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与屈原同是名仕的黄观忠心与刚正的事迹

与屈原同是名仕的黄观忠心与刚正的事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4/2/2 17:02:47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

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仅39岁。他们黄家在秋浦当地属于望族之一,祖墓至今保存完好。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首状元,从秀才到状元都考第一名。

他从小学习勤奋且从不在学问上面麻痹大意。1396年升为朝中二品大官,同时颇受建文帝器重,有重要国事都让他参与。燕自认为自己比建文帝有能力,根本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满朝百官也就黄观敢直言燕王的不是,燕王因此怀恨在心。黄观对待燕王的态度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燕王称帝后黄家九族皆被斩。

黄观死于建文四年,当时黄观正在长江上办理公务,他得知朱棣谋反的消息,便召集了一批人马准备救援建文帝。当他听到建文帝去世的噩耗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命不久矣。他更知道自己的妻子志气高尚,一定会随他赴江的。他死前附言之后便投江而亡,他的妻子在家里听到他的消息后也跳江而死。现在的观祠还留有他妻子投江前吐在石头上的一口血的血石,这证明了他妻子的志节和对丈夫的忠贞。

黄观在万历年间才被平反,补谥“文贞”,至今都能在他家乡看到黄公祠,还有后人为他建的状元坊。

黄观书法

见字如见人,黄观书法犹如他本人一样浑厚有力,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脚印。那么黄观书法到底怎样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书法。

黄观书法留传下来的很少,这与他与朱棣做对有关。朱棣夺得皇位以后,就把黄观以反贼定罪,他一家九族均遭遇灭顶之灾。

黄观书法潇洒飘逸、浑然天成,这与他忠君之义和稳重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字不大,从他的书法可以看出他做事小心谨慎,这点倒与他谨慎为官相符。但是从他率性的气场来看的话,书法的潇洒飘逸与他有意会的联系。据说朱棣看到他的侄子皇帝一直不下跪,满朝文武只有他敢站出来直言朱棣的逆君之举。此飘逸非彼飘逸也,此谨小慎微非彼谨小慎微也。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释的清楚。

再看他的书法,飘逸的同时不乏端正。我喜欢把一个人的字与这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黄观的字体出奇地端正,这跟他的为人一样,听闻他的事迹以后,让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人说他可以观察时局,不要与朱棣做对就不会这个下场。但是他不这么做的话就不是黄观了,更加不会是六首状元了。

再把黄观书法与现代有名的书法家相比,其书法笔峰和造诣丝毫不逊色这些书法家。但愿他仅存的几副书法作品能长存世间,让后人都有机会欣赏到这位古今少有的才子的书法。

黄观坟冢

黄观担任侍郎时间不长,但黄观坟冢是他德行和才华的重要遗证。黄观坟冢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坟冢。

黄观坟冢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才子悲凉的下场,更看到了皇朝更替的残酷。可能这是黄观自己的选择,他可能知道自己有这种下场。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超越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造就了他的悲惨命运。

黄观坟冢是凄凉的,从他的妻子寄石还魂就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听到他的噩耗,以为夫君已经死了,伤心过度吐了一口血在石头上,她的血便深深地烙在石头上。在阴雨天,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士像。一天,一个姓翁的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石头在托梦给他,说自己是黄观的妻子。后来经和尚解梦,把这块血红的石头放到观祠以后,奇怪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

黄观跳江的时候是无限悲哀的,他知道自己妻子会尾随而来,更知道自己族人的下场。他的一声长叹悲鸣道尽了大势已去,也告诉自己大限已到。

通过黄观坟冢,我们看到了古时就算是文人,只要是沾上权力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坐落在翠屏山的坟冢只是座衣冠冢,他的尸身已随江而去,被埋在江边。他是喊冤而去的,明万历年间才沉冤得雪,并在他的故居建黄公祠,在县城建状元坊来纪念这位绝无仅有的状元郎。

更多文章

  • 屈原跳江的真正内幕 一段错位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屈原

    说起屈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80后的小编,感觉屈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端午节,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屈原,让我们多了三天假期。现在还记得大概就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完全就是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经典描述。网络配图小时候没事的时候必定把这句写在自己的小日记本上,一

  • 屈原最后为什么选择投江 屈原投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楚怀王,屈原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是战国七雄的年代,其中有一个国家叫做楚国,楚国地大物博,当然也盛产名臣豪杰,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楚国的大夫屈原,屈原也一直被我们称为爱国的典范。 屈原在他21岁时的时候就被当时自己的老大,也就是楚怀王任命为当朝重臣,封为左徒,大家想想看,21岁的年纪啊,搁在现

  • 端午节的由来真的是因为屈原吗?明清两代民间和宫廷的端午习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清朝,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真的是因为屈原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清两代民间和宫廷的端午习俗的文章。“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作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历代多有笔墨书

  • 柳宗元的辞赋寓言特点: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柳宗元,辞赋寓言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 柳宗元的辞赋寓言特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辞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

  • 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端午节真的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端午节,屈原,战国

    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有人说,是为

  • 宋玉与屈原之间是什么关系?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玉,屈原

    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却为屈原写悼辞,他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辞的人。其辞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宋玉在悼辞中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辞赋上学习

  •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所作长诗:《天问》内容整体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天问》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语言别具一格,句式

  • 《九歌》: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楚地民间乐歌加工而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九歌》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下

  •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东皇太一》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此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做结,

  • 屈原的生平如何?为何会遭到贵族的排挤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省西峡县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