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宋仁宗时期是“最好的四十年”?

为何说宋仁宗时期是“最好的四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91 更新时间:2024/1/5 0:41:59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仁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大宋枢密副使富弼,这位当年怒怼辽皇,刀兵加身都不变色的硬汉,却突然告诉宋仁宗“自己很害怕”。他害怕什么呢?因为这几年,北宋三四十个州都闹“盗贼”。而且这些盗贼绝不小偷小摸,通常是大白天得意洋洋杀进州城,把府库抢个精光。如此“敞亮”景象,怎能不叫这位大宋高官惶恐不已,以至于“每念及此,不寒而战”。

富弼“很害怕”的这个时代,是北宋仁君宋仁宗在位的庆历年间。这个时代,乃至宋仁宗执政的四十年,至今常被大唱赞歌,甚至还被冠以“最好的四十年”之类的荣耀光环。这么一个好时代,真有富弼说的那样一塌糊涂?

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宋仁宗确实是个好皇帝,这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每天都是一贯的好脾气。朝堂上被包拯喷了满脸唾沫,照样是强撑着不生气。在他手下为官,不但不用提心吊胆,官做到富弼那种级别的,都是“工资基本不动”,领福利到手软。普通的文官,也是混满三年日子就升官,开开心心升职加薪,如何不是好时代?

对于文人们来说,这当然更是个好时代:官员“编制”比宋初暴涨了一万多人,安安心心享受有钱有闲的官场生活。既然有钱有闲,当然就少不得吟风弄月,于是大宋的诗词书画等各门类艺术,也是井喷般发展。两宋文化史上最拿得出手的英才,几乎全云集在这四十年。以这繁华景象是,也确实是“最好的四十年”。

但是,这个时代呕心沥血一辈子的富弼,却以他的这声惶恐,戳破了这个“最好四十年”的遮羞布。以富弼的叹息说:“非盗贼果能强盛,自是朝廷只守弊法,不肯更张”。说白了,大宋发展到宋仁宗年间,就到了这种“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有多“揭不开锅”?先看一个基本问题:宋仁宗年间,官员的工资福利一涨再涨,“馈赠”给辽国西夏的“岁币”也是一加再加。可这繁华究竟是谁来买单?野史里的大清官,正史里的大宋直臣包拯一语道破:“重率暴敛,日甚一日”。就是靠横征暴敛,从苦老百姓手里刮钱。被“刮”的尤其狠的,就是农民。

有多狠?先看田赋。北宋的田赋,承袭自唐代两税法,理论上税率比唐朝低,操作起来却是另一样,首先是附加税极多,基本是隔些年就要加,以宋仁宗年间名臣韩琦的统计说,当时北宋农民要交的附加税“杂钱”,有牛皮、农具、盐、鞋等十多种名目,五代时的“身丁钱”等苛政,也被北宋“完美继承”下来。连精于算计的北宋大科学家沈括都说,北宋农民要交的苛捐杂税,简直是“名件繁琐”。

比田赋更坑的,还有北宋的劳役。北宋的劳役十分繁重,而且由于北宋劳役制度繁琐,可钻的空子也就多。有钱人往往能巧立名目,把本该负担的劳役,统统甩锅给苦老百姓。家里稍有点钱的普通百姓,往往被强制充任“衙前”,负担相关差役,而且最忙的劳役,通常都是农忙时节,服一次役就倾家荡产。

所以,为了逃避劳役,宋仁宗年间的农民们,也是“智如泉涌”。有的“孀母改嫁”,有的“亲族分居”,甚至不敢“多种一桑”“多置一牛”。别看后世历史票友常调侃“宋朝自耕农富裕”。但在宋仁宗年间,敢说哪家农户是“富户”?那简直比要他家命还恐怖——就是这要命的劳役闹的。

农民如此悲催,村里的有钱人,难道不能先献爱心?同样是宋仁宗年间,还是愤怒青年的司马光,就曾愤怒抨击:北宋农村的有钱人,别说纳税服役,还经常把上门的里长打出去。简直是“税不可督”,然后“所差户长辄逃去”。

而以北宋中期名臣吴充的叹息,北宋农民为躲赋役逃亡,早已是见怪不怪的现象。好些人更是“不得已而为盗贼”。那些纵横各州,让硬汉富弼都感到害怕的“盗贼”,都是这么来的。

盗贼如此猖獗,那大宋的军队呢?在宋仁宗“最好的四十年”里,这事更是无比怪异:除了与西夏的短期战争外,宋仁宗年间大多数时候还算太平,可国家“重率暴敛”搂来的钱,除了养官就是养兵,明明和平年代,宋仁宗之前,大宋禁军不过90万人,到了这“最好的四十年”,一口气暴涨到125万。

