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定公为什么要拜孔子为官?他是什么用意

鲁定公为什么要拜孔子为官?他是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12 更新时间:2023/12/26 15:50:49

你真的了解春秋时期鲁定公孔子为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孔子不用说,大家都对他非熟悉了,他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孔子把一身的经历都投放在教育上,带着他的学生们到各国去讲学,即使再贫穷,再艰难。也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以至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深种在人们心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大家看到的孔子形象一般都是布衣清贫的模样,事实上孔子的出生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贫寒,相反,他的祖先还是鲁国的贵族,所以他的思想一直都以维护着士阶级的利益为主。孔子一直都对政治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官,不过起初就是个管仓库的小官,因为他没落贵族的身份,一直没有做上大官。孔子早期的思想在鲁国并不受欢迎,反而得到了齐国君的赏识,不过呢,这个赞赏他的君王很快就失势了,孔子也受到了牵连,逃回了自己的故土。

这个时候孔子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他仍旧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鲁定公,在鲁定公执政期间,曾拜孔子为鲁国司空,这是当时鲁国职位最好的一个官。那么为什么鲁定公要拜无权无势的孔子为鲁国的司空呢?这就跟孔子的治国思想有很大关系了。鲁定公刚当上君王的那段时间,家臣掌权地现象十分严重,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上。

孔子是没落世家大族,完全威胁不到鲁定公的地位,再加上孔子所提倡的思想和改革方法都和鲁定公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刚即位的鲁定公很看好这个思想先进的孔子。鲁定公一直想从那些重臣的手中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政权夺回来,然后他就经常召见孔子,他请教一些关于怎么治理国家的问题。当时困扰鲁定公最大的政治问题当然是家臣掌权的问题。

孔子自然也明白这个君王的难处,就跟他说一个君王应该用礼对待他的臣子,相应的臣子应该对他的君王尽职尽忠。孔子也借这些话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当时季氏掌权的做法的不满,认为这不是忠臣该做的事。孔子的思想和鲁定公不谋而合,鲁定公也越来越看好这个沉稳有计谋的人,便开始让他治理一些小地方。孔子的治国方法逐渐在各国流传,他本人也有了很大的名气,这时候在鲁国掌权的季孙氏也不得不开始重视他,派人给孔子送去了很多粮食。

孔子也观察季孙氏很久,发现他并没有丝毫篡位的意思,而且鲁国在他的治理下发展的很好,就欣然接受了这些粮食。季氏家臣中有一个叫阳虎的人,他帮助季氏在鲁国实行改革已经二十多年的,深的季氏宠爱。但是阳虎却不太赞成季氏的治国方法,认为季氏家族虽然庞大又拥有很多财富,但却不行仁义之事,就想请一直推崇仁政的孔子出仕。

孔子一直不喜欢家臣跟君王一同治理国家,认为臣子就应该有臣子的样子,也不喜欢阳虎跟富贵之人亲近的性格,就拒绝了他的请求。阳虎想要让他同意出仕帮助自己一起治理国家,他知道孔子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便让人给他送去了一头小乳猪。孔子不得已接受了,然后准备去阳虎的家中拜谢,结果在去的路上碰到了阳虎,二人便展开了一番交谈。阳虎先是嘲笑孔子整天提倡仁政治国,以礼待天下,自己却不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上去。眼看着国家一天一天的走上衰落,却空有仁爱的思想不去实行。

面对阳虎的质问,孔子只是敷衍着回答了几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向来是吝啬自己的言语的。既然政见不同,追求不同,说再多的至理名言也没有用。但是孔子并不是不喜欢参与到政治问题上去,只是时间不是很成熟。又过了几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孔子被鲁定公认命为中都宰,他鼓励农民发展各项产业,利用先天的地理条件改善种植情况。他还整顿社会风气,让男女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

就这样,鲁国的局面取得了很好的转变,而作出贡献的孔子也被鲁定公升为了司空。孔子一生都注重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可是儒家的思想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不久孔子就被废除了司空的职位可是他的儒家治国之道在和平年代沿用至今。所以再好的治国方法也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行。

标签: 鲁定公春秋

更多文章

  • 鲁定公堕三都失败,为何反而让鲁国变强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孔子

    堕三都,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三都事件。简介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鲁国的大司寇兼摄相事,为了加强君权,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起初,季孙斯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想要

  • 鲁国第二任君主:鲁考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考公,春秋

    鲁考公(?―前993年),姬姓,名酋(《世本》作就,邹诞本作遒),鲁国第二任君主,周公之孙。鲁考公是鲁君伯禽的长子,承袭伯禽担任该国君主,公元前997年即位,一共在位4年。谥号"考",是为考公。是年即周康王十七年,周康王十七年为考公元年。于周康王二十年薨,考公无嗣,传位给弟弟熙,是为鲁炀公。史籍记载

  • 鲁考公是什么样的人?是整天忙于政务,还是无暇顾及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鲁考公,周朝

    鲁国的第二代君主鲁考公,是整天忙于政务,还是无暇顾及后宫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鲁国进入到第二代君主,是伯禽的长子姬酋,就是史书中说的鲁考公。在整个鲁国国君史上,有非常多的君主都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就是在任时间短,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引人瞩目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人们奋斗数十

  • 王季友:22岁就中了状元,不愿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季友,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季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就等着读书有成,信心满满,一举中第

  • 刘伯姬的母亲是谁?刘伯姬母亲樊娴都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历史剧,刘伯姬,樊娴都

    刘縯(公元前16年─公元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新朝末年,他与刘秀等率数千人起义,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汉信侯。后被更始帝刘玄猜忌,以杀其下属刘稷为诱饵引他前来理论。与他有隙的李轶和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

  • 樊姬主动为老公选女人 无意却帮助他成就了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樊姬,楚庄王,春秋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人,后世称为帝王的贤内助,一些有品德的皇后都是以她为榜样的,但是这个女人金主动为老公选女人,选了很多女人服侍她老公,结果却帮助他成就了霸业,这个女人叫樊姬——楚庄王的贤内助。一代名妃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以聪慧贤淑名垂青史,而且很有才能,据说楚庄王即位之后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正是在

  • 樊姬是谁的妻子?樊姬是如何向楚庄王进谏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樊姬,楚庄王

    樊姬是楚庄王的妻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樊姬作为楚庄王的王后可以说在楚庄王每一次走错路的时候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可以说楚庄王成就春秋霸业离不开这个女人。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即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楚庄王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沉湎于酒色之中,樊姬知道之后很是苦恼。于是就开始整日不梳妆,直到有一天楚庄

  • 战国时期名士虞卿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虞卿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

  • 战国名士虞卿为了朋友魏齐而弃高官,与之逃难,后来怎么样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战国

    战国名士虞卿为了朋友魏齐而弃高官,与之逃难,后来怎么样了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虎符传奇》中的虞卿)“虞卿”二字,指的是一个人,但却不是一个人名。虞卿,指的是赵孝成王时期的一位重臣,但是太史公在《史记》中并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后世只知道他姓虞,在赵国位列上卿,所以人称虞

  • 赵悼倡后的结局是什么?赵国亡国跟她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悼倡后,春秋战国

    历史上第一位娼妓出身的王后,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赵悼襄王赵偃的王后,赵悼倡后。这位赵悼倡后就是每个灭国故事中,魅惑君主、助纣为虐的妖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颜祸水。赵国,曾经的战国七雄之首,就在赵悼倡后搅动的风起云涌中覆灭,赵国族人仇恨赵悼倡后的亡国之举,愤起而杀之,还将赵悼倡后的所有族人杀了个精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