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到底是因为得了什么病?

揭秘: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到底是因为得了什么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4/1/13 13:25:54

诸葛亮病逝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8月,终年54岁。他27岁出山,追随先主和后主正好27年,是一个巧合。诸葛亮具体死于何种疾病史书没有记载,详情已不得而知,但也有一些猜测。关于诸葛亮临终前的情况,《三国志》只记载“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王沈的《魏书》记载得稍微详细一些:“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根据后面这个记载,诸葛亮临终前曾“忧恚”和“欧血”。

《魏氏春秋》还有一个记载,说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于五丈原期间曾派使者前往对方营中,司马懿会见使者,不问军中大事,只问诸葛亮的日常生活,问得很详细。两国交锋,有关主帅的一切都是军事机密,包括健康情况、生活规律、个人嗜好等等,从这些蛛丝蚂迹中可以推测出对方很多有用的信息来,司马懿挺贼。蜀国的使者显然警惕性不高,对司马懿有问必答,他告诉司马懿:“诸葛丞相日夜操劳,睡觉很少,军中20杖以上的处罚他都亲自过问,饭量也小,每天不过数升。”司马懿听后跟大家说:“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很差,坚持不了太久。”

《晋书》也记载了同样的事,说蜀汉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大家道:“诸葛亮吃得少,工作量大,肯定坚持不了太久。”另据《益部耆旧杂记》记载,诸葛亮得病的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大为惊愕,赶紧派尚书仆射李福星夜赶往五丈原,一方面探视丞相的病情,另一方面还有大事相问。李福到了五丈原,看到丞相病得已经很重,于是在病床着向丞相询问对国事方面的交代,听完后就急忙回成都复命。

走了几天,突然想起来还有重要的事没问,于是又返回来重新面见丞相,李福问诸葛亮以后谁适合接他的班,诸葛亮推荐了蒋琬费祎。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几点:一是诸葛亮临终前身体状况很不好,尤其饭量很小;二是诸葛亮临终前心情不好,还吐过血;三是诸葛亮得的是一种慢性病,所以临终前的一段日子还能坚持处理军务,并可以等到李福从成都赶来问事。但是,诸葛亮得的具体什么病,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史书记载不明确,引起后人对诸葛亮病因的猜测,结合诸葛亮临终前的种种症状以及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大致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消化道溃疡或肿瘤:诸葛亮临终前有“欧血”的症状,“欧血”是吐血而不是咳血,加上饭量不大,容易让人联想到消化系统的疾病,有人认为诸葛亮得的病是消化道出血,具体病症是消化道溃疡,或者是肿瘤,如胃癌。对此有人也有异议,因为5年前诸葛亮二出祁山时张苞战死,诸葛亮听后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如果那时就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无论是能引起吐血的溃疡还是胃癌,肯定都拖不了5年。但史书并无诸葛亮二出祁山时吐血的记载,上面这个说法来自于《三国演义》,不足为据。

(二)血吸虫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史书没有诸葛亮喜欢喝酒的记载,如果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诱因是什么呢?有人于是大胆推测,或许与血吸虫有关。诸葛亮长期生活在荆州,无论是襄阳的隆中还是南阳的卧龙岗,在当时都在血吸虫疫区内,尤其靠近汉水的襄阳,在那时血吸虫病情更重,时常大规模发作。诸葛亮有长达10年的“躬耕”生涯,接触血吸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血吸虫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征南中,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那里为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区,诸葛亮身先士卒,也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

(三)肝硬化或肝癌:诸葛亮开府治蜀以来压力一直很大,长期的操劳和忧虑让他难免心情紧张,他在《前出师表》中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说明他的睡眠很差。中医认为人如果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会肝气郁结,再加上睡不好、吃不好和过于劳累,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就会损伤肝功能,日久天长会会演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发病时出现门静脉高压,也会口吐鲜血不止。

标签: 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奇葩帝王:南齐皇帝萧宝卷把军妓当做仙女封为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皇帝,萧宝卷

    陈显达被迫造反,要攻建康,让长史庾弘远、司马徐虎龙写信给朝贵。朝臣转达。萧宝卷让崔慧景为平南将军出击,后军将军胡松、骁军将军李叔献泊守梁山,左卫将军左兴盛进驻杜姥宅。陈显达出发寻阳,到采石交战半日,胡松败走,进兵新林,虚设屯火绊住堵御的左兴盛军,自率轻舟夜渡,遇着逆风,天亮登落星冈,守卫闭城设防。陈

  • 东汉王朝第一名臣胡广:五卿七相事六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胡广

    东汉王朝第一名臣:五卿七相,事六朝皇帝,生前死后荣宠无人能及东汉熹平元年三月初八日,他去世。汉灵帝下诏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授太傅安乐乡侯,不但赐顶级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还在光武帝的陵寝原陵为他赐墓地,谥号“文恭”,他的门生故吏公卿以下几百人,全都身穿丧服会葬,规格之高,是东汉以来第一次。五年后,

  •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六岁做皇后守寡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昭帝,刘弗陵,官氏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祖父是上官桀,外祖父是霍光,他们都是汉武帝遗诏中的四位辅政大臣中的一员(另外两位是桑弘羊和金日?)。由于他们的姻亲关系,在朝中形成强大的势力,但是并不表明他们没有矛盾,上官桀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要求把自己五岁的女儿送入宫廷,遭到霍光以“年幼”为名的反对,但是实质不是年幼,而是

  • 晚清一个被忽视的人慈安:比慈禧更为厉害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慈安,慈禧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倘若不是慈安

  • 曹操手下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招募标准为百中挑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曹操,虎豹骑

    在《三国演义》里,关于曹军神速作战的场面,有两处经典描述:一是火烧乌巢;一是长坂坡追击刘备。在执行火烧乌巢的紧急任务当中,曹操就充当了敢死队队长的角色,亲自带着一支精锐部队,在月黑风高之夜,玩命地去烧袁绍的粮库。当时有人报告:后面有袁绍的追兵,要不要撤?曹操咬牙说:撤什么撤?只有努力往前赶,完成战斗

  • 揭秘:纵横四十年的曹操为何会无心也无力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金熙宗完颜亶简介 完颜亶是怎样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完颜亶,金熙宗,金朝

    金熙宗,女真名完颜合刺,汉名完颜亶,生于天辅三年正月十七甲子日(1119年2月28日),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嫡长孙,父为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宗峻,母蒲察氏。幼年丧父后为伯父宗幹收为养子。宗幹崇尚汉文化,延请著名儒生张用直教授读书。金熙宗自幼随辽代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

  • 罗成死于苏定方之手吗?苏定方杀罗成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罗成,苏定方

    苏定方是世界历史的改变者之一。公元630年,他作为前锋率军一马当先攻破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公元658年,他作为主帅挥师攻灭了西突厥汗国。突厥余部多数西迁中亚、西亚,并向东欧扩张,其后裔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至少对于汉民族来说,苏定方是个好同志,但他在民间的口碑却一直

  • 康熙为何多年不葬孝庄?孝庄为何不与太宗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孝庄,清朝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别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出于情理之外的请求,引发了多方的揣测,世人以为发生这种变故很可能是下嫁之故。史书记载,孝庄太皇太后在临终之时,告诉圣祖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且已有孝

  • 如果光绪皇帝不死继续执政是否可以解救大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如果光绪重新执政,这个问题很难说。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历史事实,解释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学家很难回答。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从清朝灭亡来讲。可以说,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后,清朝的灭亡不可避免。甲午战争以后,亚洲这么个大的国家——中国,竟然被日本打败了,力图自强的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