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鸿章谈近代日本变革:委身欧洲制度遭唾弃

李鸿章谈近代日本变革:委身欧洲制度遭唾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4/1/15 20:48:48

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因此要变,变则通。

网络配图

那么,如变?洋务运动应运而生,坚持中体西用,通过大办洋务,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运动开了中国近代化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基础,建立了近代海军和海防。但洋务运动旨在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腐朽的专制统治,是以不触及封建制度为原则的“技治主义”。另外,洋务运动的官方买办,在腐败的体制上又增加了买办利益,挟洋自重,以外国势力作为利益博弈的筹码,从而加重了国家腐败进程。不顾时势,安于现状,愚昧无知,民智不开。当农业明与近代工业文明大碰撞所产生的大错位、大变化后,李鸿章及清政府所认识之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是器物之变,徒有虚名罢了。因此,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败在大变局中落后的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封闭狭隘的封建思想上。

清廷坚持以华夏变夷,岂能以夷变夏,对日本维新所带来的巨变不屑一顾,认为是“改变风俗、荒唐无稽”。1876年,李鸿章在会见日驻清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时的谈话可见对变革的巨大偏见。李鸿章说:“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我国决然不会进行如此变革,只是不得不在武器、铁道、电信等机械方面,积极吸收西洋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正是那些国家最优秀之处。”

洋务领袖的认识尚且如此,可以想见权贵大臣、八旗子弟和无知百姓的认识了。难怪在进入蒸汽机应用的时代,中国人却发明一种“进化”的“马抬轿子”和“马拉火车”的交通工具。

网络配图

到甲午大清彻底战败,马关乞和时,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两国对变革的认识。伊藤博文说:“数年前与阁下在天津相会时,敝人曾进言:贵国之现状,实有改进之必要,想阁下尚能记忆此事。但尔后贵国晏然依旧,不图改进,以至今日,实深感遗憾。”李鸿章回答:“实感遗憾……迩来虽常以素志未伸为憾,但夙愿未能一日或忘。唯限于时势积弊,以致虚度岁月至今。”李鸿章清醒认识到,“日本国之如此长足进步,可以促使我国觉醒。我国人之长夜酣梦,已因贵国之打击而破灭,从此可以觉醒……相信敝国有识之士,鉴于今日之惨败,他日必有所觉醒”。

李鸿章晚年被罢官僦居贤良寺,对晚清和自己的一生溢于言表,认为所做的事,“都是纸糊的老虎”,李鸿章痛斥言官制度误国害事,认为“制度如此,实亦无可如何之事也”。李鸿章从青年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豪迈,变作了晚年“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的悲凉,这位晚清重臣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一语中的,大清“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滔滔之势,岂能禁遏、岂能不漏。

网络配图

早在鸦片战争后,马克思、恩格斯就曾预言,中国“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甲午战争刚开战,恩格斯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变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做出了精辟的判断:“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

历史应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如今,三千年的大变局结束了吗?当今世界已进入后工业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不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课题。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没有硝烟的国际货币战、贸易战、信息战、空间战、舆论战、精神战、超限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唯有认清国际大趋势,与世同舞,审时度势,以全球视野,对中国在国际格局变化与发展中进行战略运筹,才能在国际竞争的丛林中不迷失方向,圆梦中华。

标签: 李鸿章

更多文章

  • 史上最牛特种兵!要把皇帝炒了结果组团去相亲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御林军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相信对第一部里头滴血雄鹰的案子肯定记忆犹新,武则天任期内全国连发血案,死者多达七八十余人,各地勘察现场时均未发现任何有力的线索,只在案发现场发现了用鲜血画成的滴血雄鹰,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惨遭杀戮?那出现在现场的滴血雄鹰又代表了什么?一时间迷雾重重……元芳,你怎么看?大人,咱要说

  • 传奇苏武宁:不失汉节却与胡女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武宁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网络配图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匈奴上层发生内乱。当时,匈奴中有人准备劫持单于的母亲归汉,苏武的副使张胜卷入这一行动。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留

  • 历史上周文王是因为国力过于强大被商纣王囚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文王

    周文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一直为周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但是随着逐渐的强大却也招来了祸患,引起商王的不满,成为商王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周文王被商王所囚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周文王被囚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周文王为什么被囚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诸侯,却颇得其

  • 演义趣闻:李世民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下面,小编要和大家讲的这一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功夫皇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打片《少林寺》风靡海内外,让中国武侠走向了全世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影片中李连杰带领少林武僧们几番出手相助的配角“唐王李世民”,不但在治国方面彪炳史册,其实自己就是一位“功夫皇帝”。网络

  • 李治托孤裴炎:裴炎却把唐王宗室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治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唐高宗时期居宰相之位。历任濮州司仓参军、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后以黄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又进拜侍中。他是唐高宗的顾命大臣,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生了重病,命太子李显监国,让托孤裴炎辅政。唐中宗当了皇帝之后,想让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又想给奶妈

  • 三国秦宜禄的老婆被曹操纳为新宠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宜禄

    秦宜禄这人,在三国也许并不算出名。不过,一旦和曹操有了纠葛之后,关注度似乎就来了。当然,关于此君的介绍,我们还得搬来一段情色往事。秦宜禄原是吕布的部下,及至曹操下邳围城,城破之后,他的妻子因为姿色绝伦,于是就有了《三国志》里的这段记载:“及城陷,曹操见之,乃自纳之”。当然,夺人爱妻毕竟不太光彩,因此

  • 曹爽:三国时期的“富二代”草包软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爽

    如果人生能够NG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魏明帝曹睿绝不会将托孤重任,交待给曹爽这样一个草包。其实,对于智商这个问题,不能完全怪曹爽。他的生父曹真,本就是曹操的养子,虽然继承了荣华富贵,可曹氏家族引以为傲的优良基因,自然无法秉承。当然,关于曹爽最终的人生定位,我们还得从高平陵事件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

  • 最坑爹的儿子:因拖欠工资竟饿死当丞相的老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亚夫

    周亚夫本来没有做王侯将相的野心,他安于现状,宁愿只做一个小小的河内郡守。但当时有个叫许负的老太太,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周亚夫说:“以您的面相来看,您的命相是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就可以封侯,再经过八年时间,就有机会可以做丞相了,到时候您的地位就显贵了。但卦

  • 张辽怎么死的 三国张辽怎么死的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辽

    张辽怎么死的?三国张辽怎么死的?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网络配图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

  • 宋宣公舍太子而传位于弟弟 是美德还是祸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宣公

    宋襄公之仁义,作为嫡子的他曾经想让国给庶兄目夷,而目夷不接受。其实除了宋襄公,宋国还有两位国君让过国君之位。他们分别是宋宣公和宋穆公。网络配图宋宣公十九年时,宣公生了重病,把君位让给弟弟和说:“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是天下普遍的道义。我要立和为国君。”公子和多次谦让,最后才接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