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汉惠帝刘盈的人生是悲剧的?刘盈简介

为何说汉惠帝刘盈的人生是悲剧的?刘盈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3/12/30 9:34:58

太子废立风波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所生,他并没有继承其父刘邦的豪放不羁,而是生性软弱,优柔寡断。刘盈七岁便被立为太子,但是随着他日渐长大,刘邦觉得太子的性格不适合做皇帝,便想废掉他。

当时,刘邦有一个宠妃叫戚夫人,她擅长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两只彩袖凌空飞旋,花样繁复,需要很高的技巧。除此之外,她还长于鼓瑟,节奏分明,情感饱满,常常和刘邦一起你弹我唱,所以深得刘邦宠爱。

戚夫人也为刘邦生有一子,名叫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如意和刘盈截然不同,他自幼聪明过人,而且英武果敢,性格和行为方式都颇似高祖刘邦。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远远胜过吕后,便想将刘盈废掉,另立刘如意为太子。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她二十多岁时便嫁给了大自己二十几岁的刘邦,一心一意地辅助他,忍受了很多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屈辱才得到了如今的地位,自然不肯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于是,她找到了足智多谋的张良,张良建议她去找“商山四皓”。于是,吕后费尽周折,找来了隐居于商山的四位贤士,将他们安置在太子府邸,充当太子的老师。刘邦早就听说“商山四皓”的名望,曾经亲自请他们出山辅政,却被婉言拒绝了。

此后,在吕后的精心策划下,“商山四皓”作为太子的老师突然出现在宴会上。看到儿子身后四位银须老人,刘邦大为惊讶,忙问来历。得知是有名的“商山四皓”之后,刘邦更觉震惊,忙问:“多年来我一再寻找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为何现在追随我的儿子呢?”四皓答曰:“您一向轻慢高士,我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向往,所以我等自愿前来效力。”刘邦不知这是吕雉安排好的台词,信以为真,便嘱托四皓好好辅佐太子,从此断绝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伤而亡,十七岁的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

短暂的执政生涯

汉惠帝十七岁继位,二十四岁驾崩,在位只有短短七年。生性善良的他本想奉行仁政,可是处处受到母亲的掣肘,加上他本来就缺乏决断力,所以收效不大。

在即位之初,他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在曹参的辅佐下,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减轻赋税,下诏恢复十五税一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为了鼓励人口增长,他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而且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他能够放松对商人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收入。汉惠帝通过这些措施,缓缓地推动着西汉初年的经济发展。

在文化方面,他废除了自秦始皇以来的“挟书律”,允许民间藏书,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和其他诸子百家都开始活跃起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而且他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整修后的长安城气势恢弘,当时世界上仅有罗马城可与之媲美。

这些改革举措虽然算不上大刀阔斧,但是也对促进西汉初年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汉惠帝能够摆脱母亲的控制,说不定也能够做一个好皇帝。

残忍报复埋下阴影

刘盈二十四岁便夭亡了,史上一般认为他是目睹母亲对戚夫人的残忍报复之后,精神失常,患上了抑郁症,加上酒色伤身,才早早病死的。

说到吕后对戚夫人的迫害,其实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刘邦出生贫贱,吕雉当年嫁给他算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可是她以一个传统女性的坚忍默默追随着他,支持着他,即使被他连累下狱、扣为人质都毫无怨言。俗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却渐渐地疏远了吕后,一心宠爱戚夫人。

吕后对戚夫人的嫉妒完全是出于一个女人的正常心理。她也知道自己年老色衰,于是只想通过手中的权力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可是戚夫人恃宠而骄,屡次在刘邦面前诋毁太子,企图说服刘邦除掉刘盈,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一来自然加深了吕后对她的怨恨。

太子继位之后,吕后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握有实权的太后,而戚夫人则失去了刘邦的庇护,沦为刀俎上的鱼肉。吕后先是让戚夫人去舂米,并没有杀害她的意思。可是,戚夫人情商太低,不但不懂得隐忍收敛,反而终日歌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怨恨之心昭然若揭。这样一来,吕后便动了杀心,加上戚夫人得势之时曾经费尽心机想要撺掇刘邦废掉刘盈,吕后越想越气,便将戚夫人斩断四肢,挖去眼睛,熏聋双耳,灌药使她变成了哑巴,最后扔到了茅房,称为“人彘”。当刘盈看到血肉模糊的戚夫人时吓得大惊失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母亲会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事情,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过问朝政,只能天天借酒浇愁。

