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留下的粮食到了唐初还没吃完?有何依据吗?

隋朝留下的粮食到了唐初还没吃完?有何依据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90 更新时间:2023/12/19 15:45:36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出名的短命王朝,隋朝却一桩常被拿来贴金的业绩,那就是雄厚的粮食储量。甚至“隋朝粮食到唐朝还没吃完”的说法,亦常被津津乐道:我大隋朝别看短命,可就是有钱啊!

这种说法靠谱吗?首先,从技术角度说,隋朝年间,正是中国古代粮食仓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以考古发掘的隋朝含嘉仓为例,这个仓库以红烧土做成窖低,窖低壁部上涂有两毫米的防潮层(桐油材料制成),防潮层上还铺有木板与干草。粮仓的防腐防潮技术大大提升。这仓库里的粮食,倘若从隋末放到唐初,食用是没问题的。

而这“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也绝非空穴来风。贞观十一年唐朝名臣马周就曾感言:“(隋朝)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单这一地隋朝仓库的粮食,就叫唐王朝受用到“贞观盛世”年间。如此奇景象,参考隋朝巅峰年间的“富庶”,必须说,只是小儿科。

在完成了一统南北大业后,又经过隋文帝近二十年励精图治,蒸蒸日上的隋王朝,耕地面积已突破五千五百万顷,高速发展的农业生产,很快为这新兴强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单看《隋书》里记载的隋炀帝各类“活动”,动辄就是“营费巨亿万”。唐朝贞观年间,高昌王宇文泰觐见唐太宗,看过了“贞观之治”的繁华后,却淡淡吐槽了句“非复有隋之比”。您这“盛世”,比隋炀帝的“大活动”差远了。

而比起隋炀帝的各类“大活动”,隋朝“炫富”炫到更深入人心的,就是其雄厚的粮食储量。从隋文帝年间起,隋王朝就大修粮仓,到了隋炀帝时代,各类粮仓常见震撼场面:洛口仓有3000个窖仓,每个窖仓可装粮八千石。回洛仓“周回十里,穿三百窖”。这类规模的大粮仓,遍布隋朝北方要地。单洛口仓和回洛仓这两地,储粮就在两千万石以上,相当于七百年后,元王朝岁粮收入的近一倍。

而且,这一类“大块头”的粮仓,在隋朝的鼎盛年代里,几乎是处处粮满仓。甚至遍布隋朝民间各地,专用于荒年自赈的义仓,储粮都接近一千万石。如此“家家户户粮满仓”的盛景,也叫《贞观政要》发出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元朝史学家马端临,也对这“五六十年粮食吃不完”的富庶,一声隔空赞叹:“古今称国内之富有者莫如隋”。短命的隋朝,却是多少后人羡慕的“土豪”。

那么问题来了,“土豪”到“五六十年粮食吃不完”的隋朝,怎么仅仅三十八年不到,国家就玩完了呢?这常拿来给隋朝“贴金”的粮食问题,就能给出一个实在答案:隋朝粮食这么多,老百姓却吃不着。

就以理论上最该用在老百姓身上的“义仓”储粮为例。这本来应该让老百姓“自赈”的义仓,在隋文帝年间时,就打着“防止老百姓浪费”(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的名义,将其管理权交给各地州县。到了隋炀帝年间时,义仓的粮食更大量被挪用,“自赈”?几乎空谈。

而那些物资雄厚的大型粮仓,对于隋朝的草民百姓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及。隋朝对于仓库的管理和粮食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这在和平时期没有问题,但到了非常时期,所谓“严格管理”,却成了苛待盘剥百姓的借口。

比如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战事打响后,赋役沉重的隋朝大地,又遭到天灾肆虐,虽然各大仓库的粮食储量依然充沛,可是“吏皆惧法,莫肯赈救”。哪怕好些地方“皮叶皆尽”,也就是树皮树叶都叫饥民吃光了,当地官员想的,却是要守好宝贵的粮仓,别让这香喷喷的粮食被百姓拿走。大灾时地方官“闭仓不恤”的记载,见诸隋末各类史料。

所以,也就有了隋末年间,那匪夷所思的怪现象:一边是隋炀帝歌舞升平,各种饮宴活动,把鞠文泰等“来客”们看花眼,一边是各大仓库“犹大充韧”,富足到令人眼热;但另一边,却是“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眼巴巴盼着粮食救济。但好些人到死看到的,却是那些“富庶”粮仓,永远对他们紧闭的大铁门。

如此死攥着粮食不撒手的做法,也叫隋王朝尝到了苦果。待到隋末农民战争爆发,起义烈火燃遍天下,那些见证了隋朝“富庶”的各地大粮仓,更给短命隋朝送来神助攻:各地反隋大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抢夺粮仓:著名的洛口仓和回洛仓,成了瓦岗军的囊中之物;黎阳仓成了窦建德的重要家底;而永丰仓却是唐高祖李渊取天下的关键本钱。这些“粮满仓”的仓库,非但没成为隋朝的基石,反而做了亡国的火药桶。

