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起变法有多牛逼?让楚国一年内迅速崛起变强

吴起变法有多牛逼?让楚国一年内迅速崛起变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3/12/6 16:09:17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小子,初来乍到(刚到楚国满一年),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

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付给令尹您了。

吴起也毫不谦让,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

变法,其实就是改革,在战国时期颇为流行。之前的李俚,后来的商鞅,都进行过变法。和他们相比,“吴起变法”的内容最少,名气最小,时间最短,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起眼的变法运动。

当然,他的变法也有显著的优点:见效最快。

其他人变法,少说花个三五年,更多的是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而且变来变去的,还不一定有效。

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

一年!

是的,你没有看错,楚国在吴起变法的推动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脱胎换骨,强势崛起。

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我们只需看下具体的变法内容。

从吴起变法的资料来看,共分为四大总纲,另附有许多实施细节。鉴于本文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只用八个字简单概括。

打压贵族,整肃军队。

三毛钱的药同样能治病,简单并不代表就没效果。吴起的速成型变法,对当时的楚国,可算是对症下药。

在战国诸强中,楚国的君权最弱。很多贵族平时都逍遥法外,就算是楚王,有时也拿他们没办法。更严重的是,楚国还是历史上君主被弑几率最高的国家。比如楚悼王的老爸——楚声王,就被人稀里糊涂的给暗杀掉了(声王六年,盗杀声王)。

随便一个盗贼就敢杀国君吗?必然是楚国的贵族在暗中搞鬼。楚国历代国君,被各种暗杀活动搞得焦头烂额,特意立下一条法律:楚王死后,凡用兵器触碰到王尸的,一律处死,并罪及三族——不管是谁杀的我,只要对我亮过刀子,一律咔嚓。

这就是所谓的白色恐怖。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楚国的贵族们。

吴起身处如此环境下,却毫不畏惧。他的变法工作一动,很快就罢免了许多混饭吃的世袭贵族和官员们;不仅如此,即使有些人立过功,不在被免职的名单内,吴起也将他们的封地和俸禄一压再压。至于那些平日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的败类,他同样快刀斩乱麻:直接全部发配到南海去搞扶贫!

(补充一句,这个发配南海不是指把他们扔到海里喂鲨鱼,而是指如今的广东、广西一带,在那时是人迹荒芜的偏远地区。)

这下楚国的权贵们没日子过了,碍于吴起武艺高强并且兼掌军队,他们只得跑到楚王那里去告状:“大王,如此下去,楚国必将大乱!”

楚悼王轻蔑的看着这些告状者,回答道:“这些都是寡人的主意,如何,你等有意见?”

“这……”权贵们这下都傻眼了。

出于对吴起工作的支持,楚王还特意唱了一出双簧:他下令,所有来告状的,不用追究爵位高低、官职大小,统统任由吴起发配。

好了,这下官位、钱财、土地都大量的腾出来了,吴起变法也进行到第二阶段:整肃军队。

不消说,这更是吴起的拿手绝活。

他将“魏武卒”的训练模式,在楚国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他是令尹,不但管军队,还拥有任命权,因此训练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肯苦又听话的,重用;肯苦不听话的,待定;不肯苦但听话的,后勤;啥都不行的,打一顿,赶走。

以上就是吴起变法的核心内容,简单,方便,见效快。

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李俚也好,商鞅也罢,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

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楚悼王见吴起变法初有成效,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魏国一较高下。

吴起听说大王想让自己领兵伐魏,赶紧婉言拒绝。他对楚王分析道:“如今三晋关系密切,楚国尚不具备以一敌三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消除楚国东、南、西三方的威胁,然后等待三晋之间出现分歧。到那时,楚军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向北,魏国可轻易打败。”

楚王听后深以为然,改变了伐魏的初衷,委任吴起执行上述战略构思。

吴起得令后,立即亲率五万楚军东进讨伐越国。

越国自从勾践过世后,状况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子孙丢弃了先祖那份“卧薪尝胆”的精神,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北可以挡齐国,西可以拦楚国,平时不整饬军备,只顾肆意享乐。

吴起大军开到长江岸边,越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只一战,就几乎把越国赖以生存的众多战船焚烧殆尽。越王见来势不妙,赶紧写信求和,答应向楚国称藩并献出大量的财物。吴起无意孤军深入,也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对准了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

在此注明下,这个百越和上面的越国不是一个概念,是当时地处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玩过《仙剑奇侠传》的朋友应该知道,游戏里有个邪教叫做拜月教,地处苗疆——“百越”、“拜月”,呵呵,原来如此。

