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比唐太宗相比谁更厉害?真相是什么

汉武帝比唐太宗相比谁更厉害?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83 更新时间:2023/12/15 18:15:57

对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今天读《资治通鉴》,读到了一个故事,感触良多,得心得体会杂文一篇,现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先说一下故事的大概经过:“李世民有一天心血来潮,突然想去未央宫看看。李世民是皇帝,行程表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他要去未央宫,完全出乎手下人的意料。手下人来不及清场,导致李世民在未央宫的草丛里面发现了一个带刀的士兵。”

古代的时候,任何人见皇帝,都不允许携带刀枪剑戟类武器,违反此条者,一律以谋反论处。李世民去未央宫的时候,恰好有一个士兵带着武器在未央宫。李世民去的太突然了,朝廷的人没来得及通知这个士兵撤离。士兵见到天子车驾降临,知道携带武器见皇帝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就吓得躲在草丛里面瑟瑟发抖。李世民发现了吓得发抖的士兵,就问他怎么回事?士兵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李世民装聋作哑,让士兵赶紧逃离现场。

李世民为何要让士兵逃跑呢?原因很简单,唐朝的律法,谋反排在十恶不赦的首罪第一的位置。一旦让官员看到那个士兵带着武器见皇帝,肯定会拘捕于他。士兵一旦被捕,就必死无疑。士兵死了还不算完事,还得追究负责清场警戒的官员责任。真要是认真追究起来,起码有几十颗人头要落地。

古代的律法为什么那么严苛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不给任何人带武器接近皇帝的机会,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天子的安全,倒也无可厚非。士兵带刀见李世民的事情,虽然没有行刺的主观故意,但是确确实实犯了谋反之条。这件事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不按行程表做事,才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李世民是个贤德的君王,他首先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才决定装聋作哑,避免了几十颗人头落地的惨案发生。

李世民的做法,看起来云淡风轻,却体现了一代明君圣主的宽广胸怀。《据资治通鉴》记载,发生在李世民身上的,还有另外一件类似事情。有一回,李世民去打猎,他登上山头,看见负责警戒的部队,出现了一个缺口。李世民赶紧对手下人说:“这件事情不要张扬,我们不能居高临下挑手下人毛病,我们赶紧下山,不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情况。”

古代的时候,皇帝出猎都是出警入跸。随行的警戒部队出现了缺口,真要认真追究起来,肯定有几十颗人头落地。李世民体谅部下的难处,他认为如果不登高,根本就看不出警戒缺口。所以选择替警戒部队隐瞒了无心之失。李世民这么做,体现了一个好皇帝宽阔的胸襟。大家都渴望碰到一个这样的仁君圣主,因此这两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被官修正史《资治通鉴》大书特书。

当然了,李世民身为皇帝,也不是不会杀人。《资治通鉴》就记载这么一件事情,李世民有一次外出巡幸住进行宫。有几个负责警戒的士兵想家了,就想了一个歪主意,想把李世民骗回京城。有个胆子特别大的士兵,往行宫里面放了一箭,想让李世民以为有刺客而结束行程。李世民派人调查,查出那个放箭的士兵,又顺藤摸瓜,查出他的同伙。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心慈手软,而是按照十恶不赦的第二条大罪“谋大逆”,把这几个士兵咔嚓了。

李世民能放过带刀“谋反”的士兵,为何又要杀了放空箭的士兵呢?原因也很简单,带刀的士兵是无意,放了带刀的士兵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放箭的士兵是故意的,纵容放箭的士兵,就怕别的想家的士兵效仿,所以必须杀一儆百。在我看来,李世民这么做,没有毛病的。

笔者给列位看官再讲一个典故,此事也典出《资治通鉴》。汉武帝的时候,匈奴人在卫青霍去病的打击下屡战屡败,匈奴的浑邪王选择了投降汉朝。浑邪王进入京城的时候,匈奴人在汉朝的集市上买了一些东西。当时有律法,禁止汉人与匈奴人做生意,否则以资敌论斩。长安的商人认为浑邪王已经投降了,就不是敌人了,就卖了一些东西给匈奴人。汉武帝知道以后,把所有卖东西给匈奴人的商人抓起来了,并且判了死刑。

汉朝为了防范资敌,严禁与匈奴人做交易,这是没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匈奴人已经投降,汉朝律法又没有规定不许在京城与投降了的匈奴人交易。那些被抓的商人,人数众多,有500个。汉朝的大臣汲黯知道以后,不忍心看五百颗人头落地,就进言汉武帝,要求放了五百个商人。汉武帝没听汲黯的话,坚持把五百个商人杀了。

