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鬼谷子徒弟庞涓是怎么在魏国成名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鬼谷子徒弟庞涓是怎么在魏国成名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91 更新时间:2024/2/17 2:32:45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庞涓的故事。

鬼谷子通天彻地,人所不能及,他有四大学问,兵学、纵横学、数学、疗养学。鬼谷子收过很多徒弟,兵学方面最著名的是魏国的庞涓和齐国的孙膑

庞涓在成名之前,魏国与楚国正较劲。

此时的楚国,占据长江中游与淮河中上游,楚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东部的越国和西部的巴国蜀国。楚国先把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控制住,再向北一个个灭亡其他诸侯,这是最现实可行的战略。

魏国与楚国之间,有一篇蛮荒之地。春秋中后期郑国衰落后,晋国与楚国争霸,夹在中间的郑国很多地方成了战场,也就形成数百里布满废墟荒村的蛮荒之地。这块地方东至楚国襄陵(宋国旧地),西至楚国林中(郑国旧地),南北有两三百里宽。这个区域城垣崩毁,田园荒芜,百姓流移四散,十不存一。

三家分晋过程中,楚国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蛮荒之地中间位置逐步修筑鸿沟,以图继续北进饮马黄河与济水。没想到战国开端,魏国从东郡杀过来,楚军不得已退出济水流域。后来双方达到战略平衡,就修通了鸿沟,连接魏国都城大梁与楚国北部重镇陈(原陈国都城)。

如果将大梁、林中、陈、襄陵四个城邑连成线,是一个菱形。魏国只占据这个菱形的一只角,楚国若对魏国不利,可以三路来袭,地理上大梁很不安全。

庞涓的规划,是拿下林中和襄陵,占据菱形的三个角,反过来对楚国取得地利,这样才能安心北进去灭赵国。

南边楚国方面,令尹昭奚恤的战略是北和魏韩,集中兵力东灭越国,西并巴蜀。而镇守陈城的上柱国景舍,则一直想寻机攻破大梁,灭亡魏国。

楚军不仅对魏国大梁形成压制之势,对韩国的地理优势同样巨大。楚国若攻击韩国,可以从林中、安陵出兵,一马平川开拔到韩都新郑城下。反过来韩国若攻击楚国的陈城,则要先攻克不少要塞,困难重重。

最重要的一点,楚军面临的不是晋军,而是三家分晋后心照不宣的魏韩。上柱国景舍一手好牌,他不愿听从令尹昭奚恤的命令只守不攻,而是要将韩魏个个击破。

公元前357年,景舍率军走水路进入韩国,围住新郑以南的一座小城长垣,企图扫清去往新郑路上最后一个障碍。

韩昭侯派人向魏惠王求救,庞涓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楚军在长垣决水贯城,眼看这座要塞唾手可得时,斥候来报,魏军六万、卫军三万,共九万大军水陆并进,南下攻打陈城。

景舍当然分得清芝麻与西瓜,立即回师陈城,途中又得到消息,宋军六万攻打襄陵。景舍惊出一身冷汗,魏卫宋三国同时出兵,显然是谋划已久有备而来。他庆幸自己没有贪恋长垣小城,而及时回兵陈城,同时又在盘算如何救援襄陵。

景舍回到陈城,斥候来报,魏军水师被楚军阻挡在鸿沟上,暂时僵持不下。而宋军猛攻襄陵,守军本来不惧,但城内宋人百姓乘势而起,守军还要分兵平乱,现在非常艰难。

景舍留下数万军队在陈城,自己亲率六万人马北上救援襄陵。这次楚军北上走了一段鸿沟水路,就登岸兵进襄陵。可惜他们来晚了一天,宋军还是先一步攻破襄陵。

楚军前队抵达城下时,宋军正在城外防火烧尸,敌我双方的尸体堆积成几座小山,烧起来颇为壮观,风中的臭味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攻防战。

次日楚军集结完毕,他们面对的是城内四万宋军,以及被宋军轰得残破不堪的城墙。

一个坏消息传来,原来庞涓用三万魏军与三万卫军挡在鸿沟中断,自己率领三万魏武卒向西南攻取安陵。

景舍出兵韩国前,在北方调兵遣将,但林中和襄陵各保有一万守军,以防魏国和宋国偷袭。其他城邑包括安陵,都被抽调走部分兵力。即便如此,安陵以北的林中还在楚人手上,庞涓如果死守安陵,假如景舍率六万楚军与他交战,魏军可能会被困死在安陵。

庞涓听闻景舍去往襄陵,立即拔营去取安陵。庞涓此举虽然冒险,但他赌对了。景舍不可能放弃襄陵,掉头来找庞涓,因为那样对士气打击太大了,景舍不难做出选择。围攻残破不堪的襄陵,对手是疲惫不堪的宋军。还是走几百里地去攻打安陵,对手是以逸待劳的魏武卒。

景舍本来要围住襄陵,建造大型工具再轰炸一次。可是现在时间紧急,景舍不仅要抓紧拿下襄陵,还要重新组织军队去收复安陵。所以楚军放弃慢慢围困轰炸的战术,直接用宋军残存的一些废料,建造简易的云梯渡河,一场血战开始了。

攻城战很快结束,双方转入巷战。十多个日夜过去,襄陵城每一处都是战场,谁也不知道哪儿会忽然冒出一支敌人的箭矢或者长枪。

双方精疲力竭,各自损失万余人,但楚军还是占了优势,宋军开始向城外方向撤军。

景舍倚靠城墙,看着一对对丢盔弃甲的宋军离开,却无力率军追击,因为追上去还不知道谁死谁活。

谁料风云突变,庞涓率领三万魏军,距襄陵只有四十里!

