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才是颠覆大唐第一人?八百兵马横扫天下

谁才是颠覆大唐第一人?八百兵马横扫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4/4/12 5:58:28

整个悲剧最初源自一个叫李琢的官员,此人在唐宣宗大中年间担任安南都护,李琢人称“债帅”,本就毫无才学,靠着行贿才得到这个官职。上任之后自然肆意盘剥百姓,压迫周边的小国。南诏的少数民族部落实在不堪摧残,三次率军进攻安南,并攻陷了交趾。事情传到朝廷,皇帝大怒,命令徐州节度使孟球招募两千人迅速前往交趾,帮助剿灭叛乱。可是,谁愿意远离故乡去偏远的交趾呢?原有的士兵人数远远不够。节度使孟球下令:附近州县的强盗悍匪,只要肯参军远赴交趾,就免去一切罪行。于是一些穷的只能上山当强盗的百姓纷纷走出山林,应募参军。其中就有庞勋兵变的骨干许佶、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

本来,徐州节度使孟球答应,此次行动,为期三年,三年之后所有人就可以回到徐州,为民为兵,皆随自愿。可谁曾想,满心欢喜的参军,却走上了一条凄惨的不归路。

网络配图

因南诏少数民族基本平定,征调的徐州军抽出八百人驻守在桂林。开始大家还有些高兴,不用上战场厮杀,可以保住一条性命。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归期已到,可朝廷还没有派后继的部队到来。上级领导表示,希望大家为了国家再坚守三年,之后一定可以平安回乡。

咸通九年的七月,眼看着六年的期限已经接近,朝廷还没有任何消息。桂林的八百戍卒议论纷纷,躁动不安。此时又传来消息,徐州的都押牙尹戡向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建议:招募新军,行军千里,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军费本就吃紧,不如命令桂林戍卒再坚守一年。

消息一传开就炸了窝,一年又一年,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今年要我们再驻守一年,到明年又会要我们再坚持一年。三年又三年,这样下去,桂林戍卒恐怕就要老死异乡了!愤怒、不满,犹如瘟疫一般,在士兵之间传播开去,渐渐的,大家的牢骚变成了口角,口角变成了武斗,武斗变成了兵变。庞勋当时是军中粮料判官,他为人多谋,很多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本来庞勋也没想起兵,可是自己的好友许佶、赵可立等人和都头王仲甫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竟将王仲甫杀死。大家无路可退,此时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朝廷的全面围剿,继续呆在桂林只能等死。回到老家徐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庞勋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担任了八百桂林戍卒首领,走上了一条反叛朝廷的不归路。

网络配图

庞勋兵变之初,只是单纯的想回到家乡。可是朝廷各级领导却以庞勋擅离职守为名,下令剿杀庞勋等人。庞勋为求生存,一路过关斩将。短短数月间,庞勋的部队从八百人发展到六七千人,最后成功攻占徐州城。之后,庞勋招降纳叛,收编唐军,征召民兵,军力一度达到二十万。唐僖宗大为惊慌,从各地紧急调派二十万精锐部队前往平叛,其中还有数千沙陀铁骑。庞勋一度击溃官军,但见识短浅,稍微有点成绩,就产生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最终,庞勋部队被唐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庞勋本人被杀,参与起义的数十万兵卒被屠。

庞勋兵变持续的时间前后不过一年,可造成的影响却极为重大。

庞勋兵变的起因,归根到底,是朝政的腐败。朝廷上下卖官鬻爵成风,那些“债帅”一流的官员只知道拼命搜刮民财,搞得民不聊生;大小官员为求个人功绩,任意侵扰边关民族;对待部下,不但毫无诚信,连最基本的法纪都不能遵守。在兵变发生之后,朝廷更是调度无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低级错误。

东南地区本是唐朝赋税重地,百姓生活安定,即便在安史之乱中,也没有遭受多少破坏。可庞勋兵锋所指,一路烧杀抢掠,所过多成废墟。官府为了平定叛乱,进一步的压榨百姓,百姓过着比以前更加悲惨的生活。许多百姓被迫丢掉锄头拿起刀枪,沦为盗匪。

