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小人”元稹:为升官抛弃情人 耽误李贺一生

“小人”元稹:为升官抛弃情人 耽误李贺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16 2:22:12

在唐代,元稹白居易齐名,以至于“元白”的称号一直流传至今。

不过,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元稹就把自己的名声给搞臭了,以至于人人侧目。

网络配图

不择手段,为升官弃情人

元稹虽然早早就诗名在外,但他最出名的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

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可能是为了提高发行量,王实甫鼓捣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而实际情形并不是那么回事。

《会真记》差不多就是元稹的亲身经历,元稹23岁那年,偶遇他的亲戚崔莺莺一家,元稹死皮赖脸地骗取了17岁少女崔莺莺的纯真感情,丫头红娘在这段孽缘中起到了婚姻介绍‘所起不到的关键作用,这是妇孺皆知的一段情节。

往后的事情和《西厢记》就大相径庭了。崔莺莺的老娘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只好认栽。这时元稹人长安应试,虽然落榜却得到了长安“市长”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的女儿。

韦夏卿不仅是地位显赫的三品大员,韦姓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权贵显要遍于朝廷。对于元稹这样的穷小子,做阔人家的女婿是向上爬的一个捷径。从元稹以后的一贯风格就知道,利用裙带关系追求飞黄腾达对他来说完全不算一回事儿。崔莺莺就成了这小子贪婪欲望的牺牲品,论起来,元稹还是陈世美的老前辈。

始乱终弃还不是这个故事里最恶心的部分。元稹对崔莺莺并非毫无留恋,然而在长安想起崔莺莺的时候,他想到的是,自己不在,崔莺莺很可能被别人占有了,并且为此妒火中烧。元稹还自我庆幸,幸好自己在他人之前占有了崔莺莺,起码抢了一个先。难怪清代评论家送了他一顶“小人”的桂冠,以志表彰。不过,有了这样的念头,居然还敢堂而皇之地写下来,元稹好歹可以算是个“磊落小人”了。

或许是唐人开放的作风使然,或许是文人的通病,元稹把这段艳史写成《会真记》到处吹嘘,以此为荣,很有些沾沾自喜的劲头。而且他还为自己辩护说,凡是崔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早晚不害自己就害别人,我元某人的德行不足以娶这样的女子,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啦。

倡廉反腐,却受权贵欺辱

谁都有过年轻向上的岁月,元稹早年也曾经意气风发过。左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可巧的是,像杜甫等不少著名诗人都当过这个看上去可有可无的官,而且都在这个职位上倒了霉。可见文人往往拿鸡毛当令箭,元稹在当时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从上任开始,他就接二连三地批评朝政,,一直搞到宰相大人心情非常不愉快,把他打了。

网络配图

然而,元稹还不服气,不久后他担任纪检干部,抓住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腐败问题一查到底,一口气掀翻了七个地市级干部。此案轰动一时,元稹本人也大出风头。可是谁没几个哥们儿啊,这下元稹开罪了一堆掌权官僚,为以后的倒霉

元稹正在兴头上,再接再厉地又在山西查处了一件腐败大案,又有一串干部因此落马。此后没多久他就被调离了原部门,这本是个小小警告,是让他少管闲事的意思。但在一年间,元稹先后揭发办理了十几件大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好像没想过很多人会为此感到奇怪。

但很快元稹就开始倒霉了。他在回长安的路上投宿宾馆,半夜,著名实权派公公仇士良也大驾光临。仇士良一看,总统套房被元稹占了,就让他识相点把房间让出来。说让就让也太没面子了,元稹自然没肯答应。一来二去地叫起了板,仇士良是牛惯了的,脾气好不到哪儿去,言语不合动手就打,元稹顿时吃了亏,脸上还挂了彩。

事情闹到长安,仇士良是权倾朝野的人物,当然不会有错,那元稹就一定不对了。这个时候,元稹大搞廉政工作时得罪的人纷纷出动落井下石了。调查结论是元稹举动有失官员体面,他再次被赶到地方上当了个小官吏。

仗势欺人,误了李贺终身

大约是汲取了以前的惨痛教训,元稹感受到了人脉的重要性,在贬谪期间很快就和太监崔潭峻拉上了关系。

过去的太监,可不像现在电影、电视剧里那样,动辄武功盖世、位高权重,当时哪怕是当权太监,在群众心目中也不怎么体面。想想太史公在选择宫刑和死刑之间那么犹豫再三,就知道当太监是连死都不如的事情。

崔潭峻回到长安后,把元稹的诗稿整理出来给皇帝老子看,皇帝一看就高兴了,这不就是歌坛新天王吗?元稹立刻被召回首都任职。借着崔潭峻的拉拢,元稹和一大帮太监都成了哥们儿,尤其和实权在握的魏弘简关系最铁。

那时,太监的势力已然形成,不要说文武百官,就连皇帝都被他们弄死了好几个。交上了这么一群好朋友,元稹的事业开始一帆风顺,最后居然做到了宰相。不过元稹出任宰相的消息一传出来,大家不是肃然起敬,而是争相当笑话讲,只因为他是被太监有一次,元稹的一群同僚在办公室里吃瓜,元稹来了,一同仁就一面轰走停在瓜上的苍蝇,一面嚷嚷:“从哪儿来的东西,跑这忍气吞声。

