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登基为什么要增设新职?新设职位有什么好处?

赵武灵王登基为什么要增设新职?新设职位有什么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53 更新时间:2024/4/21 22:34: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武灵王登基为什么要增设新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先问先君贵臣肥义,加其秩。

【译文】

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即位为赵武灵王;设置“博闻师”的官职三人,又设左、右司过的官职三人。即位后先问候先王的贵臣肥义,增加了他的俸禄。

材料中的赵武灵王就是之后开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的那位雄主。他的父亲赵肃侯在为的时候,连续对外用兵,主导合纵打击魏国,成为当时的新霸主。所以在赵肃侯死后没多久,魏、楚

、秦、燕、齐五国联合出兵,以参加赵肃侯葬礼为名,伺机图谋赵国。但是最后无功而返。究其原因,不排除这位才登基的16岁的赵武灵王把这件事处理的很好,让五国没有找到机会。

但是赵武灵王的路还很长。而从后人的眼光来看,历朝历代,但凡是雄才伟略的君主,他手下都离不开一群顶尖人才的辅佐。而一旦君主死后,新继任的君主,面对这些有能力、有声望的老臣,往往都很难压服,势必有一段时间是主弱臣强。现在才登基的赵武灵王就面对着这样一个局面。

此时按照材料,赵武灵王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赵国朝堂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提拔安插一个人,那么就要动另外一个人。在赵武灵王才登基,对各方势力不甚了解,贸然动人非常不好。所以,既然现有的位置动不了,那几新设几个位置。

为什么要设置这三个职位?这背后有什么含义?

1.诱饵试探

多出来的位置,算赵武灵王的近臣,基本上天天都能和赵武灵王接触。将来一旦朝中有位子出缺,大概率赵武灵王会优先选用身边的人。

领导身边这个位置向来都是非常让人眼热,权力或许不大,但是贴近领导,能够借领导的势和权来为自己谋利。而在古代,类似的位置就太子、皇帝身边,只要卡上了这个位置,将来只要不出大问题,必然是大富大贵。

而这几个位置的出现,等于凭空多出了一块蛋糕,愿意上来分一口的,其实某种意义上算是在向赵武灵王表忠心、表态度。看上去这些职位可能权不重、位又轻、但是影响未来朝政格局。而蛋糕就这么大,想吃的人多,自然要有一番争夺和利益交换。

赵武灵王通过这这些位置的分配的过程,可以观察朝堂内部的情况。

2.权力切入

权力的体现大多数时候就是你说话有人听,你让办事有人干。如果没有人愿意听你的、愿意按照你的意思来办,那么这就叫你没有权利。

赵武灵王面对这一干老臣能不能叫的动?叫的动会不会敷衍了事阴奉阳违?赵武灵王不知道,也不确定。既然如此,那么就利用新职位的设立,安插相关人上去为自己办事。

这就像汉武帝时期分的内外朝,外朝用的不顺心,那就设立内朝,让内朝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事。这也像明朝,文官集团势力庞大,皇帝想办点事比较难,那就重用宦官、提拔宦官,让宦官为自己办事。

新职位的设立,其实就是让自己的权力出手能够向下延伸。而向下延伸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相应的抵制。这个时候作为上级、领导、君主就能用超然的地位来做裁判,符合自己利益的就保护,不符合的就清除。而执行人不过是臣子,就算他输了,处置臣子就行了。

但是如果上级、领导、君主自己去和臣子争,争赢了没意思不好看,输了更丢人。

3.消息打探

从三个职位上来看,博闻师、左右司过,前者类似老师、秘书、智囊的角色,而后者类似谏官的角色。他们的设置能够为赵武灵王提供很多信息,兼有耳目的功能。

对肥义的态度又表明了什么?