原来庞涓已经完成换防,他把轻伤兵员都留在安陵,有调派兵力,将襄陵增加到一万人驻守。而他这支三万的魏军,有一半是为魏武卒,一半是鸿沟上一直休息的魏军。

景舍并没有迎战,而是直接弃城南逃,此刻他只希望魏军追的慢一点。但庞涓怎么会放过景舍,他闻知楚军南走,理解分兵两路,一路去占安陵,另一路自己亲自追击楚军。

魏军追了五六十里,楚军有数个负责断后的千人队被歼灭,眼看魏军前锋距景舍的中军不到几里路,在小土坡上都能隐约看到对方。

忽然楚军前方蹄声滚滚,景舍拔剑正要自刎,斥候来报,陈城援军赶到。

原来令尹昭奚恤从郢都出发,沿途征召队伍,率八万大军抵达陈城。景舍看着远处渐渐消失的烟尘,捏了捏脖子,暗自感叹天不要自己亡。

魏楚的谈判,在鸿沟上举行。双方派出使臣,你来我往,围绕安陵、林中、襄陵三座城邑的归属。

楚国令尹昭奚恤做出了非常大的让步,将林中城让给魏国,换取两国边界和平。尹昭奚要将枪口对准越国和巴国,那两块地方利益更大,他不想在北方浪费一兵一卒。景舍以前是坚决反对与魏国和谈的,何况还要丢失一个城邑。可是他刚吃了大败仗,安陵和襄陵都是他丢的,最重要的是连命都是昭奚恤救的,只能默认这个谈判结果。

庞涓攻取安陵、襄陵,谈判拿到林中,他在魏国的声望急速攀升,进入当世名将级别。

标签: 庞涓战国

更多文章

  • 庞涓当初如此残忍的对待孙膑 最后孙膑是如何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涓,孙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庞涓和孙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稍微读过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虽军事上是战乱不断,但其实在文化上迎来了中国的第一次文化的大繁荣。一时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形成了各型各色的文化流派,从治国之道到君子哲学,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每逢战乱的时代,就总能涌现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其双足、挖膝盖骨,他为什么要那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涓,战国

    对庞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只要你身处这凡世间,就必定会遭到别人的“攻击或陷害”,但古人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与其怀着满腔怒火去报仇,不如冷静下来,待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对方即可。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们,

  • 庞涓为什么要对孙膑那么狠毒?其实两人都十分心狠手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涓,孙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庞涓的故事。春秋时期孙武著写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里头详细记载了战争的特性以及取胜之道。而战国时期有位名为孙膑的军事家,很多人都会将孙武与孙膑混为一谈,觉得这本书就是孙膑所写,可事实并非如此。这一次山东省发现的一

  • 经历过庞涓的陷害与嫉妒,孙膑后来是如何报复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庞涓,孙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庞涓的故事。战国时的军事家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人,在兵法上造诣极高。早年学习时,孙膑和同样天赋过人的庞涓是同学,也是挚友。孙膑对庞涓以诚相待,庞涓却当面假装亲近,背地里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认为这个才能略高于自己的同窗,将来会是

  •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学派: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这是个很牛逼的学派,在诸子百家里面算是很聪明的了。它不光思考什么治国方略,更重要的是它有辩证思想,这是早期的哲学哇哲学。最有思想的学派,比压制人的儒家,有意思的多了。这个学派呢,创始人鼎鼎有名,叫做老子。这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啊,思想境界什么的深刻极了。开个玩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

  • 《庄子》中的思想:最接近人性和自然的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论语》让我们发现了孔子。这个留着长髯的慈祥老者,总是穿着整齐干净的儒服,梳着庄严肃穆的发髻,语气祥和地说着那些礼仪教义;《孟子》让我们看到了孟子。一个永远激情飞扬,慷慨激昂的雄辩者,驾着马车穿梭在各个诸侯的府邸之中,用他尖利锋锐的言辞在战国尘土飞扬的画卷中划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庄子,不论读了《庄子》

  • 揭秘:庄子为什么会选择逍遥的这条道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我想,要是中国文化史没有庄子这样的哲学家,中国哲学的气韵一定会输不少;要是中国文学史没有《庄子》这部奇书,中国文学的明灯一定会黯几分。历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谈庄子、看庄子,他是一个人?一部书?一个梦?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说不清楚。我们雾里看花,但我们知道那是花,而且不是普通的花,那是怒放在中国

  • 庄子和惠子的故事 思想家庄子怎样对待生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庄子和惠子,庄子怎样对待生死

    平时生活中我们都喜欢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朋友,或者有共同的爱好,或者是世界观、人生观相互接近或认同。如果说起经典的好朋友模范,我们想到的首先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或者是廉颇和蔺相如等等。很少有人会把庄子和惠子认定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朋友中的典范。然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是终生的挚友。庄子和惠子两人能成为终

  • 孟子和庄子之间的故事 关于孟子的智慧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智慧简介

    孟子和庄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的要求积极入世的,所以孟子不辞辛苦、疲于奔命地宣扬自己的“仁政”,但是总是不能被接受,孟子不惜在朝堂之上与人发生激烈的辩论。道家是消极出世的,庄子说“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把世间万事都看的虚无缥缈的,都认为那不是真实的,

  • 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庄子的哲学是什么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

    东施效颦是庄子笔下的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人们特别熟悉的一则讽刺性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呢,主要讲了一个人迷失自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西施是个大美女,天妒红颜嘛,西施虽然是个美女,但不是一个健康的美女——她有心口痛。心口痛这种东西,在今天看来,可能是胃病,也可能是心脏病,反正就是成天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