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端午节真的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吗?

端午节与屈原有什么关系?端午节真的源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22 更新时间:2024/2/16 1:07:53

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著名孝女曹娥……在这些说法里面,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江”的说法,占据主流地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不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术界传出一种声音,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声音,以闻一多为代表。

很多人了解闻一多,是因为他是一名诗人。其实,闻一多还是一名学者。1928年,闻一多参与筹建了国立武汉大学,并担任文学院院长。从1928年到1930年,闻一多在武汉大学执教两年。期间,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汉魏六朝诗,以及《楚辞》《诗经》《庄子》《周易》等进行了系统、深入、广泛的研究。

闻一多针对屈原和端午节的关系,写出了两篇学术论文,分别是《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在这两篇学术论文种,闻一多通过考订辨析大量史料,得出一个结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与屈原无关。

闻一多推论说,在春秋时期,位于南方的吴越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利用。当地人们对鱼虫水兽产生敬畏之情,于是制造出龙形的船舶,并向水里投掷鱼虫的食物,以此来祈福消灾。后来,这种民间风俗传到荆楚一带,再流传到中原一带。

闻一多考证出,第一次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然而端午节早已存在。这就说明,端午节与“屈原投江”并无必然联系。

在这里,闻一多还仅仅是否认端午节与屈原之间的联系,胡适则干脆怀疑屈原的存在。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此外,胡适还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

胡适在上世纪30年代,发表了一篇《屈原是谁》的文章,在文章的开头直截了当地说:“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问过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

一贯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又是如何求证的呢?在胡适看来,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其次,“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曾生在秦汉以前。”

胡适推测,历史上并没有屈原这个人,他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是由各种要素凑合起来形成的。什么是“箭垛式”的人物?古代有许多东西是一班无名的小百姓发明的,但后人感恩图报,或是为便利起见,往往把许多发明都记到一两个有名的人物的功德簿上去。于是胡适认为,

“屈原也许是二十五篇《楚辞》之中的一部分的作者,后来渐渐被人认作这二十五篇全部的作者。”

事实上,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持胡适类似观点的学者并不少。四川学者廖季平早在1920年,就发表一篇《楚辞新解》,指出历史上并没有屈原这个人,《离骚》是秦博士所写的“仙真人诗”。此后,许笃行提出《离骚》的作者是刘安而非屈原,何天行从6个方面论证了《屈原列传》不是司马迁所撰写。此外,一部分日本学者也参加了否定屈原存在的讨论中来。

针对胡适、廖季平、许笃行等人否定屈原存在的观点,郭沫若、姚雪垠等人予以了反驳。

1941年端午节前夕,郭沫若在重庆向文艺界人士发出号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诗人节”,他说:“我们要效法屈子的精神,使一草一木都成为表现民族气节的题材。”1942年端午节,安徽文化界举行了“诗人节”活动,姚雪垠在纪念大会上发表《屈原的文学遗产》,对胡适等人否定屈原存在的观点予以批驳。

值得一提的是,闻一多虽然否认端午节与屈原之间的联系,但还是高度肯定屈原的精神。1945年端午节,云南举行“诗人节”活动,闻一多作专题演讲时说:“当认识了人民时才能认识屈原,因为屈原是人民的诗人,现在我们是认识了。”

如今,屈原已经被世界所接受。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纪念的伟大诗人。

标签: 端午节屈原战国

更多文章

  • 宋玉与屈原之间是什么关系?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玉,屈原

    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却为屈原写悼辞,他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辞的人。其辞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宋玉在悼辞中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辞赋上学习

  •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所作长诗:《天问》内容整体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天问》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语言别具一格,句式

  • 《九歌》: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楚地民间乐歌加工而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九歌》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下

  •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东皇太一》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九歌·东皇太一》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此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篇首以“穆将愉兮上皇”统摄全文,篇末以“君欣欣兮乐康”做结,

  • 屈原的生平如何?为何会遭到贵族的排挤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省西峡县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

  • 关于屈原发米出自哪个典故?该典故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典故,屈原发米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屈原发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义】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给贫苦的百姓。【历史典故】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

  • 屈原究竟为什么要自沉汨罗江?历来有哪些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屈原,楚国

    说到屈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早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屈原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屈原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的

  • 揭秘:历史上的惠文后和宣太后是亲姐妹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芈月传,惠文后,宣太后

    芈月传剧中惠文后和宣太后是亲姐妹吗 惠文后是哪国人?有网友问芈月传剧中惠文后和宣太后是亲姐妹吗?惠文后是哪国人?本文中国历史故事网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帮助大家解决心中的疑惑,下面是详细的介绍。惠文后是哪国人秦武王赵荡的生母是惠文后,另外一些资料里说穰候魏冉也是他的舅舅,只是没那么亲,所以在武

  • 秦武王死后宣太后是如何让儿子嬴稷登上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武王,宣太后,嬴稷

    权力向来青睐胆大敢干的人,芈八子终于翻了身,并且成为了堂堂的秦国宣太后,她的儿子嬴稷也成为了秦昭王。芈姓,乃是楚王国的国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这个“八子”的封号位次比较低。一说大家就能明白——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

  • 历史上的宣太后色诱义渠王 专家称功劳不逊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宣太后,义渠王

    《芈月传》中,芈月的爱恨情愁不仅赚足了眼球,而且还让众多多愁善感的观众唏嘘感慨。电视剧中芈月的感情生活和史书上记载的有什么不同?史实上宣太后芈月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她的风流韵事到底都有哪些?近日,秦史专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讲述了历史上真实的宣太后,让我们看看史书上宣太后到底有多么风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