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纵横家苏秦是凭何实力掌管六国相印的?

揭秘:纵横家苏秦是凭何实力掌管六国相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4/1/1 22:22:54

战国时期因较为混乱的政治环境,产生了许多出名的能人志士,其中纵横家颇为有名。苏秦作为一个战国时期较为典型的纵横家,在历史上留下了特别深刻的一笔。苏秦学识渊博,口才了得,机智聪明,颇具纵横家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不论是用连横策略游说秦还是在说服秦王失败后转以合纵游说赵王,都能看出他的机智以及思维运用的灵活性,同时从中还体现了他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苏秦取得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坚持与努力。在游说秦王失败后,失败的打击与身边周围人的冷漠,即使感叹世态炎凉,他也没有被彻底击倒,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重新努力地去研究、去读书,坚持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造就了苏秦刺股这样让人非常震撼的故事,成为世人的楷模,被世人所敬仰。也正是因为苏秦的坚韧与刻苦,他才会在学习一年之后成为六国宰相,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苏秦作为一个战国时期较为成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事迹,受世人敬仰,即使他的刻苦努力是出于自己的野心,是为了获取功名和利益。但不能被掩盖的是,他的身上有着不少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环境都要坚持不放弃;学到的知识并不仅仅只是单单记在脑子里,还要去深入研究,并学会灵活运用;做事之前要做足事前准备等。苏秦在老师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之后,就自信满满地前往各国游说君王。经过初次说秦的失败后,他重新奋发,努力研究所有书籍,终于在一年之后成功游说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就此得志。

苏秦学成之后选择秦王作为第一个游说对象,然而却惨遭失败,最后以落魄回乡作为首次游说的结尾。回家后潦倒失意的苏秦经受住家人的冷漠与嘲笑,重新开始,把自己的所有书籍都反复阅读研究,并从自己的失败经历中有所感悟,引以为戒。一年之后,苏秦的研究有所成就,他就重新踏上游说各国君王的道路。苏秦首先前往燕国拜见燕侯,燕文侯详细分析了燕国在当下所面临的局势,并建议燕文侯与赵国联合。燕文侯听取了苏秦的建议,并资助苏秦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到了赵国之后,苏秦拜见赵王,提出赵国与其他国家联合抵抗强大的秦国,以此获取自身的安全,并详细分析了他提出这个主张的理由。赵王听完了苏秦的想法后,采纳了苏秦的意见,并资助他前往其他国家进行游说。之后,苏秦在各国君王的支持下循序游说各国,最终达成了六国缔结联盟的目标,获取了六国十五年的和平。

苏秦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获得了成功,得到了六国君王的重用,登上了六国的宰相之位。他不仅功成名就,还能享尽荣华富贵,能够衣锦怀乡,不再受到冷眼与嘲笑。苏秦成就主要是有外交策略和游说之术两方面。外交策略方面,苏秦说服六国君王实行合纵策略,成功组织了六国联盟,开创了弱国也有外交的神话;在游说之术方面,他凭借自身对各国国情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六国君王进行游说。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频繁发生,苏秦主张要想抵抗强大的秦国,六国需要签订盟约,缔结联盟。合纵的策略主要是用于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某个强国,以阻止被强国吞并。这个策略并不只适用于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抵抗秦国。苏秦的合纵策略主要是基于对各国的地理因素以及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苏秦看出了六国相互之间的联系性,六国具有相互影响的利益关系,六国的联合能够阻拦秦国吞并六国,扩张领土。

苏秦成功游说六国缔结六国联盟就可以充分体现出苏秦优秀的游说能力。依靠他自身对六国国情和当下天下的局势的了解,有条理地进行游说。苏秦先以奉承君王国家的游说为铺垫,之后根据国家的情况指出可能会面临的的危机,最后强调了组织六国联盟会得到的好处。苏秦游说六国君王时看似是为了对方的利益的考虑,其实并没有涉及到六国联盟后其他国家所会得到的利益,并且夸大了他的主张实施后会得到的好处,这样也就使君王们更容易接受他的主张,同意施行他的合纵主张。

苏秦是战国时期以擅长游说君主出名的政治人物。他的老师是春秋战国时期颇为有名的鬼谷子,学习如游说君主。在完成学业之后,年纪轻轻的苏秦就打算去游说各国君主,期望借此能够得到诸侯的赏识,得以被重用,给他发挥才能的平台和机会。然而初出茅庐的苏秦并没有获得他所预想的成功。秦王作为苏秦所挑选的首个游说目标,在面见秦王时他侃侃而谈,并不怯懦。但是秦王并不相信年轻的苏秦所说的空谈,即使他列举了应该推行连横的众多理由。说秦失败之后苏秦落魄地回乡了。在经历失败和家人的冷漠对待之后,他重新开始,刻苦努力地研究书籍,付出了不少精力和心血。终于在一年之后他的研究有了成果,于是重新踏上游说君主的道路。

