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夫差 商鞅:历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夫差 商鞅:历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1/19 4:22:07

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或贵为帝王,或位极人臣,或时运颇佳,或聪明绝顶,但最后不免横死的命运,而这些苦果又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其结局怎不令人唏嘘。

1.齐恒公爱君子也爱小人

齐恒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宽宏大量,不记管仲一箭之仇,并任命其为宰相。

他们励精图治、改革弊政,遂使国富民强。从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易牙以杀子煮肉,开方以叛臣来附,坚刁以阄割取宠,三人是底底道道的小人,但却是恒公宠幸的人。管仲死前劝谏桓公此三人不可用。恒公开始能听,将三人放逐,但后来实在禁不住美味的诱惑,又召回三人并予以重用。

等到恒公病重时,三人阴谋发动政变,致使齐国大乱。易牙等堵塞宫门,不许任何人进入。一代霸主齐恒公被活活饿死在宫内,尸体都生疽了才被收敛。爱美食而终至饿死,何其讽刺。

2.夫差养虎为患的吴王夫差

春秋末年,中原诸国渐趋衰落,吴越两个小国逐渐强大。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夫差之父)攻越,被越军击伤,不治而死。死前,阖闾嘱咐夫差,一定莫忘杀父之仇。

夫差继位后,知耻奋进,每日让手下人高喊:“夫差,你忘记父仇了吗?”夫差则含泪回答:“国耻父仇绝不敢忘”。三年后,吴越再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请降于夫差,伍子胥坚决要求杀掉勾践,但吴王未采纳,而是把越王勾践放在身边,加以奴役。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偿胆,对内励精图治,对外麻痹迷惑夫差。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是夫差日益骄狂,对外穷兵黩武,逐鹿中原,对内听信谗言,残杀了忠臣伍子胥,国力日弱。越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围困吴国三年之久,彻底将吴国打败。这是吴王夫差想效法当年他对越王勾践的故事,但越王勾践没有心慈手软,手下留情。夫差羞愧难当,自尽而亡。

3.商鞅作法自毙

商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改革家,他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秦国,并奠定了一统六国的根基。为了追求法治的公正,他不惜处罚太子的老师,这也为他种下了灾难的因子。即至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太子的老师诬告商鞅谋反。

秦惠文王下令全国搜捕。他只好向邻国魏国逃跑,在逃离秦国边关前,想住旅店,店主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如果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拒绝了商鞅的要求。商鞅叹息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自己制定的法律,最后把自己困住了。

后来他还是逃到了魏国,但魏国恨他当年打败了魏国,不但拒绝收留他,反而把他遣送回秦国。他被秦国军队杀死在渑池,秦王下令车裂其尸首以示众。

4.王政君昏聩的王政君

王政君大名不如武则天、慈禧,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长达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64年)。她运气颇佳,无意中被皇帝选中,而且生下了太子。等她做了太后、太皇太后,大肆重用外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王莽

白居易曾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年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谁知。”王莽善于伪装,取得了王政君的绝对信任。王政君将朝廷大全悉数交由王莽处理,自己则四处巡游。等到王莽篡位来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只能恨恨的把玉玺摔在地上,感叹“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公元13年,王政君带着无尽的哀怨与悔恨离开了人世,终年84岁,虽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最终丧失了汉家王朝。

5.苻坚妇人之仁

五胡乱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北方汉族几近亡种灭族。氐族人苻坚是前秦的君主,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成功统一了北方,并攻占了东晋占有的蜀地,天下十分有其七。

柏杨曾说在,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其中就有前秦王苻坚。他与丞相王猛之间的相得,远胜于刘备之于诸葛亮。在统一北方过程中,苻坚为了显示其宽宏大量,对投降或背叛他的慕容垂、姚苌不仅不杀,反而重用。

王猛死前曾说:“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但苻坚没有采纳。等到淝水惨败后,慕容垂、姚苌、慕容冲等纷纷自立为王,北方重新四分五裂。苻坚先是被慕容冲击败,后又被姚苌抓获,并被绞死。

