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国为什么会衰亡?跟魏惠王有什么关系

魏国为什么会衰亡?跟魏惠王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3/12/25 11:21:1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国为什么会衰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从春秋大国晋国独立出来的韩赵魏三国也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魏文侯礼贤下士招揽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李悝、翟璜、西门豹等人,武有吴起乐羊等名将,经济和军事实力得以快速发展。

强大起来的魏国连续对外用兵,先从秦国手中夺得河西之地并设立西河郡,又攻灭中山国,并和韩赵联手连续击败齐国和楚国夺得大片土地,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

魏武侯延续了魏国的强势,四处出击军事上连战连胜,秦、齐、楚等大国被他欺负了个遍,魏国的霸业在魏武侯手上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依仗强悍的魏武卒见谁灭谁。

魏惠王继位之初虽然遭遇浊泽之战的大败被韩赵两国围攻差点灭国,但是稳定下来的魏国在魏惠王手上重新称霸列国,应该说魏惠王前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可是其后魏惠王昏招百出,连续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败于齐国之手,加上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也强势崛起,遭遇连番打击的魏国终于扛不住衰败了下去,史称:“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那么从见谁灭谁到一蹶不振的魏国霸业衰退史中,魏惠王到底干了些啥?这三大失误一个比一个致命。

第一个失误:迁都大梁,重心东移

魏国的国都原本在河东的安邑,前361年左右魏惠王将都城迁至大梁(迁都时间历史上有争议),至于迁都的原因或许和避开秦国的骚扰有一定关系,但以魏国当时的强势来看这绝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在于魏惠王急于参与中原争霸的雄心。

在当时看来魏国迁都之举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从日后的局势来看,魏惠王迁都是魏国霸业衰退的开始:一方面大梁远离河东,魏国战略和主力东移势必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另外一方面大梁地处中原核心区域,周边有齐、赵、楚、韩等强国和卫、宋等一些小国,魏国自恃武力把自己置身于四战之地,又引起齐楚赵等国的不满并非是明智之举。

如果魏国不迁都,重心仍放在河东河西,秦国即便有商鞅变法,想要在实力远在其之上的魏国眼皮底下崛起绝非易事!

第二个失误:破坏三晋联盟,四处树敌

魏文侯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和他联合韩赵有很大关系,三晋联手至少保证了魏国无后顾之忧,不过魏武侯时期却开始破坏了三晋联盟,魏惠王前期主动和韩赵两国修好,但是等他迁都大梁之后三晋联盟宣告瓦解,魏国甚至主动出击韩赵两国,加上宿敌齐楚两国在内,魏国在中原北有赵国、南有楚国、东有齐国,西有韩国,河东河西又面临秦国的压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魏国是四面树敌,魏国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同时战胜这么多强敌,以至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败于齐国之手,强大起来的秦国趁着魏国大败之际又在河西对秦国大规模用兵,魏国不败才怪!

第三个失误:人才的流失

这个失误对魏国来说也是致命的,魏惠王时期至少流失了商鞅、孙膑张仪、公孙衍四大顶级人才,魏国霸业的衰退一定程度来说都是败在这四个人之手: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崛起,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都是败在孙膑围魏救赵的妙计之下,张仪不仅出兵占领了魏国的陕地,还以连横破合纵解了秦国面临的危机,雕阴之战公孙衍率秦军大败魏军并斩首8万,重新夺回了河西之地。

魏惠王原本至少有机会能留下商鞅和孙膑两人,可惜魏惠王志大才疏坐视他们一个去了秦国,一个去了齐国成为魏国的劲敌。

当然魏国人才流失这个锅不该魏惠王一个人来背,自魏武侯时吴起弃魏奔楚开始,平民出身的人才在魏国很难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了,但是魏惠王作为一国之君他本可以扭转这种趋势,却任由这种人才机制成为魏国发展的阻碍,一句话开拓不足,守成也不足的魏惠王还是要为魏国霸业衰退承担主要责任。

标签: 魏惠王战国

更多文章

  • 魏惠王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把家底败光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惠王,晋朝

    魏惠王是怎么把家底败光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横扫天下,反而在兴起的秦、齐等国夹击

  • 被魏惠王视为栋梁之才的庞涓,是怎么给魏国带去灾难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庞涓,战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庞涓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战国早期,庞涓和孙膑二人同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当时魏国招揽人才,庞涓前去投奔,立下大功之后,被魏惠王视为栋梁之才。孙膑闻讯前往,结果被庞涓陷害私通齐国,导致失去了髌骨,成为残疾人。孙膑成了残

  • 庞涓毙命的真正原因: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战国,古代将军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

  • 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的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孙膑,庞涓

    因为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孙膑、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并与苏秦、张仪是同门师兄弟。史记说“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孙膑、庞涓曾经一同学习过兵法不假,却并没有说师从何人。而苏秦、张仪是鬼谷子弟子这事则是写在史记中的,如苏秦列传“苏秦者…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与张仪列传“张仪者…始尝

  • 庞涓和孙膑:缘何同门师兄弟最终却变成了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孙膑,名将,

    他是魏国著名的大将,曾经率领军队北拔邯郸,西围定阳,他的军队曾经横行天下。但是他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有才华的人,并且还加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孙膑。究竟是什么样的功利促使他这么做?他的心理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转变?说起魏国时期的大将庞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庞涓曾经执掌魏国兵权,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

  • 孙膑为何不能逃脱庞涓残害 孙膑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孙膑的儿子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同门师兄庞涓的故事,至今已经流传了千年了,关于孙膑受刑,身残志坚,仍然得到齐国重用,帮助齐国灭掉魏国的战役中,指挥全军,终于报了庞涓陷害自己的大仇。这样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发生后多少年,就把人民大众改编戏剧化了,经过口头作传的加工,已经相当具有精彩度,虽然故事的细技末节

  • 孙膑和庞涓谁更厉害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加入而显得更加精彩。孙膑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年少时期家里贫困,年长后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和纵横之术,在鬼谷子门下显示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却不想遭到了同窗好友庞涓的算计。

  • 孙膑的老师是鬼谷子吗 孙膑和庞涓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膑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据说这句话出自刘备之口,我们先不去追究话的本意,就单凭孙膑和庞涓这一对手足,就可以推翻刘备的一句话,庞涓作为孙膑的关系何止手足,还有同窗之谊,而就是这亲密无间的手足,竟使得孙膑失去了双脚成了一个废人。孙膑,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齐国阿、鄄一带,主要的活动时间是齐威王时

  • 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为何真本事只传孙膑?不传庞涓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鬼谷子,庞涓,孙膑,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其徒弟有多人,广为流传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了,孙膑和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传闻只有孙膑得到鬼谷子真传,为

  • 孙膑和庞涓本两人本该是兄弟情深,为何最后手足相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鬼谷子,孙膑,庞涓,春秋战国,

    孙膑和庞涓,在历史上是两个十分冲突的人物!他们都师从鬼谷子,本应该是兄弟情深!但却死于对方之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合成!战国期间,韩、赵、魏分晋当前,魏国权力在三国中最大!魏惠王为了满意野心!学秦国花了许多钱招贤纳士,厥后来了一个叫庞涓的人,他很有才能,做了魏王的智囊,后由于禽滑厘魏惠王请孙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