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怎样摆平反对派?我比商鞅高明

赵武灵王:怎样摆平反对派?我比商鞅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4/1/27 0:45:20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遭遇强大的反对派。“胡服骑射”尽管只是换套衣服,也未能幸免。如何摆平反对派,是改革家们非常头疼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最铁腕的当属商鞅,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改革,一律给我闭嘴,违者充军发配到边远艰苦地区。那么,赵武灵王又如何搞定反对派的呢?他采用的是“胡萝卜+大棒”双管齐下的策略,注意,“胡萝卜”在“大棒”前面,软与硬交替上阵,刚与柔亲密合作,弹性十足。

网络配图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脱下礼服,换上运动装,在奔驰的马上练习箭术。看起来这事很简单,而且又有国家1号人物推动,办起来应该很顺利。事实恰恰相反。千万不要以为赵雍是老板,下个命令就行了,他还得取得下属们支持。您想想,改革有不少具体的事得办,老板不可能事必躬亲,执行还得靠大家,如果大多数人不支持,改革就搞不下去。

“胡服骑射”实际上是“华夏”学习“蛮夷”,好比大公司借鉴小企业经营模式,容易被认为本末倒置,不被理解。反对派思想深处根植着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观念,很难扭转。后来,鲁迅曾一针见血分析这种心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而国粹遂成为孱主和孱奴的宝贝。”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发,遇到明代遗民的普遍抵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面对的阻力差不多就是这个程度。

中原服饰的标配是“上衣下裳、宽袍大袖”,下身非长裤,而是裙子;上身非紧身袖口,而是宽口。如此穿着,骑射显然不便。按说,实行“胡服骑射”在军事上的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支持呢?

网络配图

服饰既是遮羞布和保暖装,更是一种文化,发挥着“身份标识”的功能,就是孔子所说的“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不按规定戴起“鹬冠”,居然引来杀身之祸。时代的车轮驶入战国,但车上绝大多数官员的脑子还停留在春秋时代。要是换成清一色的胡服,官民无别,那不乱套了吗?官员们的优越感也没法体现。当然了,这些人反对胡服,不会拿有损自身利益说事,而是包装为高大上的说法——影响国家安全。赵雍搞“胡服骑射”,不只命令官员和军人换胡服,还提倡全国人民都穿。反对派认为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可能造成人心散乱甚至内乱,不仅不能富国强兵,还会玩火自焚。

“胡服骑射”除了得到少数民族出身的肥义与楼缓支持,几乎遭到王族、文臣、武将一致反对,正如司马迁所载“群臣皆不欲”。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史是赵雍的叔叔赵成。赵雍亲政前,一直由王叔监国,军政大事实际由赵成做主。直到公元前321年赵成丧妻守丧,20岁的赵雍才开始主国。

赵雍的设想是,上朝时自己和叔叔带头穿胡服,其他人就不好说什么了。他派人带着胡服传话给赵成,却低估了这个叔叔的顽固性。赵成认为,向未开化的胡人学习是丢祖宗的脸,但又不便在朝堂上当众与侄子唱对台戏,就打算消极应对,称病不朝。赵雍当然知道叔叔的病根,于是亲自登门求见,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话,其中最有杀伤力的一句是这样的:“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赵简子和赵襄子是赵国名君,一直想灭掉中山国而不能,还被对方反攻,连鄗城(位于今河北桐乡县北)都差点丢了。赵雍把先王抬出来压叔叔,又用国耻来刺激他,效果很好。

说服王叔赵成,阻力减小了,但并未消失,还是有不少人激烈反对“胡服骑射”。赵雍于是软硬兼施,除了晓之以理,也挥起了大棒,拿不肯穿胡服的王族赵燕开刀,指责他“逆主,罪莫大焉”,定性为“犯刑戮之罪”,威胁要“明有司之法”。尽管如此,赵雍仍比商鞅温和多了,没有割掉人家的鼻子。

网络配图

统一高层思想后,赵雍发出改革令,并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政策:改穿胡服的,国家给予换装补贴;参加骑射的,5年不用交税。为更好地训练骑兵,赵武灵王不仅虚心请来胡人当师傅,并直接招收胡兵,还在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南)建立了训练基地。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吴起孙膑、商鞅都用过骑兵,但并未普及,且仅作为车兵的辅助,不是独立兵种。真正把骑兵作为兵种建制,赵雍是第一人。