养了这么多兵,那么“盗贼”大白天流窜时,怎么还用不上?宋仁宗年间名臣欧阳修说,单是百万宋军用的兵器,百分之八十都不合格。尤其是地方州郡的武器,以同时期张方平的话说,那更是“实皆滥恶”。比这更不靠谱的是兵,宋仁宗时代另一名臣田况,曾生动描述大宋士兵的操练现场:最精锐的大宋骑兵,不过能骑马开五六斗弓,发射出来的箭,放出去就掉身边。这样的废物兵,上去基本送死。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最好的四十年”里,会有富弼“不寒而战”的景象:盗贼四处横行,官府官兵纷纷躲猫猫。雷景象的背后,是一个繁华表象下,正在悄然腐朽的大宋朝。甚至“靖康之耻”的很多大坑,也都是从此挖下。

如果要回看宋仁宗“最好的四十年”,这触目惊心的教训,比多少风花雪月的宋词,都更有价值。

标签: 宋仁宗宋朝

更多文章

  • 陈到被刘备刻意隐藏,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到,三国

    刘备刻意隐藏的大将陈到为什么得不到重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都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在你们的故事确实跟真实的历史发声,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小说写出来的三个故事,主要就是阐述了自己的主观臆想,最主要的就是要吸引读者的兴趣,

  • 关羽温酒斩华雄靠的是谁?是自己还是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文章。说到三国,自然就不能不提《三国演义》了。虽然《三国演义》上的有些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但也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就来说一下让关羽一举成名的温酒斩华雄吧。在这场战役之前,刘关张三人虽然有一点小名气,但是在当时的大诸侯里面还是属于不入流的类型。因此,在

  • 为什么说汉武帝比不上汉文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汉朝

    为什么说汉武帝比不上汉文帝?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对于汉代,是我们中国强盛时代的象征,汉唐威严影响到今天都还存在。对于强汉,出了很多有政治才能的皇帝。那么我们先来说说文帝的形象。文帝第一个优点,会"装"。在汉高祖驾崩之后,吕后专政,接下来的皇帝无一都成了在她控制下的傀儡。而吕

  • 宋庆礼是什么样的人?才思敏锐,善于谋划,卓识远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庆礼,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庆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宋庆礼,永年县人。少时博览群书,才思敏锐,考中明经科,授职卫县尉。武则天当政时,被桓彦范所器重,召为幕僚。桓彦范时任侍御史,被朝廷派往河北地区,在居庸、岳岭、五回等路建立要塞,断绝交通,以防备突厥侵扰。宋庆礼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不主镇

  • 邵荣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处死?他犯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邵荣,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邵荣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挥泪勒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朱元璋贫贱出身,在乱世当中拼杀几十年,在群雄当中脱颖而出,最终坐上了皇位,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得益于他身边众多能臣、干将的大力辅佐。早年间,朱元璋拥有三位最得力的干将,分别是邵荣、徐达和常遇春,其中邵荣的资格最老,勇武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炀帝,隋朝

    隋朝大运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杨广在位14年,其中老老实实地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足1年,他策划的最有名的工程无疑就是大运河。有野史记录,隋炀帝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萧后问他:“知它是甚图画,何消皇帝如此挂意?”炀帝回答说:“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

  • 宋仁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为何能深受乾隆的衷心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北宋

    对宋仁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帝曾说过,世界上有三个帝王,为他所衷心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便是宋仁宗赵祯。宋仁宗赵祯在历朝历代的口碑中,都颇有好评,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作为,都颇有些盛世气象……但其实细细研究,赵祯其实算不上一个

  • 陈宫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怕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宫,三国

    陈宫是什么样的人,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初平三年,常年盘踞青徐一带的黄巾军因为北上被公孙瓒打得屁滚尿流,所以转而西向攻打兖州,这支由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军队数量庞大(一种说法是总人数一百万,战斗人员三十万;一种说法是总人数三十万,战斗人员十万),进入兖州之后势如破

  • 朱元璋占领太平,为什么会没人愿意出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占领太平,手下大将为何不愿出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中

  • 黄忠临死前说了什么让刘备听完后悔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忠,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忠临死前说了什么让刘备后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之中的蜀国五虎将,个个都异常勇猛,其中关羽的勇猛,世人皆知,在刘备刚起兵的时候,刘备加入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下许多十恶不赦的坏事,百姓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天下诸侯都站出来解救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