6.梁武帝引狼入室

中国的皇帝中,最信佛教的肯定要算南梁皇帝萧衍。做皇帝之初,鉴于打下江山的不易,他吸取了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每天五更天就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他的节俭也是十分出名,衣服都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但后来他笃信佛教,几次入寺做和尚,并要求群臣用钱将其赎回,致使“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北齐的大将侯景是个事主不忠的人,与北齐皇帝不和,请求投降梁武帝。梁武帝不顾群臣的一致反对,决定接纳侯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董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最终酿成了“侯景之乱”。后来,侯景率八千兵马顺利渡过长江,攻入建康,直指台城。攻破台城后,侯景把梁武帝软禁起来,不给饮食,最终病饿而死。

7.王皇后害人反害己

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皇后是姓王,她是隋唐时期的望姓大族,是李治当太子时的结发之妻。李治当皇帝后,逐渐宠幸萧淑妃,王皇后备感失落。

永徽元年,唐高宗到感业寺祭奠唐太宗,恰遇老情人武则天,二人相见的场面十分感人。这让王皇后心生一计,回宫后,她一面偷偷地派人转告武则天蓄发,一面劝说丈夫接武则天入宫。她想让武则天入宫削夺萧妃的专宠,以解心头之恨。

不久,武则天就回到宫中,被唐高宗封为昭仪。武则天很聪明,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则天的才能和为人。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妃,但是却宠爱起武则天来。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聪颖灵巧、计谋多端的武则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不久,武则天利用女儿死亡之事,嫁祸陷害王皇后,并告发王皇后与其母柳氏共同搞诅咒厌胜之术,最终导致王皇后被废。王皇后被废以后,被囚禁在四面高墙的密室,没有门窗,只在一扇小门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后来被剁去手脚,装在酒瓮中,其状之惨,令人发指。

8.鱼保家聪明过头

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想要在男权社会进行统治,着实不易。为了镇压异己,她大开告密之门。侍御史鱼承晔之子鱼保家,是个能工巧匠,擅长科技发明。徐敬业举兵反武则天,鱼保家还曾为徐敬业效力,制作武器,但官府并不知道此事。由于父亲是御史,鱼保家又十分聪明,他猜测出了武则天想要官员互相告密的想法后,便向武则天上奏了一份铸造铜箱的方案。武则天看过鱼保家的上奏后,立即吩咐工部尚书安排人铸造。

这种铜匦十分巧妙,“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此后,天下告密者成群结队涌入洛阳。“告密铜箱”的发明者鱼保家更是备受武则天重用,不仅得到很多赏赐,还破格加官晋爵,一时颇为光彩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封未署名的告密信投入铜箱,内容指控鱼保家曾为起兵造反的徐敬业设计制造过刀剑弓弩等武器,为徐敬业的叛乱提供了方便,给很多朝廷平叛将士造成了伤亡。武则天看到这封告密信后,立即下令逮捕了鱼保家,经过调查情况属实,鱼保家被判处当街腰斩。

9.周兴请君入瓮

武则天前期,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她采取了酷吏政治的办法。任用周兴、来俊臣等一干酷吏,朝廷大臣每日处在惊恐当中,入朝前都要向家人说:“不知道能够再相见吗?”

天授二年(691年)初,酷吏丘神勣被处死,有人告周兴与丘神勣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问。来俊臣于是请周兴吃饭,来俊臣问:“囚犯如果硬是不认罪,该怎么办才好?”周兴大笑说:“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瓮里,四周燃起炭火。”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他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说:“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于你,请君入瓮吧!”周兴见大事不妙,磕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按律周兴当处死刑,武则天赦他一死,命改判为流放岭南,在路上被仇家所杀。

当然来俊臣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通天二年(697年),武则天将来俊臣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人们不论是老少都憎恨他,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光。

10.崇祯皇帝自毁长城

明朝的皇帝大多数怠于政事,这也是党争和宦官专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末代皇帝朱由检算个另类,即位后勤于政务,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平反冤狱,一度使大明有中兴之象。史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猜疑的基因,使得他与臣子处于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状态,他在位十七年,竟然更换了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袁崇焕是兵部尚书,他打造的关宁铁骑,有效地将满清挡在了关外。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及多尔衮、多铎、敖拜等名将,始终跨不过宁远城。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10万绕道蒙古,扣开长城,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一面分兵部署截击清军归路,一面亲率九千骑兵强行军两昼夜急驰300余里,到北京勤王,在广渠门外与10万清军大战,侥幸击退清军进攻。在魏忠贤党羽的诋毁和皇太的反间计作用下,袁崇焕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一位爱国将领被举国上下骂为汉奸,死后152年才由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给予平反,可谓千古奇冤。袁崇焕的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一棵歪脖树下吊死,留下了“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的荒谬之言。