表面上,大家都不反对了,但赵雍很清楚,文武大臣们更多是慑于自己的权威,口服而非心服。因此,在改革初成的第二年(公元前306年),他决定用行动进一步说服众人,于是先打中山,再击林胡,都取得胜利。这两个国家以前经常欺负赵国,现在落败,国人出了恶气,当然更加支持“胡服骑射”。通过军事胜利,赵雍不仅成功化解了保守派的担心——换装胡服会影响赵国人的民族存在感,而且加强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5年后的公元前302年,赵雍下令将军、大夫、适子、代吏都换上胡服,标志着“胡服骑射”改革基本实现。

标签: 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一代雄才伟略的英主赵武灵王是被饿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一代雄才伟略的英主赵武灵王

    赵雍在称霸北方领地之后,想要进军中原。于是,他决定脱离政治,全力掌管军事。于是他匆匆地废除太子赵章,立自己宠妃的儿子赵何为王。这个举措使得赵章一直痛恨赵何,想把赵何置于死地,自己来当赵国的国君。在一次赵雍和赵何去沙丘涉猎的时候,赵章谎借赵雍的命令来召见赵何,企图在半路在杀掉赵何立自己为王。当等来的人

  •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武灵

    赵武灵王赵雍把政权交给了小儿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自己跟着大臣楼缓跑到秦国去当间谍。赵武灵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呢?《史记》里有给我们交待过,说是赵武灵王想进攻秦国,也就是呑并秦国。不过当赵武灵王到秦国去跑了一趟回来后,他还是很失望的,因为秦国实在太强了,国君也很英明,想打败秦国很难,所以精明的

  • 赵武灵王给幼子赵何的一次传位 引发了赵国历史上重大的悲剧——沙丘宫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战国,赵武灵王,赵何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正在赵国北进战略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赵武灵王宣布传位给幼子赵何,自称主父。而离开王位的赵武灵王穿上胡服,诈称使者,进入秦国,为从云中跟九原袭击秦国做准备。然而这次传位,引发了赵国历史上重大的悲剧——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自幼即位,即位五年后,娶“韩女为夫人”,生子赵章。在前310年,赵

  • 赵武灵王一代英主,为什么最后会饿死在深宫中?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武灵王,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天下大争,圣贤英雄层出不穷,赵武灵王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武灵王是赵国影响最大的君主,他发起的“胡服骑射”让赵国一跃成为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不过赵武灵王的人生结局却非常悲惨,与他的成就极不相符。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国爆发了著名的“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深宫之中。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什么没有让赵国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武灵王,春秋战国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赵武灵王正式推行著名的“胡服骑射”。国势大盛的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够够单独抗衡秦国的诸侯,因此后世对“胡服骑射”赞誉有加。但“胡服骑射”并没有让赵国真正强大起来,更没有让赵国成为天下统一的核心。随着几场大战的失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成果也损失殆尽。这又是怎么回事

  • 赵武灵王到底是怎么死的?背后有何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武灵王,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谥号制度逐渐走向完善, 何谓谥号?这是古人死后,别人根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而立的一个带有贬堡涵义的称号。谥号有恶谥、美谥、平谥之分,如武、文等都是美谥,一般只有对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要么有经天纬地之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如果没有公子成的支持,也许很难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如果没有公子成的支持,也许很难成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战国时代有个很出名的事件叫胡服骑射,因为这件事情赵国的赵武灵王成为一代雄主,赵国军事力量一跃成为可以对抗秦齐的强国。但作为周人体系中的赵国,要在军事上彻底推行北方戎狄部族的作战模

  •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饿死在沙丘?立场不定没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赵武灵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为什么会饿死在沙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子章比公子何年长十岁左右,性格强悍,身体健壮,很有可能成为赵国未来的君主,也深受赵武灵王的喜爱。赵武灵王攻伐中山时,曾将统率中军的重任交给公子章,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指挥下,公子章确实取得了赫赫战功。但只因

  • 赵武灵王登基为什么要增设新职?新设职位有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赵武灵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登基为什么要增设新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译文】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

  • 揭秘:赵武灵王被儿子囚禁饿死的背后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武灵王,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武灵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战国初年,有一场著名的军事改革,后人称之为“胡服骑射”,它的发起者就是那位唯一能抗衡秦国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于公元前326年即位。当时赵武灵王只有18岁,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统治危机,“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