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为什么拿不下高句丽?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为什么拿不下高句丽?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3/12/20 8:35:00

你们知道唐太宗为什么拿不下高句丽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

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城(今朝鲜平壤)位于大同江口附近,易于受到来自海路的进攻,因此,在唐太宗征高句丽以前,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战隋场帝征高句丽之战,都是采用水陆并进的战术。唐太宗征高句丽之战,很明显是借鉴了前代的战争经验,也采取水陆并进的战略。但是,由于唐太宗君臣都具有稳扎稳打的战略思想,唐朝的水军不是像前代一样直趋平壤,而是配合陆军的作战,自山东的东莱出发,经大谢岛、龟岛、鸟胡岛,至都里镇后沿海岸东行,最终进攻位于今辽宁金县东的高句丽卑沙城。

这就使水军的优势不能得到全面发挥,不能因对高句丽都城平壤构成威胁而有效地牵制高句丽的有生力量,这不能不说是唐军的一种战略失误。

由于皇帝本人亲临前线,因此在唐军第一次征高句丽时,将军大臣们有意无意地确立了步步为营、攻城掠地、稳扎稳打的战略思想,毕竟皇帝的安危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唐军在渡过辽河以后,分兵攻克高句丽在辽东半岛的各主要城池,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可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战略思想,却制约了唐军扩大战果。

唐太宗亲征之役,唐朝对战争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还派出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作军事地理方面的情报工作。鉴于隋征高句丽以征兵为主,士兵不愿远出辽东作战,使战斗力受到影响,唐太宗亲征之役改以募兵为主;有鉴于隋军数量庞大导致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唐军动员的部队不到20万人。

应该说,这些战略思想都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唐军利于速战速决,迅速突破敌军的防线直逼高句丽首都,而不宜于攻城掠地、稳扎稳打。在夺取高句丽辽东诸城之后,唐军一方面不得不分兵把守,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集中优势兵力准备迎击来援之敌和进一步进攻,兵力就已显得不足。可以说,唐朝君臣在战役中确立的稳扎稳打战略思想与其出征前确立的战略思想本身就是相矛盾的,这使唐军在辽东获得一定战果之后,很难继续按稳扎稳打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入,最后因为安市城的久攻不下,使战争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没能像预期的那样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战斗,不得不半途而废,自动撤军。

攻城掠地、稳扎稳打的作战方法难以达到作战目的,必然导致兵力的分散、消耗,导致作战时机的丧失,这在驻桦之战后表现得尤其明显。

当时高句丽国的兵力总数有30万,后来渤海国的大门艺回忆说:“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抗敌唐家”。驻桦一战被歼15万,再加上别都国内城、汉城也都需要重兵驻守,唐太宗出征前曾命令“新罗、百济、奚、契丹分道击高丽”。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南部边境地区受到来自新罗、百济的进攻,也肯定要驻重兵把守,因此,留在首都平壤的守军最多不过数万人,大败之后惶惶不可终口,加之泉氏政权内部原本就矛盾重重,如果唐朝大军挟主力决战全歼敌军之威,直逼平壤城下,应该能一举灭掉高句丽。

况且,在唐军取得驻桦山大捷之后,“高丽国骇,后黄城及银城并自拔,数百里无复人烟”,辽东半岛的高句丽部队慑于唐军的威势,已经主动后撤,放弃了辽东诸城,退守第二道防线即鸭绿江防线,唐军此时取道鸟骨城进军鸭绿江已经不会遇到任抵抗。但显然,唐太宗作为唐军的最高统帅,却未能把握住这一十分有利的战机。

唐太宗征高句丽之役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战略上要求稳扎稳打,这一点古代史家也已经指出,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在分析唐太宗征高句丽之役失败的原因时说:“太宗之定天下,多以出奇取胜,独辽东之役,欲以万全制敌,所以无功。应该说,胡三省的评价一语中的。

标签: 唐太宗唐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点灯真的是在借命吗 其实里面暗藏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借命

    还不知道:诸葛亮借命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他可谓是恰到好处。在年轻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随后用一把火就破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胜利之后乘胜追击攻下荆州。得到荆州这富庶之地养兵蓄锐,再次攻打

  • 清朝最不得人心的皇帝是谁?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皇帝,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皇帝,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看。晚清时期,整个社会呈现颓靡之势,无论是经济、教育,或是政治,都无一不展现出疲态,小到地方县里,大到皇宫庭院,整个社会的运作如同运转多年快要废弃的旧工厂,就这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即位,自此,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已经步入

  • 北宋第一美女赵福金,她的一生到底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福金,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福金,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悠,久远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无数的风流才子,也造就了无数的绝世美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几大美人:红颜祸水的妹喜;倾国倾城的妲己;一笑亡国的褒姒;绝代风华的西施;美人计谋的貂蝉;千古留名的王昭君;忠于爱情的杨贵妃;花中

  • 三山派指的是什么?梁山无人敢惹,一度影响了宋江的决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山派,宋朝

    梁山三山派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人物介绍网小编告诉你。梁山好汉皆为草莽英雄,他们出身于各个阶层,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虽然梁山好汉都崇尚大碗吃酒、大口吃肉的逍遥生活,且都以兄弟相称,但背后实际上仍然存在着算计和争斗。在梁山泊上,就有这样一个派系,它身为宋江忌惮,甚至一度还影响了宋江的决策,它就是所

  • 司马懿已经识破空城计为什么还要退兵 不然他也不会成为人生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司马懿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空城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其实,真相和表象恰恰相反,司马懿在接到前军探马来报的时候,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所以他才会有那意味深长的一笑。之后,他亲自来到军前,看到诸葛亮的端在西城城头,安然抚琴,就已经洞穿了其中的玄机。诸葛亮这次是真的被动了,如果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潘美,宋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潘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倘若喜欢看杨家将故事的人,一般都会听说一个人,此人便是潘仁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坏人。倘若不是他公报私仇,没有接应杨家将的话,杨继业也不会去世。不仅如此,潘仁美为了自己,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

  • 邓艾偷渡之后就剩下两千人 邓艾为什么还能消灭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邓艾,蜀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邓艾偷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阴平渡,看刘家丢帜,汉祚失宫。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精通谋略,善于用兵,文武全才,也是曹魏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对内颇有建树,兴修水利,大肆屯田,发现经济。对外曾多次成功防御蜀汉姜维的进攻。263年秋8月,司马昭调集三路大军共计

  • 乾隆为什么一直那么宠爱傅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大家好,说起乾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在乾隆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被乾隆盛赞为“社稷臣”,其所受

  • 邬思道真的是雍正的一枚棋子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邬思道,清朝

    邬思道与雍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邬思道作为皇四子胤禛的“智囊”,在胤禛参与夺嫡过程中乃至皇位承继的最后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贡献。皇四子胤禛有惊无险地接过皇位以后,之所以想要除掉邬思道,也足以说明邬思道对于胤禛阴暗面的强有力补充。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

  • 乱世美人甄宓与魏文帝曹丕的爱恨纠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宓,三国

    对甄宓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甄宓,她是命不由己的乱世红颜,像无根浮萍,随水逐波。好在她生来妩媚聪慧,漂亮的脸蛋给了她在乱世生存的机会,让她免遭祸患,因此得贵,却也由此遇见了与她纠葛一生的男人曹丕。本来当是美人遇见英雄的美谈,却终究没能逃过兰因絮果的结局。兰因絮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