网络配图

有传闻说,元稹曾经想结交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李贺,可李贺见都懒得见他,并嘲讽他连个进士都没有考上的人,来见我干同音。后来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憋了一肚子火的元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打击报复的良机,他极力主张按照避讳的习俗,说李贺没有资格考进士。古文宗师韩愈为此特意写了《讳辩》为李贺喊冤,但除了后来被作为模范作文收入《古文观止》外,没给李贺帮上什么忙,李贺生生为这事郁闷了一辈子。

老来荒唐,向乐天借歌女

元稹的宰相没有能够干长,才三个月就因为政治斗争被挤下来,发配到地方上混事了。以后元稹就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了,正经事不干,荒唐事倒干了不少。

在绍兴任上,元稹和当时在杭州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杭州有个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还回去,哥儿俩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纪念。好兄弟做到了这个份儿上,“元白”、“元白”,还真不是白叫的。

元稹在浙江前后待了六年,闲来无事,其间忽然怀念起当初在成都结识的老相好薛涛来,一度曾经准备派人去接薛涛。恰在此时,元稹遇到了当地一个乐工的老婆,此女名叫刘探春,不但歌声动听,而且姿容出色。薛涛虽然是唐朝一代才女加美女,到底比元稹大了十来岁,此时已经年长色衰,元稹有了刘揉春,就把薛涛给扔到了脑后。

离开浙江两年后,元稹在湖北任上结束了他充满是是非非的一生。对于一个人,历史有历史的审判,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标准。后人可以欣赏元稹,也可以不喜欢他,但不能否认,就像他和白居易共同宠爱过的那名歌女的名字一样,元稹是个很“玲珑”的人。

标签: 元稹李贺

更多文章

  • 魏延为何不是五虎将?蜀国第六强武将死的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延

    三国蜀汉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武将非五虎上将莫属,不过对于五虎上将的排名,很多人都颇有微词,为什么蜀国鼎鼎大名的武将魏延没有上榜?而作为三国时代里最憋屈武将,魏延的悲催事还远未如此,他的死,也同样是一件不能让人释怀的事。魏延身为三国时期蜀国猛将,多次立有战功,很受刘备赏识,并且屡次委以重任,但是为什么蜀

  • 宫廷权争:南唐太子为夺取王位毒杀亲叔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昪,宋太宗,李煜

    酒毒基于心毒,心毒基于权力欲。中国刑名的祖师是夏禹时代的皋陶,他创立的“五刑”使决案刑罚有了依据。然而,传统社会中,法外之刑也是常有的。诸如要处死一些名望较高而未触刑法的,或因内宫阴谋要消灭敌手的,虽然也可以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但毕竟不十分摆得上台面,于是,就施以法外之刑了,如果不需要起到杀鸡儆猴的震

  • 盘点:三国时期被载入史册的四位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贤臣

    导读:每一个时期都会涌出许多将才和贤臣,但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往往是那些对历史有改革作用的人。三国时期不乏人才,但是被记入史册的四位贤臣都有谁呢?网络配图一、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建安十二年冬,他被刘皇叔三次邀请,并最后归属蜀汉。在其中,他认为必定三分天下,并且认为只有与吴王孙权联合

  • 探秘春秋霸主晋文公背后功不可没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春秋霸主,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受庶母骊姬迫害四处逃亡,周游列国几十年最终在62岁登临君位。重耳之所以获得成功除自身努力之外,他身边如赵衰、狐偃等贤能大臣的辅佐功不可没,更加功不可没的是他身后几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们。网络配图狄国女子——等你一万年重耳逃出晋国时没有归路,只好跑到

  • 一国之君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一国之君为何如此仇富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

  • 揭秘:兵仙韩信为什么甘心钻别人裤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网络配图韩信,淮阴侯,但在他小时候,父母早逝,家中贫困,韩信靠到淮阴城下钓鱼卖钱维持生活。有时钓不到鱼,就只

  • 史上第一屠龙者:皇帝杀手宇文护 一年杀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宇文护

    我们都知道皇帝在古代是最尊贵的,即使有乱臣贼子谋反,基本上上一个皇帝就是吊炸天,有的还没杀成就被干掉了。然而宇文护是真的牛,他简直是皇帝杀手,三年内杀了3个皇帝。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

  • 古代帝王爱做买卖:汉灵帝摆摊卖肉“一刀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帝王爱做买卖

    以帝王九五之尊,却乐于开店做买卖,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的怪事。从司马遹摆摊卖肉,到乾隆设买卖街,足见帝王做买卖那份心瘾。唐中宗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诸多不顺,索性开店解闷儿;明代皇店之风炽盛,甚至放皇债和高利贷。而清朝乾隆的新春买卖街,恍若如今的“高级俱乐部”,你可别以为像广州春节的花市,也许跟荷兰带橱窗

  • 揭秘刘邦得天下后为何是免除汉中的徭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刘邦得天下即免汉中徭役《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有刘邦夺得天下后免汉中徭役两年的史实。网络配图汉元年(公元前206)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对项羽背弃盟约十分恼怒,欲与项羽决一高低。萧何力劝:“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

  • 诸葛亮在蜀国唯一不敢惹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完美程度。但是,诸葛亮不是一个真正执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