肥义此人,是赵肃侯的贵臣。什么叫做贵臣?在《 韩非子》中提到“

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意思就是,有功劳爵位高、职位高,简单来说就是位高权重影响大。对于赵武灵王而言,场面就是自己威信没立,而又有贵臣在朝,主弱臣强。

这个时候赵武灵王就表示对肥义的尊重。赵武灵王的考虑有这几点。

第一,表示尊重,稳住肥义。给肥义高贵的待遇,让他对赵武灵王亲近,同时顶在前面对抗其他的大臣,为自己分摊风险和压力。

第二,不过早表态。凡是先问肥义的看法,让肥义提出建议去执行,执行的好,赵武灵王和肥义都好,执行的不好那就是肥义的问题了。肥义相当于一道防火墙,避免决策错误影响到自己。

第三,多听多学。或许赵武灵王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毕竟年轻,所以少说话、多听多看就是学习的最好办法。有肥义这个贵臣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参考。

【启发】

齐宣王登基,采用了把田忌召回的方式来平衡朝政,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定。毕竟他30多岁,当太子也有多年,有一定的威信,可以这样搞。

但是赵武灵王登基才16岁,场面相似但是却不能这样做。而赵武灵王的问题其实也和我们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类似。就是一个年轻员工提拔之后,如何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管好老员工。

1.不过早过多表态,多问问老员工、骨干,觉得好,就顺势推动让对方执行。

2.对老员工、骨干给面子,以交心拉拢为主。如果有问题分歧,私下沟通。

3.培养自己人,慢慢安插到关键位置,做好后备人选。

4.构建自己的消息渠道,及时了解员工动态,知道了未必要动,但是不能做聋子、瞎子。

标签: 春秋战国赵武灵王

更多文章

  • 揭秘:赵武灵王被儿子囚禁饿死的背后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武灵王,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武灵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战国初年,有一场著名的军事改革,后人称之为“胡服骑射”,它的发起者就是那位唯一能抗衡秦国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赵国的第六代君主,于公元前326年即位。当时赵武灵王只有18岁,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统治危机,“秦、楚

  • 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宫内长达三个月 在此期间为何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赵武灵王指的是赵国的第六位国君——赵雍。他仅仅在位时间四十五年,最后在公元前295年遭遇了沙丘之乱,被困在沙丘宫内长达三个月,最后孤独的死去。本文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为什么这么文韬武略的一代君主会落得了那样的下场,竟然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尽管赵武灵王死得这么这么凄惨,但是在他在世之时确实做出了不少

  • 曾经风光无限的赵武灵王,晚年为何会活活饿死在沙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对赵武灵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可谓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旷日持久战发挥得淋漓尽致。前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众所周知的是,得益于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吞并各诸侯国,一统天下。然而,赵国有一位君主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商鞅之后最伟大的变法改革者,在他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队真的变强了吗 事实证明并没有增强综合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还不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事件,赵武灵王为了实现变法图强的目的,改变了黄帝垂衣冠而天下治的服装,不再有衣冠飘飘的正统服装,而穿起了外国人才穿的衣服,以方便于从中原地区的车战转型为北方的

  • 揭秘:赵武灵王和秦始皇为什么都殒命沙丘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武灵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沙丘宫在战国时期简直有毒啊,两位非常优秀的君主,全都陨落在这里。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赵雍,还有一位则是号称祖龙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没错,他们去的地方是同一个沙丘宫,在今天的河北广宗县境内。不过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赵武灵王之死被

  • 赵武灵王为何会被活活饿死?是赵惠文王故意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对赵武灵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雄主,他15岁的时候登基继位,在位期间多次挫败其他国家对赵国的进攻,让赵国成为了东方六国中的强者。赵武灵王还在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让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国都对赵国忌惮三分。然而这么一位英明果断的传奇君

  • 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被饿死 赵惠文王弑父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惠文王,赵武灵王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惠文王弑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正如题主所述,年仅14岁的赵惠文王真的是饿死了自己的父亲赵武灵王,这算不算弑夫?应该算,算是间接的弑父吧,而且他的动机就是要他的父亲死。赵武灵王名赵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赵国第六位国君、政治家、军事家,

  • 赵武灵王为什么没有阻止秦灭六国?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战国

    说到赵武灵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国吞并了六国,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当时有许多国家曾试图阻止秦国,比如太子丹,他曾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又比如廉颇,作为赵国名将,假如他出马的话,想必赵国不会那么快灭亡,不过这些人都没有能阻止秦国统一的步伐,但有一个人却是可以的,他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位期间,

  • 介子推:春秋时期敢于“割股奉君”,隐居而“不言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介子推,春秋时期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追随重耳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

  • 重耳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重耳,春秋

    重耳登基之后,为何要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656年,在晋献公的宠妾骊姬的陷害之下,太子申生自尽,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成为嗣君。为了永绝后患,骊姬又把毒手伸向了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二人得到消息之后选择了出逃。重耳自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