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不礼是什么时期的人物?田不礼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田不礼是什么时期的人物?田不礼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45 更新时间:2024/1/6 13:52:14

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战国时期人物。最早时为宋王偃的大臣,后来入仕于赵,赵武灵王任其为代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赵惠文王四年(前295),支持代安阳君为乱,被公子成与李兑攻杀。

赵国大臣田不礼。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安阳君因失去王位继承权而心怀不满,阴谋反叛。田不礼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二人狼狈为奸,暗中培植私党,等待叛乱时机。第二年,安阳君与田不礼人京朝见。之后,陪同主父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主父与惠文王异宫而居,安阳君见机会难得,遂伙同田不礼发动武装叛乱。因赵国君臣早有防范,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安阳君被杀,田不礼也未能逃脱身死家灭的厄运。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最强,而齐、秦、韩、魏、楚由于连年的混战,此时已不是赵国的对手。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赵武灵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里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

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赵豹与肥义同为赵肃侯时的重臣,与肥义最为交好,但却不为赵武灵王所喜。李兑为肥义选拔培养的青年才骏。公子成受胡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赵王何即位后,肥义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响,为赵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公子成也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赵王何与肥义。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

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

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

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知道赵王何已有所准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以快制胜。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保卫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被杀,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说,以目前之势,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更多文章

  • 明明是流芳百世的贤相赵盾!却背负一个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盾,贤相,春秋战国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处死罪”,对保护晋国的安稳和坚持霸主位置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可即是这么一位贤达的宰相在历史上却落下千古骂名。《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正人亲小人,寻求吃苦,不思进取,不恪守做国君的规矩,很多征收重税来满意自个荒淫奢侈的日子,宫廷装修的金碧辉煌,并且

  • 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盾简介:赵盾弑君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国

    赵盾,又名赵宣子,赵孟,赵宣孟,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生于公元前655年,卒于公元前60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小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他既温文尔雅又韧如磐石的性格特点,这也为他后来权倾晋国打下了基础。史书上说赵盾弑君,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网络配图赵盾简介赵盾,出生于翟国,父亲赵衰,生

  • 温文尔雅的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赵盾真弑君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盾

    赵盾,又名赵宣子,赵孟,赵宣孟,春秋时期巾帼的卿大夫,生于公元前655年,卒于公元前60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小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他既温文尔雅又韧如磐石的性格特点,这也为他后来权倾晋国打下了基础。史书上说赵盾弑君,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网络配图赵盾简介赵盾,出生于翟国,父亲赵衰,生

  • 成语“东施效颦”源自何人?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西施

    【东施效颦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

  • 成语“东施效颦”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西施

    【成语】: 东施效颦【拼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解释】: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成语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

  • 关于东施效颦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的内容有什么哲学?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典故,东施效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施效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运》。【释义】效:仿效;颦: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历史典故】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都十分惹人喜爱。西施略施淡妆,衣着朴素,但美若天仙,无论

  • 魏绛是什么人?晋悼公为什么要向他道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绛,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魏绛的故事。魏绛,春秋时晋国人。先祖世代都是晋国国君的家臣,他的爷爷魏武子曾随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作为晋悼公时代的一位朝堂重臣,魏绛堪称是治军之良将,理政之能臣。在魏绛的辅佐下,晋悼公经过一番卧薪尝

  • 白捡来的君主之位,如何评价晋悼公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悼公,春秋

    说到晋悼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对于春秋五霸,古往今来,史学家们一直都议论不休,没有定论。《史记索隐》上记载五霸依次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上记载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

  • 晋悼公新政都有哪些措施?壮志未成身先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晋悼公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 春秋霸主晋悼公是怎么死的?他死后为什么死后被六卿瓜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悼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春秋霸主晋悼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晋文公流浪十九年,终于回国灭掉自己的侄子,开启争霸的时代,那些跟随他的臣子们也开始飞黄腾达了,这其中就有赵家的始祖、魏家的始祖和韩家的始祖。等到晋灵公的时候,晋国国君的权力已经很小了,几乎成了大臣们手中的玩偶,作为一名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