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罗成死于苏定方之手吗?苏定方杀罗成是真的吗

罗成死于苏定方之手吗?苏定方杀罗成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3/12/28 9:51:31

苏定方是世界历史的改变者之一。公元630年,他作为前锋率军一马当先攻破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公元658年,他作为主帅挥师攻灭了西突厥汗国。突厥余部多数西迁中亚、西亚,并向东欧扩张,其后裔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

至少对于汉民族来说,苏定方是个好同志,但他在民间的口碑却一直不太好,这是受了一些评书和戏曲的影响。在《隋唐演义》、《说唐》等评书中,苏定方以一个反派的身份登场,屡屡同偶像级的英雄人物罗成作对。他先是在与罗成的父亲罗艺作战时,用暗箭射杀了罗艺。后来又在紫荆关外用计把罗成诱进泥沼,乱箭射死。其后他继续作恶,跟罗成的儿子罗通等人为敌,在根据评书《罗通扫北》改编的戏曲中,他白脸长髯,已是一派正宗的奸臣模样。

这当然是冤枉。

我们先看看罗艺是怎么死的。罗艺投唐后,就成了太子李建成的死党,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争斗中一直站在李建成这边。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夺了鸟位,为了稳住罗艺,还给他升了官,但罗艺心中有数,知道李世民不会放过他,所以趁着手中实力还在,就造了反。结果打了败仗,在逃往突厥的路上,被自己的部下杀了,首级被送到长安邀功请赏。这前前后后跟苏定方一点关系也没有。

至于他的儿子罗成,不过是文艺家们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唐史记载罗艺有子,但不知其名,亦无任何事迹流传,可见只是个很普通的公子哥儿,一生毫无建树。之后的罗通,自然更是不存在。

苏定方一生征战,纵横四海,对手无数,他靠打败这众多对手而功名显赫,获誉青史,但却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影子对手而恶名远播,这般境遇,后人如我,读之尚觉郁闷,苏定方泉下有知,只怕更要欲哭无泪。

苏定方大名叫苏烈,定方是他的字,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武邑在隋时隶属于信都郡,跟清河郡相邻。清河郡有“广袤数百里”的高鸡泊,自然环境险要,类似于《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所以就成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本营之一。这些起义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相邻的信都郡。我们知道,自古农民起义多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官逼民反的普通百姓,如陈胜;二是趁火打劫的流氓无赖,如刘邦,都是些没钱没粮的人,生活所需全赖打家劫舍。而作为被打劫对象的那些有钱有粮的地主富豪对此自是切齿不已,于是纷纷组织地方武装,以求自保,甚至参与到隋朝官兵进剿义军的队伍中去。

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应该就是一个有钱有粮的老财,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他在“大业末,率乡闾数千人为本郡讨贼”。能够率“数千人”,可见他在“乡闾”乃至县郡里都是一个头面人物。这时候的苏定方不过“十余岁”(按《新唐书》的说法是“十五岁”),但“骁悍多力”,而且“胆气绝伦”,于是便跟着父亲上战场了。当时这样的娃娃兵大概不在少数,像名将罗士信,十四岁就开始参战。还有更厉害的徐懋功,十七岁就跟着翟让混江湖,在瓦岗山上打家劫舍了。这三人都算是出名的人物,混不出名堂的,默默无闻地杀人或者被杀的半大孩子当然更多。这种推测可用电视新闻中那些扛着枪的伊拉克或是阿富汗或是刚果等地的孩子,作为佐证。

但说到苏定方的年龄,还有一个大大的疑问,按两《唐书》的记载,苏定方死于唐高宗乾封二年,即公元667年,时年七十六岁,这样推算开来,他应该生于隋开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大业七年末(611年)高士达等人开始在清河郡聚众起事,就算苏邕反应迅速,随即拉起队伍搞自卫,那么这时候苏定方的年龄已是20岁(虚龄,中国古代没有算周岁的习惯),这与史书中的“十余岁”、“十五岁”差别挺大,所以苏定方要么就没活到76岁,要么就是他参战时不止“十余岁”。苏定方后来战功卓著,地位显赫,搞错他活了多大年龄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还是搞错他早年参战岁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苏邕死后(估计是战死),信都郡郡守命令苏定方接了父亲的班,领兵继续“剿匪”,先后打败了起义军首领张金称和杨公卿,《旧唐书》还说他“手斩张金称”,这样看来,苏邕可能是死在张金称部队之手。

河北后来被窦建德率部占领,那时的窦建德声势浩大,他关心百姓疾苦,在当地名声很好,而且颇有些治国才能,所以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政治领袖。在这样的情形下,苏定方就投奔或者说投降了窦建德的夏国。窦建德败亡后他又跟着窦的继承者刘黑闼,同唐朝的兵马打过几仗,立了不少战功。