网络配图

经过庞勋兵变,朝廷不得不授予地方更多的权力,藩镇割据的现象更加严重了。

还有另一件事,看似寻常,却影响深远。

朝廷多次调派大军,都无法消灭庞勋部众。事实证明,唐朝的军队,已经腐朽不堪,连安定地方剿灭叛军的能力都没有了。最后不得已,唐僖宗召唤河北蔚州刺史朱邪赤心率领沙陀军团参战。徐州之战后,唐僖宗赐其国姓为李,名国昌,并且封李国昌为振武军节度使、单于大都护。沙陀军团正式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

李国昌的名字相对陌生,其子却是威名赫赫的李克用。李克用后来割据河东,建立晋国(后唐前身)。从此,沙陀军团就活跃在中原大地上。李克用的子孙、部属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王朝。

标签: 庞勋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死后为何快速下葬? 朱元璋孝陵夜夜传哭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

    帝王之间的谋权篡位之事在古时常有发生,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就匆匆下葬,是否朱允炆故意而为,而关于朱元璋到底葬于何处,至今也有不同的说法。朱元璋死后葬于何时何地?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九,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说法,表面

  •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

  •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如何降服曹操的侄子夏侯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禅

    《三国演义》不敢说的秘密,刘备和曹操其实是亲家”爆猛料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娶了曹操的外侄孙女,并将其立为皇后。那为什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这段故事讳莫如深,从没提起呢?对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意隐瞒刘备与曹操的这份姻亲关系。大鹏认为,可能是出于“扬刘抑曹”的政治需要。《三国演义》要树立刘备伟大光

  •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三个错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胜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

  • 为什么有人怀疑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布

    吕布是三国时的一代健将。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中,吕布都以勇猛果敢的形象示人。在时局动荡,争端四起,战火连绵的东汉末年,吕布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驰骋疆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也赚足了或羡艳或钦佩的眼球。世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在当时的风光威武可见一斑。吕布最初效力于董卓,因为

  • 他背叛刘邦次数最多 刘邦为何不能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齿

    皇帝,那是天下的主宰。很多朋友认为皇帝想杀谁就能杀谁,想奖励谁就能奖励谁。这样的皇帝,是昏君。真正的明君,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便是自己委屈一点,为了江山永固,也要忍。汉高祖刘邦,有点粗鲁,脾气也不好,但他能忍,他可以为了江山社稷,而不杀背叛过他很多次的人。雍齿,刘邦反秦的时候

  • 个个不简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三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妲己

    超级美女妲己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最后导致国家灭亡。著名的商纣王的妃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传说多为不可信,尤其《封神演义》,更将其化为“九尾灵狐”,扯得神乎其神。据估计妲己应该和妹喜差不多,都是超级美女,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同时国家的各种矛

  • 为什么刘邦成功统一了天下而刘备偏安一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刘备

    众所周知,刘姓是中国历史出皇帝最多的姓氏。其中,刘邦和刘备是我们熟知的人物。他们二人有着相似之处,均是以蜀地为根基,建立大业。然而,一个用了五年时间建立影响深远的大汉王朝,而另一个却建立偏安一隅的蜀汉割据政权。那么,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网络配图一其一,无论是刘邦,还是刘备,要从北方跳出蜀地,首先要

  • 赵氏孤儿的惨剧来源:赵盾弑君与赵氏孤儿的因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氏孤儿

    口碑不错、一直被当作贤臣的赵盾,这个人真的很矛盾。晋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问题上出尔反尔,一边派人去秦国接年长的公子雍即位,一边让年幼的夷皋抢先坐上君位,转过头来又派兵攻击护送公子雍反晋的秦国军队,导致本来可以缓和的秦晋外交关系一下子又降到冰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夷皋成为晋灵公后,赵盾专权,架空灵公,并首

  • 揭秘纳兰容若为什么会如此受康熙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为:楞伽山人,正儿八经的满族人。他早在十八岁就中了举人,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更是高中进士,说起来也正是春风得意的少年郎,他师父徐乾学就曾夸赞过他,称其游历了这么多年,交了不少的学生,却也没遇到过一位向纳兰这样聪慧的学生,他的见识、学问、才气,都是远超常人。不仅如此,纳兰的家室也非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