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徐有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徐有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3/12/14 15:01:59

你真的了解徐有贞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大明风华》中徐有贞的形象无疑是一个卑鄙小人。王振掌权时,他围着王振转。于谦掌权时,他围着于谦转。后来于谦落难,他又落井下石害死了于谦。许多观众在看过《大明风华》后都对徐有贞这个人物感到非常痛恨。然而历史上的徐有贞却并不是这么一个一黑到底的人物,他的真实经历与《大明风华》中还是存在很大出入。

徐有贞原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由于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非常优秀,因此入选翰林院被授予庶吉士之职。

宣德、正统两朝有许多名臣,如果光从个人能力方面选拔人才,徐有贞能在其中名列前茅。徐有贞非常博学,除了精通经史典籍之外,在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有贞升任翰林院侍讲。虽然此职务官阶只有从五品,且工作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义,看上去好像不怎么重要。但翰林院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从这里出来的官员职业前景往往一片光明。以徐有贞的才学,假以时日升入内阁成为“阁老”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场意外事件改变了明朝的国运,也影响到了许多明朝官员的一生。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20万明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迎击蒙古瓦剌部。结果却因指挥失误等原因导致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瓦剌骑兵突袭,全军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当场被杀,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面临自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许多人认为蒙古人将卷土重来,因此纷纷建议将朝廷从北京搬迁至留都南京,徐有贞就是这些人中呼声最高的一个。但这项建议很快就受到以兵部左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喝斥。此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领导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并成功击退瓦剌进攻。徐有贞因此前的逃跑言论受到同僚排斥,仕途遭遇重大打击。

早在1448年的时候,一场洪水导致黄河堤坝开裂,黄河下游河道一分为二,淹没了山东西部许多地方,蔓延的洪水还夺取了大运河主要河段的水源,导致运河河道严重堵塞。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去主持修复工作,但均未能获得成功。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钰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许多人都知道满朝文武中最精通水利方面知识的就是徐有贞了,因此纷纷上书举荐他。于是徐有贞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前往张秋(在今山东阳谷)治理黄河。

虽然后世对徐有贞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在治水这件事情上,没人可以否定他的贡献。徐有贞到达堤坝破损河段后立即开始逐段检查,在确定修复方案后雇佣了近6万民工,花了500多天时间,终于建造成了一条长约160公里的河渠,成功将黄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进而通过济南府入海。他还沿大运河建造了几个水库,组成一个灌溉体系,使山东北部大片地区的得到了稳定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仕途上终于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对于一心想要入阁拜相的徐有贞来说,左副都御史的职务离他的目标还非常遥远,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突患重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手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事后,徐有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入内阁参与机要政务。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明朝内阁首辅。

明英宗重登皇帝宝座后,立即对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展开清洗,于谦首当其冲遭到迫害。由于于谦在之前的北京保卫战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犹豫要不要杀他。徐有贞却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言下之意就是说,不杀于谦,我们的复辟就成造反行径了,明英宗这才决定将于谦等人处斩。自古以来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当权者清除自己的对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是这次他们杀的对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谦,所以明英宗朱祁镇和徐有贞等人就难逃后世的骂名了。

徐有贞成功入阁拜相,实现了他人生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昔日的战友很快就变成了对手。徐有贞与当年一起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因争权而彼此攻击,最终徐有贞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贬为庶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祥等人阴谋发动政变失败,石、曹二人及其众多党羽都遭到毁灭性打击。远在流放地的徐有贞因早与石、曹二人不共戴天,反倒因此受益。明英宗赦免他的所有罪行,让他回归故里,纵情山水,安享晚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员身份,但仍赋闲在家。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多智数而反以智数败,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终。患得患失,亦忠亦奸,忽为君子忽为小人,其才有余,其德不足。”这句出自清朝学者方浚颐的评价是对徐有贞一生经历最客观的写照。

标签: 徐有贞明朝

更多文章

  • 王莽篡汉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篡汉之后他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汉,王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汉王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莽可以说是历史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有的人认为王莽有大才,是一个思想超前的君主,有的人则认为王莽是一个篡权夺位的大奸臣,甚至更有人说王莽是穿越的主人公。其实小编对于王莽的看法也是非常复杂,但是我们却不能去轻易评价这个人,所以小编今天就

  • 为何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天下都相安无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万历皇帝。明代朝政比较有趣,皇帝与文官“较劲”,宦官是皇帝的好帮手。每当皇帝较劲不过文官时,这时宦官就会奉旨来帮忙。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利用胡惟庸事件,不仅废除了宰相制,让皇帝权利集中,而且还除掉了很多隐患。朱棣继位

  • 王骥:大明第一位获封爵位的文官,活了八十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骥,明朝

    你真的了解王骥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代的军事制度是以文官掌兵,又为了平衡文官与武将两个集团,文官一般不能获封爵位,不过万事总有例外,明朝一共有三位文官因为立下显赫战功获封伯爵,分别是靖远伯王骥、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其中王骥是明代第一位获封爵位的文官,王骥身高体壮,精力旺

  • 康熙唯一的皇贵妃是谁?生下唯一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清朝

    康熙唯一的皇贵妃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人物介绍网小编告诉你。在清朝后妃群体中,皇贵妃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这个名号不会轻易赐予,要不就是皇后之位空悬,赐封皇贵妃暂摄六宫,要不就是贵妃临终赠以皇贵妃的安慰。康熙时期,皇帝亲封的皇贵妃只有一位,她就是孝懿仁皇后。康熙一生册封过三位皇后,在这三位皇

  • 伊尔根觉罗氏为什么会被乾隆吓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伊尔根觉罗氏,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伊尔根觉罗氏为什么会被乾隆吓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相信我们各位在很多古装剧中都了解到了,乾隆一生多情,有过四十多个女人,而他对继后辉发那拉氏特别宠爱,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皇宫里的每个女人恩宠都不是一直不断的,任谁都喜欢年轻漂亮有活力的女人,因此在乾隆年过五十的时候还不知

  • 朱祐樘开创了明朝的"弘治中兴",其中唯一的不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祐樘,明朝

    你真的了解朱祐樘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任用贤臣,驱逐奸佞,极力革除成化朝的弊政,开创了明朝的“弘治中兴”,赢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万历首辅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史也评价道

  • 令妃在后宫是什么地位?生封皇贵妃,死后封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令妃,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生育之冠令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受《延禧攻略》和《后宫·如懿传》的影响,网上兴起了一股“乾隆热”,乾隆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著名帝王,民间有关他的风流韵事真是数不胜数,他的后宫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相关统计,乾隆后宫一

  • 贾氏是什么人?为歼灭董平立下大功,之后悄然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氏,宋朝

    贾氏是什么人?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与《水浒传》中出现了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等女将相似,在《荡寇志》中也出现了几位女性形象。当然,她们都站在了梁山的对立面,为官军剿灭梁山做出了贡献。本文介绍的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比较特殊,在与梁山的对抗中没什么突出的成绩,排名却要高于几位真

  •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欺瞒曹操,计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三国

    还不知道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司马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长于谋略,看问题深远,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谋臣。更是一个能够率兵东征西讨、建立万世功勋的武将。假称风瘫,静待刺客司马懿出生于一个豪族世家,青年时期博学多才,很有声望。公

  • 许绅是什么人?历史上做官最大的太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绅,明朝

    你们知道许绅是什么人,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太医这个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早在周朝的时候,王宫中就已经设置了专门给周王室看病的医生。不过,和当代很多影视剧中表现的不同。古代的太医,其实地位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崇尚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而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