战国时期的所有改革家,李俚也好,商鞅也罢,包括不算有名的申不害,所做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国家战争机器服务的。吴起变法既然已有成效,楚国军队也就跃跃欲试了。

楚国的最大敌人当然是强大的魏国。楚悼王见吴起变法初有成效,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魏国一较高下。

吴起听说大王想让自己领兵伐魏,赶紧婉言拒绝。他对楚王分析道:“如今三晋关系密切,楚国尚不具备以一敌三的能力;当务之急,是消除楚国东、南、西三方的威胁,然后等待三晋之间出现分歧。到那时,楚军无后顾之忧,只需一心向北,魏国可轻易打败。”

楚王听后深以为然,改变了伐魏的初衷,委任吴起执行上述战略构思。

吴起得令后,立即亲率五万楚军东进讨伐越国。

越国自从勾践过世后,状况是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子孙丢弃了先祖那份“卧薪尝胆”的精神,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北可以挡齐国,西可以拦楚国,平时不整饬军备,只顾肆意享乐。

吴起大军开到长江岸边,越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只一战,就几乎把越国赖以生存的众多战船焚烧殆尽。越王见来势不妙,赶紧写信求和,答应向楚国称藩并献出大量的财物。吴起无意孤军深入,也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对准了楚国南方的百越部落。

在此注明下,这个百越和上面的越国不是一个概念,是当时地处云南、广西一带的少数民族。玩过《仙剑奇侠传》的朋友应该知道,游戏里有个邪教叫做拜月教,地处苗疆——“百越”、“拜月”,呵呵,原来如此。

标签: 楚国吴起变法

更多文章

  • 吴起帐下的大魏武卒为什么能威震六国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起,春秋战国

    战国四大强军之一的魏武卒。大家都知道统一六国的秦军,后世也认为在战国时期秦军是最强的,中央台还出过纪录片。详细描写了秦军的武器,战法,可是秦军到底打败了哪些军队才取得了天下呢?从秦的地图来看,韩,赵,魏是挡住秦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魏国的军队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让我们来看看魏国的军队,他就是历史上

  • 古代官瘾最大的男人吴起:老婆被拿来当官场敲门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吴起,名将,战国,

    国人多好当官,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今日,平头百姓们酒局饭桌之间,从古时帝王将相的典故传说到当今政治人物的风云故事,似乎都韬略于胸,谁谁都能侃上两句。酣醉之余,往往感叹自己国之栋梁,捭阖际会,却未入官场为人民服务,实为国之遗憾。当然,这种风气尤以古人为甚。而且,古人大抵都是认真之人,绝非今时逞口舌

  • 第一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领魏军夺取了河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河西之战,秦国,魏国,

    背景 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自魏文侯执政以来,任用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魏国欲向西发

  • 第二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精锐抵住秦国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河西之战,秦国,魏国,

    背景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经过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后来,经过数年的准备,秦国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开始进攻魏国,周安王九年(公元前39

  • 吴起为了当将军亲手杀了发妻 杀了三十多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起,春秋战国

    说起中国的军事家,我们首先能够想起的人自然就是孙武与吴起了,这两个人都是罕见的军事天才。孙武暂且不提,因为他这一生所亲自指挥的战斗太少。倒是吴起,被后人盛赞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在中国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会背诵“起翦颇牧”的千字文。而吴起本人也不止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更是一位深

  • 吴起变法的历史背景 楚悼王如何任用吴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起变法,楚悼王,吴起,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吴起变法的背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

  • 孙武有多厉害 孙武和吴起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武

    在人类历史上,往往是南征北战的大将掌握了时局,而真正的主角永远是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军和运筹帷幄的兵家。在军事领域,孙武与吴起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孙子兵法是世界级的,吴起的半部残书也不差,关于吴起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记载,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汉族

  • 吴起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吴起画像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

  • 吴起离开魏国为什么要哭?楚国为什么要刺杀吴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起

    吴起在鲁国、魏国、楚国三个国家都当过官,但是只有离开魏国的时候,吴起流下了眼泪,他为什么要哭呢?在鲁、魏、楚三国中,魏国是吴起待的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他的功劳影响最大的国家。可以说,吴起一生的大部分的功业都在魏国建立,而且也为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吴起来说,魏国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公元前412年,吴

  • 吴起变法在哪个国家?吴起变法的具体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起

    历史上有过几次很著名的变法改革运动,有李俚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胡服骑射等,其中吴起变法是唯一一个没有完成变法的改革。吴起是卫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先后辗转于鲁国、魏国和楚国,最终在楚国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运动。楚悼王一死,楚国的旧贵族们便联合起来,发起宫变,连同楚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