。

标签: 汉景帝汉朝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什么会让胤禛选大将军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胤禛,清朝

    康熙为什么会让胤禛选大将军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天,阿拉布坦遣准噶尔部将军大策妄率兵大举攻略青海,杀死大藏汗,大军入藏占领拉萨城。康熙皇帝赫然震怒,即命振武将军传尔丹及协理将军祁德里出阿尔泰山,会合富宁安军严防准噶尔入寇,只遣西安将军

  • 宜妃为康熙生下3个皇子,雍正为什么还讨厌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宜妃,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宜妃为什么会被雍正讨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帝王多风流,即便是被评为千古帝王的康熙也不能免俗,他亲手为清朝开创了盛世,也凭借此被载入史册。但除了丰功伟绩之外,他与后宫嫔妃的风流情感史也备受后人热议,他一生身边宠妃络绎不绝,且这些嫔妃大都为他生儿育女,今天的这位

  • 唐顺宗的人生到底有多悲催 做了26年太子,皇位没有坐热就下台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唐顺宗

    对唐顺宗人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唐顺宗朝的“永贞革新”,是朝廷革新派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而进行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持续时间共100多天,由于触动了多个利益集团,他们联合起来逼迫唐顺宗逊位,拥立太子李纯上位,改

  • 纳兰性德是什么人?康熙欣赏他,却又防备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纳兰性德,清朝

    你真的了解纳兰性德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代,有一个让康熙感到骄傲的诗人,那便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从纳兰性德的姓氏我们便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出身之富贵,想必大家对于《甄嬛传》里的叶赫那拉氏都不陌生。纳兰性德出身皇室贵戚,是正正经经的正黄旗人,却写的一手的优美

  • 堪称历史上最帅摄政王,揭秘元怿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怿,北魏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元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有四大美男,他们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可是这四大花样美男榜,却漏掉了一位,这位就是北魏的摄政王(清河王)元怿。元怿生于公元487年,他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第四个儿子,北魏宣武帝元恪的亲弟弟。拓跋是少数民族的姓

  • 刘备之死是诸葛亮人生的转折点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各界人才和英雄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最著名的应该就数诸葛亮了吧。从三国的历史来看,诸葛亮可以说是了解天文学,了解地理,了解风水,通晓今史,并全心全意地跟随刘备,辅佐他从一无所有,到之后的赢得一席之地。最终,建立了蜀国政权,以及

  • 隆科多为什么选择皇四子胤禛?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佟佳·隆科多,胤禛,雍正,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胤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隆科多为什么选择了皇四子胤禛争夺皇位?除了皇四子胤禛的竭力拉拢的因素之外,可能还有下面几点原因:第一,跟皇四子胤禛幼年经历有关系。皇四子胤禛生母乌雅氏,起先只是宫人,后来才封了德嫔。皇四子胤禛的外祖父威武是护军参领。皇四子胤

  • 战国后期最猛的大将,李牧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牧,战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驱逐吕不韦,启用尉缭、李斯,一举踏上了统一六国的征战之路。彼时秦国国力强盛,其余六国互相征战,国力日渐衰弱。秦王嬴政登基之后,趁燕国和赵国打仗之际,派大将王翦领兵征伐赵国。赵国两面受敌,

  •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国富民强 该变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王安石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安石变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情况的发生,便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比如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行政、财政、军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

  • 古代所有帝王中能征善战的李世民能排第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

    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这里说的是个人武力值,就像秦武王举鼎那般比拼个人能力,还是论带兵打仗的能力,在小编看来,这里说的应该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谁最强,而这个答案呼之欲出,不要说唐朝的皇帝中间,就是古代所有帝王中比拼带兵打仗能力的话,他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而这个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