甚至,各地的反隋大军,一个常见的拉队伍套路,就是“开仓大赈饥民”。瓦岗军“开仓资民所取”,罗艺“开仓以赈穷乏”,唐高祖李渊“开仓大赈饥民”,“人气”也就迅速聚敛起来——隋朝一座座紧锁的粮仓,断送的正是天下民心。

对照如此情景,虽然后人常津津乐道马周那句“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但他这一段论述里,另外一句话,才更有警示意义:“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唯在百姓苦乐。”

再巨大的国家财富,如果不能让百姓受益,终究,将是败亡的导火索。

标签: 隋朝萧皇后

更多文章

  • 舒妃是谁?清朝竟毁于这个姓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舒妃,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叶赫那拉舒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从古至今都一样,老妈都想找个可心的媳妇。帝王的妈更会如此,一个一个的,一批一批的,往皇帝的后宫领,长的清秀的,能够生养的,会照顾人的,各式各样的“佳丽”应用尽有。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太后为洞察皇帝心思而放在儿子身边的“眼线

  • 安禄山图谋不轨,唐玄宗难道不知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玄宗,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的安禄山的文章。杨国忠做御史中丞的时候,正受到唐玄宗重用,安禄山每次上下大殿前的台阶,杨国忠都会去搀扶他。安禄山和王鉷都做御史大夫,王鉷的权势仅次于李林甫。安禄山见到李林甫的时候,态度非常倨傲,于是李林甫就假装有别的事情召见王鉷,王鉷到了以后,非常恭谨地向李林甫行礼

  • 李成器为什么会让出皇位?最后成就一千古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成器,唐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成器为什么让出皇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太子,这个位置意味着下一任皇帝。争夺皇位,手足相残,向来都是帝王家屡见不鲜的事情。李宪,原名叫做李成器,作为唐睿宗李旦的最年长的儿子,他按照礼制理应成为皇太子。可是李宪却将皇太子的位置让给了三弟李隆基,

  • 刘凌为了自己的父亲野心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大汉第一女间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凌,汉朝

    大汉第一女间谍刘凌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朝统治,决定实行郡国并行的统治政策,比起外姓,他更相信刘姓诸王,他坚信刘姓诸王会辅助中央巩固统治。可他想不到的是仅仅在他离世后不久的景帝时期变爆发了震惊朝野的七国之乱,而发动这次爆乱的正是他所相信的刘姓诸王。虽

  • 董卓为什么不敢杀袁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董卓,汉朝

    每当一提起董卓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昏庸无道,大将军何进权倾朝野,十常侍也是在宫中一手遮天。当时,袁绍、曹操等人都是何进的部下。大将军何进平定了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朝廷的内部再起纷争。汉灵帝死后,为了争权夺利,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也是斗得火

  • 汉武帝这边的思念刘据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杀刘据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刘据

    对汉武帝杀刘据后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90年,汉武帝幡然醒悟,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是被逼起兵,本无反意,于是在长安特意修建一座思子宫,又在刘据自杀之地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以表达对儿子刘据的思念。公元前87年,汉武帝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

  • 朝臣们都看好胤禩,最后却是雍正胜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胤禩,清朝

    清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清朝出身在辛者库,是特苦逼的事,只能在宫里干一些粗重活。而身为辛者库,良妃被封为妃子,是清朝里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无奈在子凭母贵的清宫,良妃为康熙所生的第八个儿子胤禩,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出身的卑贱,反倒让胤禩自励奋发,他长成了一位天资聪

  • 阎行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岳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阎行,三国

    阎行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岳父,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遂长期割据西北,和羌人友善,是西北比较有势力的军阀之一。所以,尽管他屡屡反叛朝廷,三国早期的当政者也对他无可奈何,只能是拉拢羁縻,即便是曹操下决心将西北军阀一锅端,韩遂也还是成了漏网之鱼。但就是这样一个长期独立,在

  •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的生活有多“放荡不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万历皇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身为明代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又从改革家张居正手里接过了盛世江山,运气颇好的万历皇帝,却是从亲政起,就启动了“胡作”历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时,曾经那个国富民强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疮百孔的崩溃边缘,更成了明末君臣们扛不动的大锅。明朝灭亡的原因

  • 王世充打败了李密为什么会输给李世民?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世充,唐朝

    王世充打败了李密为什么会输给李世民王世充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汉族人,而是一个西域人,然而这并不影响王世充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发挥他自己的价值。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野蛮粗鲁的人,他从小就喜欢阅读,跟别人争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并且总是会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很厉害,别人无法反驳他的观点。并且他很会安排事情,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