迫害完戚夫人之后,吕后怕刘如意长大后前来报仇,便想将他召回京斩草除根。刘如意当时只有十五岁,刘邦死时将他托付给国相周昌。所以,吕后召见了刘如意三次,都被知道底细的周昌回绝了。最后,吕后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

刘如意不敢拒绝,果然来到长安。刘盈目睹了戚夫人变成“人彘”的惨剧,便想方设法想要保全弟弟的性命。于是,自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城的一刻起,刘盈便寸步不离,和刘如意同食同寝,使吕后无从下手。但刘盈每天有早起练习射箭的习惯,年幼娇气的刘如意贪睡不愿意早起。刘盈一时大意,觉得一时半刻也不会出事,便一个人出去了。

可是,不一会儿回来,便发现弟弟七窍流血躺在床上。这次打击更是让刘盈难以承受,从此之后他便不敢再靠近母亲,每天抑郁不安,只能不断地酗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

标签: 汉惠帝刘盈汉朝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刘询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汉宣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宣帝,刘询,汉朝

    汉宣帝治理国家,从整顿吏治开始。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即便是唐虞再世,也无法治理好天下。”为此,他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一大批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奖励,他们或者得到金钱、土地的赏赐,或者得到提拔,升任三公九卿这样的显官。而一批不称职甚至有罪的官员,则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在这套制

  • 乾隆皇帝有何早年经历?乾隆皇帝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早年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据说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弘历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元年,雍正手书立储

  • 乾隆六下江南是真的吗?乾隆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清朝,江南

    弘历最受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六下江南,这在如今的电视剧里就可以体现。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朝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江南是明王朝起家之地,当地居民对明王朝最拥护,清军入关后反抗最激烈,也遭到了最惨烈的屠

  • 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不惜包揽贪名”为家族敛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清朝,

    有一个事实昭然若揭,那就是晚清时期湘军将领几乎个个肥得流油。王闿运在《湘军志·筹饷篇》中揭秘:“军兴不乏财,而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每破寇,所获金币、珍货不可胜计。复苏州时,主将所斥卖废锡器至二十万斤,他率以万万数。能战之军未有待饷者也。”曾国荃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

  • 明万历皇帝为何二十多年不朝政?怕被官员骂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万历,皇帝,明朝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正因如此,明代言官普

  • 宋徽宗很好色吗?为什么说宋徽宗是“青楼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徽宗,宋朝,青楼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 揭秘:刘幽求为何会被贬两次?都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玄宗刘幽求,唐朝,武则天

    刘幽求是唐朝时期的人,曾经考中了进士,在武周时期的时候做过朝廷官员,之后他帮助李隆基发动政变,在唐睿宗登上王位之后成为了徐国公,后来还担任过侍中的职位,并且获得了朝廷赏赐的铁劵。在经历过太平公主谋反的事情之后他被贬为太子少保。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刘幽求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刘幽求简介中是如何介绍

  • 汉朝外戚田蚡为何姓田不姓王?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田盼,刘彻,卫青,平阳公主

    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田蚡经历了很多。他的一生并不伟大,反而是小人的时候居多。纵观他的一生,从一开始很低调,对待窦婴很谦卑,当时大家都对这个人没什么过多的注意。后来汉景帝看中了他,他的口才比较好,就让他做官了,他的人生就开始变化了。由于他姐姐是王太后,他自然也是仕途一片大好,不过那时候窦太后还在,她

  • 唐宪宗李纯早年经历简介 唐宪宗李纯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宪宗,李纯,唐朝

    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权时常被威胁,甚至有不少皇帝的生命都被宦官掌控,但彻底解决宦官隐患的机会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没有被重视和实施,把握这个机会的就是唐宪宗李纯。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

  • 大将军白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起,秦国名将,范雎,长平之战

    白起,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257年去世。白起又称公孙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所以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将领、军事家。白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