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惠王是怎么死的?为什么燕惠王一死韩、魏、楚三国便联合伐燕?

燕惠王是怎么死的?为什么燕惠王一死韩、魏、楚三国便联合伐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3/12/7 15:44: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燕惠王一死韩、魏、楚三国便联合伐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燕惠王元年(公元前278年),乐毅被燕王逼走不到一年的时间,齐国军民发动的战略反攻取得了完胜,燕军被赶出了齐国,狼狈而逃。至此,燕昭王发起的五国合纵攻齐运动以失败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那么,这位将父王付出多年心血努力取得的成绩顷刻间付之东流的燕惠王,到底是怎么一个人呢?

一、燕惠王与乐毅的“仇”

燕惠王,之所以在乐毅于齐国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听信齐国人散布的谣言,让骑劫到齐国取代乐毅统帅军队,是因为他们二人之间有些过节。至于后人所说的仇,他们之间应该算不上。

他们的过节在哪,现在已经无从知悉,因为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确切记载。但是,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得知,无非是燕惠王对受父王重视的权臣嫉妒、或受到燕昭王排挤的燕国大臣们对乐毅的忌恨。

乐毅在燕国虽然前后不到二十年,但是深得燕昭王信赖和倚重,也为兴国安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燕昭王重用一个外国人,触犯了国内老贵族阶层的切身利益,他们对燕昭王的不满只好发泄到乐毅身上。作为太子的燕惠王,自幼在燕国成长,与贵族势力关系盘根错节,成为他们的代表人物。

于是,乐毅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就不可避免了。可是,从私人关系上来说,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这一点,与当年秦惠王和商鞅的关系有些类似。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触犯了秦国老贵族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仇恨。所以,秦孝公一崩殂,老贵族们就对商鞅群起而攻之,秦惠王为了安抚贵族们,也只好杀了商鞅。

商鞅之死,只是做了政治斗争牺牲品。乐毅被燕惠王驱逐,也是如此。当然了,如果乐毅真的回到燕国,难保不会像商鞅那样被杀害。所以,乐毅逃到赵国避难,不能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悔恨的补救

乐毅逃到赵国后,骑劫指挥的燕军被齐国军民击败,使燕惠王后悔了,又想起了乐毅的好。若是乐毅在齐国,怎么也不会如此惨败啊!

燕惠王想让乐毅回去,可是,乐毅深知回到燕国的险恶处境——那一帮子老贵族磨刀霍霍的,自然不会羊入虎口。这样一来,燕惠王觉得愧对燕昭王,也愧对乐毅,同时对乐毅还有些不满,就给乐毅写下了一封信,一是道歉,二是指责。

乐毅回了一封流传千古的书信《报燕王书》,其中的名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燕王你对我的指责是不成立的,我也不会接受。我侍奉燕国有个好的开始,也有些作为,为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不能完全做到善始善终,大功也未能彻底建成,但已足以酬报先王的知遇之恩了,因为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最后,大功没有彻底建成的原因,又不在我。

乐毅的回信,切中要害,他没有刻意为自己开脱,只是摆事实讲道理,折服了燕惠王。悔恨之余的燕惠王,为了补救自己的过失,没有再对乐毅怎么样,相反的是,他将乐毅留在燕国的家人好好照顾,让乐毅的儿子乐间继承了昌国君爵位,予以重用。同时,燕国向乐毅打开了大门:随时欢迎你回家看看。

乐毅也很感动燕惠王的行为,尽管这感动来得太晚了。此后,乐毅往来于燕国、赵国,为促进两国友好睦邻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一点,乐毅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赞扬和感佩。

三、被弑阴谋

燕惠王七年(前272),做了七年燕王的燕惠王薨了。

关于燕惠王的薨,太史公在《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中记载的很简略:“惠王七年卒。韩、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燕惠王这边一死,为什么韩、魏、楚三国共同伐燕呢?要说与燕国的仇恨,谁也没有齐国深啊!齐国为什么不发兵呢?这里面有很大的文章。

按说,一国国君死了,太子继位就是了,外国为何出兵干涉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国出兵有阴谋,想瓜分了这个国家,为私利而来,比如赵武灵王刚即位那会儿,列国联军杀来,就是为了趁火打劫,想灭掉赵国;二是这个国家国君非正常死亡,继位者得国不正,给列国进攻留下了把柄和借口。燕国应是这第二种情况。