评书中所说的苏定方与罗家的恩怨,也不是没有一点影子。罗艺曾败于刘黑闼之手,苏定方作为刘部战将,很可能跟罗艺正面交锋过,也许正是他领兵战败了罗艺。而唐初另一个姓罗的著名人物罗士信,则是在公元622年的洺水战役中兵败被俘,之后拒绝劝降,为刘黑闼的部队所杀。罗士信的经历后来被说书人当作素材之一,塑造出罗成这样一个人物。作为一个悲剧性的偶像英雄,罗成聪明绝顶、武功超群,在战场上罕逢敌手,这样一个出色的人物当然不能死于无名鼠辈之手,他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强有力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还得靠阴谋诡计才能战胜他,只有这样,才能加重这个形象的悲剧意味。而在刘黑闼的部队中,在历史上出了大名的、够资格杀死罗成的只有刘黑闼本人和苏定方,刘黑闼是主帅,不大可能亲自出马在一线搏杀,所以这个黑锅苏定方就背定了。

标签: 罗成苏定方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何多年不葬孝庄?孝庄为何不与太宗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孝庄,清朝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别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出于情理之外的请求,引发了多方的揣测,世人以为发生这种变故很可能是下嫁之故。史书记载,孝庄太皇太后在临终之时,告诉圣祖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且已有孝

  • 如果光绪皇帝不死继续执政是否可以解救大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光绪,皇帝,清朝

    如果光绪重新执政,这个问题很难说。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历史事实,解释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学家很难回答。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从清朝灭亡来讲。可以说,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后,清朝的灭亡不可避免。甲午战争以后,亚洲这么个大的国家——中国,竟然被日本打败了,力图自强的洋务运动

  • 汉灵帝刘宏是怎样侮辱大臣的?“狗官”是他的创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灵帝,刘宏,汉朝

    汉灵帝刘宏的谥号为“灵”,这个“灵”字在谥法中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但是,这位皇帝整日纵情声色,胡作非为,把国家折腾得鸡飞狗跳,面目全非,作为男人,他首先对女人十分感兴趣,因此他的创意大都是为了女人。他曾创意修建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渠水中

  •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用什么样的方式羞辱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因为明世宗不是孝宗皇帝的亲儿子,因此他刚刚登上皇位之时,当朝首辅杨廷和就上奏章说,世宗“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也就是说,世宗要过继给孝宗皇帝为子,要管孝宗皇帝叫爹,而要管自己的亲爹兴献王叫叔父了,但是,由于世宗是兴献王唯一的儿子,杨廷和就建议把益王的

  • 汉高祖刘邦是怎么死的?汉高祖刘邦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高祖,刘邦,汉朝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刘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

  • 揭秘:真是历史中的慈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历史,慈安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后宫集聚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谈何

  • 揭秘:在哪位名将堪称东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枭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朝,名将,桓温

    老兵桓温家族的发迹要归功于司马炎,他俩扯上什么关系呢?一句话,要是西晋不倒,桓家在东晋或许就没有那么风光了。也许是有鉴于前朝因为皇族无权无势,最后导致宗庙不保,司马炎开国之初就将司马家的各个王爷都分得一块地,然后当起了实权大爷。司马炎的想法绝对是好的,维护司马天下的诚意也是爆表的,只是他没有意识到,

  • 东晋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将致力北伐忧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朝,名将,祖逖

    大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虽有才望,但无远见,无助于北伐,而且自己既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却突然由如此从容不迫的文臣统领,心中甚为不快。同时,祖逖忧虑权臣王敦和宠臣刘隗对立,内乱将会爆发,北伐难成,因而忧愤成疾。祖逖虽然

  • 为何说汉惠帝刘盈的人生是悲剧的?刘盈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惠帝,刘盈,汉朝

    太子废立风波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所生,他并没有继承其父刘邦的豪放不羁,而是生性软弱,优柔寡断。刘盈七岁便被立为太子,但是随着他日渐长大,刘邦觉得太子的性格不适合做皇帝,便想废掉他。当时,刘邦有一个宠妃叫戚夫人,她擅长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两只彩袖凌空飞旋,

  • 汉宣帝刘询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汉宣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宣帝,刘询,汉朝

    汉宣帝治理国家,从整顿吏治开始。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即便是唐虞再世,也无法治理好天下。”为此,他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一大批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奖励,他们或者得到金钱、土地的赏赐,或者得到提拔,升任三公九卿这样的显官。而一批不称职甚至有罪的官员,则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在这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