历朝历代的律法,定罪的时候都有两个考量,一个是否有犯罪的故意性,另一个就是有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五百个商人肯定不知道不能在京城向投降的匈奴人卖东西,肯定没有犯罪的故意性。这些交易,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我看来,这五百个人,真的是冤死了。汉武帝这件事情在历史上颇有非议,可以说是典型的“不教而诛”。汉武帝是典型的居高临下,挑下面的小毛病滥施淫威。

汉武帝和李世民都是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但是汉武帝的声誉,远远不如李世民。原因很简单,汉武帝只有武功,没有仁德之心。李世民的武功不逊汉武帝,但是比汉武帝多了一颗仁德之心。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汉武帝碰到了无意带刀的士兵,肯定是有几十颗人头要落地了。如果那五百个商人碰到了李世民,肯定就不会人头落地了。从这两件事情来看,汉武帝比唐太宗差得太远了。

标签: 汉武帝汉朝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她的背景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一个人,他和李世民是郎舅关系,青年时期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谋划人和参与者;他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三朝元老,一生忠心大唐,却因为反

  • 李寿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被称为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寿,唐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手下最窝囊的武将李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中国最有名的皇帝,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秦始皇和唐太宗这两位,的确,中国共出了五百多个皇帝,都地位最高的无疑是一统战国的秦始皇和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了。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治理国家是一把手,在行军作战方面也十分厉害。

  • 皇帝遗诏作为重要的国家文书 为何乾隆遗诏没有被收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乾隆,遗诏

    你真的了解乾隆遗诏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按照惯例,古代的皇帝驾崩之前都会留下遗诏,很多人受电视剧的影响,认为遗诏仅仅是皇帝说明要指定谁来做下一任接班人。其实不然,皇帝在临死前写的遗诏不仅这些,还会对自己一生的功业成绩总结起来,当然也会指定接班人。皇帝的遗诏与民间人们死后的碑文或

  • 刘娥是什么出身?借腹生子成一代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娥,宋朝

    刘娥是什么出身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皇后之位虽然高高在上,可是在中国历史上身份低微的女人爬上那个位置的也不在少数,汉代窦太后宫女出身,本想通过贿赂太监回老家任职,结果阴差阳错被分配到代王府,逆袭为一代皇后;汉武帝刘彻的母亲本已结婚,为荣华富贵抛夫弃子,结果一路高升

  • 钟会和邓艾手里掌握20万兵马 卫瓘仅一千人是除掉他们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卫瓘,钟会

    很多人都不了解卫瓘除掉钟会邓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263年8月,魏国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18万精兵三路攻蜀。其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卫瓘,以监军的身份监督邓艾、钟会,代理镇西将军军司,统兵一千人。蜀国灭亡之后,钟会邓艾出现异动,其中钟会密谋造反

  • 唐玄宗把杨贵妃送出宫之后为什么又要接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唐朝

    大家好,说起唐玄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隆基因为最宠爱的妃子武氏去世,整日郁郁寡欢,所以高力士劝他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相伴,但是没想到千挑万选选中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当时还是玄宗儿子寿王的正妃,她出身河南的官宦之家,而且先祖在前朝带当过柱国,杨玉环父辈的人也都在当地有官职,去世后就寄养在叔

  • 曹丕能登基称帝,最感谢的人是司马懿还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丕,三国

    说到曹丕称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去世,世子曹丕继位魏王。只可惜曹丕不是曹操,他不愿意做那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汉臣,于是他逼汉献帝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魏国。而曹丕能继位为王,最终登基称帝,最应该感谢的不是司马懿等四人出谋划策,用心辅佐,也不是曹操在他与曹植的斗争中最后

  • 多尔衮为什么会拥立顺治 这的从当初的两旗易帜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福临

    对多尔衮和福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德八年,大清国的开国之君皇太极在清宁宫突然驾崩,享年仅52岁。由于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皇太极临终前并未留下传位诏书,故而,留下的权力真空瞬间就吸引了所有势力的关注,一场围绕皇位的争斗也开始拉开帷幕对于这场

  • 穷亲戚投奔和珅之后 和珅为什么会让他们去晒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亲戚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与穷亲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贪官,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毕竟,他的一生已经在清朝的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浓墨重彩。只要人们提到清朝的贪官,不言而喻,那就是和珅。事实上,当和珅第一次进入朝廷时,他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通过李侍尧案巩固

  • 揭秘万历年间的三大怪象,这是衰亡的前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万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明王朝一段持久繁荣的黄金时代,当属万历皇帝“亲政”后的三十八年。这三十八年里,虽说万历帝大多数时间,都在躲猫猫“怠政”,群臣们也拉帮结派狠掐,朝堂上荒唐事一箩筐,但毕竟继承了张居正改革留下的雄厚家业,国民经济依然高速发展,从繁华的商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