标签: 夫差商鞅齐桓公王皇后梁武帝崇祯

更多文章

  • 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后 为何不对越国斩草除根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夫差,勾践,吴国,西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卧薪尝胆”可以称之为传颂千年的励志故事。但是,在勾践的励志事迹下,不得不提到吴王夫差的妇人之仁。彼时的吴国士兵几乎占领了越国全部土地,将越王围困在会稽山上。但是,吴王夫差为什么不彻底消灭越国这个心腹大患呢?虽然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越王勾践是如何俯首称臣,不仅自己愿意给夫差

  • 夫差与吴王阖闾有何关系 是他孙子还是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夫差,勾践,吴国,阖闾

    话说吴王阖闾自从打败了楚国之后,威震中原,不可一世。正想抽点空去教训教训越王允常,忽然听说齐、楚两国相互派了使节,结交往返。阖闾怒道:“齐、楚勾结,这是我北方的忧患!”就准备先打齐国,再打越国。伍子胥规劝说:“互派使节本是很正常的事,未必就是助楚害吴,不可贸然兴兵。如今太子波的原配夫人去世了,大王何

  • 吴王夫差放虎归山: 自寻死路 国破山河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夫差,勾践,吴国,西施

    谈起春秋,人们烂在心里的是吴王夫差与沉鱼美人西施的韵事。事实上,在夫差渴望的“霸主”的头衔下,江山美人都是暗淡的。吴夫差十三年,夫差迫切想登上霸主之位吴王夫差召令所属的鲁国,卫国在当时的槖皋,今安徽巢湖市境与依附自己的鲁·卫两国的国君定盟。众人商议,准备讨伐齐国。众所周知,吴齐已签署盟约,吴王伐齐,

  •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真相:是吴王夫差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勾践卧薪尝胆

    一提起成语“卧薪尝胆”,按照惯性思维,人们就会联想到越王勾践。其实,历史上的“卧薪尝胆”事件,并非真的存在。直到唐朝,勾践还没卧过薪按传统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然而,《左传》在“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以及《国语》在“吴语”和“越语”部分,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却都

  • 青铜剑铸造千古之谜:夫差剑究竟如何铸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夫差剑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古代人眼中,吴钩指的就是优良的兵器。说到优良兵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吴王夫差剑了。吴王夫差剑作为吴钩精品,吴王夫差剑的故事也十分温馨动人。吴王夫差剑作为吴王夫差的权力象征,等到吴国灭亡后,吴王夫差的权力也随着吴王夫差剑而散落在中国各地。遗憾的是

  •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夫差与西施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她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会成为“美人计

  • 夫差为什么没有勾践斩草除根?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差,春秋

    为什么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没有斩草除根,彻底消灭?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每每读到吴越争霸的历史,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吴王夫差没有彻底杀掉越王勾践,反而要羞辱他,给越国更多的机会和动力去休养生息,伺机复仇呢?以吴王夫差的能力,他不会不了解斩草不除根的后患吧?

  •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吴王夫差不杀勾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夫差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吴王夫差不杀勾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吴王夫差本有机会杀了越王勾践,却因为一时之念,结果最后反被杀。那么为何夫差不直接杀了勾践?其中的是非曲折也并非如历史书上所记载,战国竹简告诉你这一段历史的真相,或许我们应该重

  • 勾践对夫差有着杀父之仇 夫差打败勾践后为何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夫差,勾践

    对夫差和勾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施的公公,拥有专诸、孙武、伍子胥等能人的阖闾被越军砍伤脚趾后就病危了,他对儿子夫差说:“你能忘了勾践杀死你父亲这件事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阖闾这才满意地闭上了眼。夫差是一国之君,他必须为国恨家仇负责,向越国开战并没

  • 西施有哪些故事?夫差待她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西施

    春秋时期,越国出了一位绝世美女——西施。她出生在浙江诸暨南的葶罗山下、浣江边一个幽雅的小村庄里,全家靠父亲砍柴卖柴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西施被人发现她的美貌,走出水乡山村,既是偶然,也是她的悲剧。当时,她的国家越国的国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国君被俘,人民也成了吴国的奴隶。为了复国报仇,吃尽了苦头的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