太史公在《史记》的《赵世家》中记载“二十八年……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这里的二十八年,指的是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燕将成安君公孙操造反,杀害了燕王。这个燕王,显然应是燕惠王。只不过,与《燕召公世家》记载的年份有所不同,往后推迟了一年。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的是,在公元前271年,成安君公孙操发动政变,将在位的燕惠王弑了,改立一位公子继位,就是燕武成王;同时,这一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改元了。这样一来,燕国历史上的这一年,本来该是燕惠王八年,结果成为燕武成王元年了。给人造成的印象是,燕惠王七年的时候,燕惠王就已经死了,燕武成王就已经继位了。

由此可见,公孙操想抹杀掉自己弑君的印痕、遮掩其大逆不道的事实,可谓煞费苦心。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是不容抹杀和遮掩的。太史公治史著书擅长用春秋笔法,虽然在记载燕国本国历史的《燕召公世家》沿袭旧说、讳言其事,但在记载“外国”历史的《赵世家》中交代了事实真相。

四、继位者何人?

按传统说法,燕武成王是燕惠王的儿子。但是,无论是《赵世家》,还是《燕召公世家》,都没有提燕武成王是燕惠王儿子这一说。所以,燕武成王是不是燕惠王的儿子,值得存疑。

燕武成王即位后,引起了赵国的强烈不满。因为燕昭王是赵国送到燕国即位的,加之乐毅父子在其中帮衬,赵惠文王与燕昭王、燕惠王父子关系很好,突然间燕惠王被弑了,这是赵国所不能接受的。

此外,还可能因为即位的燕武成王不是燕惠王的儿子,这事儿被赵国知晓了。或许,燕惠王的儿子们都已经“不在”了。这让赵国怎么能接受呢?

好在乐毅父子出于公心,从中极力劝阻两国交兵,以和为贵;加之燕武成王即位已是既成事实,赵惠文王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接受了。

燕武成王亦非等闲之辈,为了酬报和拉拢赵国,也为了修复与赵国的友好睦邻关系,主动向赵王求婚,迎娶了赵惠文王的女儿为燕国的王后。

这样一来,燕武成王成了赵惠文王的女婿,结成了姻亲关系。至此,两国关系不仅重归于好,还更深入推进了许多。

标签: 春秋战国燕惠王

更多文章

  • 苏轼《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苏轼

    古诗《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年代:唐作者:苏轼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贵従老夫手,往配先生几。相従归故山,不愧仙人杞。《本草》:枸杞一名仙人杖。

  • 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送桓子之郢成礼,孟浩然

    古诗《送桓子之郢成礼》年代:唐作者孟浩然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 宋词鉴赏之酒泉子·长忆观潮,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词,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宋代潘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

  • 宋词之八六子·倚危亭赏析,作者在词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词,八六子·倚危亭

    八六子·倚危亭,宋代秦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这是

  • 中国寓言故事之澄子夺黑衣,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澄子夺黑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澄子夺黑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国人澄子不知在什么地方丢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寻找,到处都找不着那件黑衣。蚀财的痛惜化为一股气恼。他一边走,一边捉摸着要想出一种办法来补救丢失一件上衣的损失。碰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妇人。

  • 燕昭王和黄金台:招揽人才的千古范本千金市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燕昭王,黄金台,千金市马,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短诗没有比喻用典、大肆铺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被视做初唐诗歌之绝唱,也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在这首短诗中,蕴涵着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沧桑的吟咏。怀才不遇,忧郁的陈子昂登台赋诗如果不介绍作者,我们从这首有着“金石之音”的短诗

  • 历史有名的贤主燕昭王有何优点流传于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贤主燕昭王

    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君,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招贤了。关于燕昭王招贤的故事有很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就是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故事了。说到这个故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郭隗,郭隗是燕国的大臣,他是燕昭王的客卿。郭隗是中国的历史上第一个十分有光芒的姓郭的人,而使他闻名于世

  • 燕昭王是怎么让燕国走向强大的?燕昭王招揽贤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燕昭王

    燕昭王是怎么让燕国走向强大的?燕昭王招揽贤才的故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春秋战国是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正因如此,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人才,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今天所讲的就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燕昭王招揽贤才的故事。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鼎立,王权被逐渐削弱。当时,孟尝君刚刚失

  • 立志效仿尧舜想个显明君主的燕王哙,是如何越走越偏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燕王哙,燕国,春秋战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燕王哙的故事。背景公元前320年,燕易王去世,太子姬哙继位,成为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燕王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崇信儒家的禅让制度,特别是对唐尧禹舜的禅让制度非常仰慕。同时,相国子之也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他利用燕王哙的心理去

  • 将王位禅让给相国,燕王哙到底有多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燕王哙,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燕王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件国君将王位禅让给相国的故事。不料,这一改传统的王位世袭制,后来竟然引起一场王位的纷争,由此差点让一个战国七雄之一的国家消失。下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燕王哙(?─公元前314年),姬姓,名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