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对曾子发火,竟然是因为他太迂腐

孔子对曾子发火,竟然是因为他太迂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1/16 9:17:48

我们读《论语》,会看到一个无比真实与可爱的孔子,他喜欢唱歌,遇到喜欢听的歌曲,常会请演奏者和自己合唱,有时候他会和自己的弟子开玩笑,但涉及到道理时又特别说明这只是玩笑而已;有的时候他会严厉批评自己的学生,比如子路,但学生遭遇不幸时,他却是流最多眼泪的人。

网络配图

孔子对曾子是非常喜欢的,他认为曾子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曾子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把自己晚年关于孝道的许多思想传授给了曾子,经过整理,重要的儒家经典《孝经》问世了。但历史上也记载过孔子严厉批评曾子的一次事件,这件事让我们更加确信,孔子根本不是一个迂腐的老人。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曾子,名字叫曾参,他的父亲曾点从很早的时候就跟着孔子学习化。因为孔子教授弟子,没有现在的学制说过了几年就得毕业,所以曾点跟了很长时间,直到儿子长大,而曾子也拜了孔子做老师。因为孔子经常对学生们讲孝道,所以这个学说对曾子影响很大。当然,古代学习不是脱产的,一边学习还得一边参加劳动,解决生计问题。所以曾子经常也在田里参加劳动。

有一天放学回家,曾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家门口的田地里给自己的瓜苗除草。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他肯定要帮父亲做这件事情。于是他跟父亲说了一声,拿起锄头就开始干活,但是不知道怎么了,他不小心把一个瓜的根弄断了,本来长势喜人的瓜,过段时间就能吃了,但现在只能报废。好心办了坏事,他看见本来乐呵呵的老爸,脸一下就挂起来了,十分的不好意思。

“瞧你这点本事!”曾点发火了。这可是自己心爱的瓜田啊,这孩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因为曾点很早就丧妻独居,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人出来劝劝他消消气,心情估计也不是很好,于是他先对曾子发了火,然后拿起一个大棒槌就朝曾子身上招呼过去。

网络配图

一个文弱书生被打一拳头,估计都能摇摇晃晃好半天,更况是个大棒槌,但是曾子竟然没有躲,他觉得让父亲消了气才是最大的孝顺,所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让父亲打。曾点也没想到平时这么乖的儿子竟然连躲都不知道躲,一时收不住手,那个大棒子就重重地打在曾子身上。“扑通”一声,曾子晕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也不知道是在气头上还是自己也吓傻了,曾点也没有管自己的儿子就进了屋,反正你小子就躺在这里吧。

过了好久,曾子醒了,他挣扎地从地上爬起来,左右一看,还好,命还在,没被当爹的打死。不过作为一个孝子,曾子马上就想到,自己的父亲估计心里也不好受,岁数大了,怕出什么闪失。他没有抱怨父亲对自己施暴,跑到父亲面前柔声下气地问:“刚刚我得罪了父亲您,您用了这么大的力气来教训我,有没有伤到身子?”而他父亲还是铁青着脸,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问自己挨了打身体有没有出问题,曾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想要让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没事,于是就弹起琴,唱着歌,意思就是我现在身体好着呢,没有因为被打而伤了身子,父亲大人您放心吧。这件事情做得简直比孝子还要孝子啊。

这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很快就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发火了。他对自己的学生说:“下次曾参再来,你们别让他进来。”曾子听到这个事情,觉得自己很委屈,请同学告诉孔子说想知道这件事错在哪里。

网络配图

孔子让没有他进来,对让自己的学生对曾子说道:“你跟我也学习很久了,你不知道吗?我们的古圣舜在侍奉自己的父亲瞽瞍的时候,瞽瞍每次想叫舜帮他做事,舜都在身边,但是瞽瞍想要杀害舜的时候,却从来找不到他。犯了小错,父亲轻轻打你,你当然可以受着,但是要是父亲来真的,你应该马上就逃走!所以瞽瞍才不会犯下父亲不应该犯的罪,而舜也不失自己对父亲的孝顺。而你呢,侍奉自己的父亲,父亲有可能要杀你的时候你都不躲避,如果真的被打死了,那是陷父亲于不义,这才是最大的不孝啊!你也是天下百姓中的一员,如果让自己的父亲杀了一般民众,那是多大的罪?”

曾子听到了这段话,才意识到自己的愚孝是多么不合适。于是他悔恨地说:“原来这件事我真的做错了!”他真切地反省了自己,然后又拜见孔子去道歉。

通过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很明白,孔子这个人很懂得权变,他一点也不死脑筋。但是今天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把儒家的孝道理解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愚孝愚忠,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家们说“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思想多么禁锢人们的思想与自由啊!

标签: 孔子曾子

更多文章

  • 儒家大师曾子的主要思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曾子

    曾子是孔子的真传弟子,虽然他天资愚钝,但是他勤奋好学,最后成为了一代儒家大师,他的主要的思想主张被收录到《大学》之中,影响了后世很多的学子,其中他“一日三省”的典故更是流传甚广,对于后来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子的主要思想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虽然曾子天分并不高,但是曾子很有毅力,一直苦心钻研着孔子

  • 吴起曾在曾子手下学习了六年,最后为什么被逐出师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起,战国

    吴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吴起,公元前440年,战国时期卫国生人。年幼的吴起成天跟一群当地的“小混混”在一起舞刀弄枪,虽然在街坊邻居眼里是不务正业,但当时吴起将剑舞的那真是“豪气干云争舞剑,疏狂潇洒欲作仙”。也正是这个时候的经历,也为他以后成为将军垫下了良好的

  •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俞伯牙与钟子期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诗歌讲述的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作者旨在通过这则故事,告知世人好友难寻的道理。话说,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之后,俞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毕竟,钟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

  • 俞伯牙的生平是怎样的 他与钟子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俞伯牙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

  • 俞伯牙与基友钟子期那些不可不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春秋战国人士,通过资料记载得知,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一生最爱弹琴。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

  • 揭秘:秦献公为秦国崛起付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献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献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 为什么秦献公拼命夺保河西而秦孝公却送人了呢 这里面到底发生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献公,秦孝公

    秦献公拼命夺保河西为什么秦孝公会送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初期,秦国远没有魏国强大,秦献公为了提高国力,发动对魏战争,夺取河西之地函谷关,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最后失败,秦孝公采取示弱姿态,把河西之地让给魏国,然后招揽人才,壮大国力,在战国末期

  • 秦献公好不容易夺来的函谷关,秦孝公为什么主动还回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秦献公,秦孝公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献公好不容易夺来的函谷关,秦孝公为什么主动还回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是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魏国的实力在它整个历史发展当中的处于巅峰状态,后来的魏国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国初期,诸侯并立

  • 魏武侯为什么想除掉秦出公?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出公,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武侯想把秦出公除掉,拉公子连加入他的阵营,于是公子连即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惠公的继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看到这个溢号,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结局了。秦出公并不是因为自己太菜,才成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当老大时,才两岁。你想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到处都在上演弱肉强

  • 秦灵公跟秦简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神样的约定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灵公,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简公食言于秦灵公,自己登上了王位。大禹治水,凡是有耳朵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领袖,他不但将泛滥多年的水灾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铸鼎九座,将天下分为九州,使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大禹在年老的时候将首领禅让给了伯益。然而大禹的儿子对他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