再度出发后,苏秦先成功游说了燕文侯,并得到了他的资助。随即苏秦便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在赵国,苏秦成功地将自己的主张推广给了赵王,说服他联合其他国家来应对强大的秦国所造成的威胁局面。继燕文侯的资助后,苏秦又得到了赵王的支持,让他得以周游其他国家,成功地推行了他的主张,实现了联合六国的计划,并从此功成名就,甚至得到了六个国家的相位,成功解除了秦国对六国所造成的威胁。至此,苏秦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过得甚是风光,在他身上已看不到当初他游说失败之后的落魄失意的模样。

标签: 苏秦张仪鬼谷子庞涓

更多文章

  • 康熙帝母亲是谁?在顺治时期后宫地位高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索额图,清朝,福康安

    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皇帝。安新觉罗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皇帝的宝座上长达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位宏图伟志的皇帝,一生当中做出了非常多的政绩,堪称是雄才大略,开启了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局面。爱新觉罗玄烨生于1654年,八岁丧父

  • 历史上真实的果郡王是什么样?他是自杀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果郡王,雍正,清朝,甄嬛

    《甄嬛传》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痴情温暖的果郡王,他年少痴情丰神俊朗,又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再加上他在剧中和甄嬛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又让人痛彻心扉的爱情,因此这部剧让人们关注起这个充满了铁汉柔情的亲王。那么历史上的果郡王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出生在1697年,在剧中他是十七阿哥,而事实上他确实也是康

  • 揭秘:第一个敢为少数民族政权写历史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鸿,北魏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德州地区居住过,他出身自书香世家之中,父亲和爷爷都是有名气的学者,而崔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对历史方面的书籍十分地感兴趣,在北魏时期进入仕途,担任过兵部郎中、司徒长史等职务,后来还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重要官职,关于这个

  • 昭明太子萧统的父亲是谁?萧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昭明太子,萧衍,萧统

    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出生于襄阳,当时萧衍在担任雍州刺史。萧衍夺取了南朝齐的皇位后,就立萧统为太子。萧统当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没有当上皇帝就去世了。萧统去世是因为游湖时掉入湖中,划伤了大腿,最后去世了。昭明太子萧统喜欢文学,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萧统的文集被后世编为《昭明太子文选》。萧统

  • 唐朝名相唐休璟做过哪些事?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休璟,宰相,唐朝

    唐休璟简介记载他名璿,字休璟,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名将。曾任唐朝二卫大将军,于延和元年病逝,病逝后被追赠为荆州大都督,赐谥号忠。唐休璟简介中提到唐休璟的主要事迹,679年突厥背叛唐朝,并且煽动奚和契丹一同造反,唐休璟奉命镇守边疆,大败突厥于独护山,声名鹊起,也因此升任为丰州司马。683年突厥围攻唐休璟

  • 隋朝杨玄感为何会造反?是为了替父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素,杨玄感,杨广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为隋朝南征北战而一生显赫,官拜司徒、楚国公,最后因为隋炀帝杨广的忌惮而病死。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在杨素死后妄图废黜杨广,后来造反失败被杀,连带着几个弟弟后来都被诛杀。据说杨素有一美须髯,而儿子杨玄感也是如此,两人长得极为相像,因此从小深受杨素喜爱。别人都觉得小时候的杨玄感痴傻,

  • 龙阳君长得比女人还美丽动人吗?他爱魏安釐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龙阳君,魏国

    龙阳君生活在魏安釐王执政时期的魏国,是魏安釐王的男宠,长得比女人更美丽动人,所以一直侍奉在魏安釐王身边。那么历史上龙阳君除了是魏安釐王的男宠,他还有其他的事迹吗?在魏安釐王病死后,龙阳君的命运如何?龙阳君生活在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们知道龙阳君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男同。龙阳君的美色艳绝当时的后宫,是魏

  • 佘太君的生平简介 佘太君百岁挂帅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佘太君,杨业,宋朝

    一旦提到佘太君人们就会想起宋代的杨家将,的确在中国佘太君与杨家将一直是民间流传的爱国英雄。佘太君一直是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在杨家所有男子都为国捐躯后,她们挺身而出,那么历史上佘太君真有其人吗?佘太君,名折赛花,佘太君是折太君的同音。现在我们普遍认为佘太君就是宋代名将杨继业的妻子,折德扆的女儿。佘太

  • 北宋大臣黄潜善生平简介 黄潜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潜善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北宋末年知河间府。赵构开大元帅府,他被任为副元帅。赵构即位后,任右仆射,逐李纲、张所,杀陈东、欧阳澈,主谋南迁扬州。与汪伯彦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

  • 北宋大臣黄潜善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黄潜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潜善,宰相,北宋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北宋末年知河间府。赵构开大元帅府,他被任为副元帅。赵构即位后,任右仆射,逐李纲、张所,杀陈东、欧阳澈,主谋南迁扬州。与汪伯彦同居相位,因循苟安,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