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勾践献给吴王的并非西施而是亲生女儿

勾践献给吴王的并非西施而是亲生女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3/12/9 16:13:36

有一回老同学聚会,我的一边是萧山区的副区长、一边是诸暨市的宣传部长,他们以为春秋战国这个时间段的书我多读了几本,所以就问我:西施到底是诸暨人,还是萧山人?我说我读我的书,你们搞你们的宣传,大家各忙各的。可是,我越是不肯说,他们越是要追问。我说我的答案会让大家扫兴,但是他们非得催着我回答,我说要讲历史事实的话,被勾践献于吴王夫差的,其实不是西施。

此话怎讲呢?其实,在吴越争霸结束以后,已有好几则材料把这事讲得清清楚楚了,这些材料分别在《国语》中的《吴语》《越语上》《越语下》当中。《国语》这部书,是战国初期编定的,这个节点正是吴越争霸大幕刚刚落下的时候,时间上挨得非常近。那这段话是由谁说出的呢?叫做诸稽郢,诸稽郢是何许人呢?就是勾践的世子,也就是太子。当时在他老爷子惨败的时候,他作为一个使者,被派到吴王夫差面前,说了以下一段话:

句(同“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gài,备)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yí,盛水洗手的用具)以随诸御。(《国语·吴语》)

网络配图

“句践请盟”,当然是订立城下之盟。“一介嫡女”,就是勾践的一个亲闺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求和嘛,话当然要说得谦卑一点,就是说不是来做你的妃子,而是来做你的勤务员的,但是这个“晐姓”,就是替你生小孩,传宗接代。不仅仅是他的亲闺女,还有一个,他的儿子,“一介嫡男”,也就是诸稽郢本人,“奉盘匜,以随诸御”,相当于说做生活秘书。这个文献记载的时间,离吴越争霸结束挨得很近,说话的人偏偏又是勾践的儿子,应该可以采信。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越语上》和《越语下》:

(越大夫文种)曰:“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国语·越语上》,《越语下》的记载大体相同。)

讲这话的人不再是勾践的儿子,而是文种,勾践的左膀右臂。话是差不多,但是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寡君句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就是说我们大王手下没有几个像样的大臣,没办法,只好叫上我文种。来干什么呢?跑到你天王这里,叫天王,是要让人家吴王夫差听着受用。不敢直接跟吴王夫差讲,那只能跟夫差的手下讲。讲些什么话呢?“寡君”指的是勾践,我们勾践的军队没几个人了,不劳你来打击我们了,也是要说得好听点,干吗呢?我们情愿贡献出以下的一些东西来求和,哪一些呢?第一金玉,第二子女,这个“子女”是特指的,不是一般的帅哥美女,谁呢?就是前面的“一介嫡女、一介嫡男”。因为当时的战争伦理,把人家国家给灭掉,把人家国家的男性公民或者给杀掉,或者抓去做奴隶;把人家国家女性的公民,根据相应等级分配到战胜国,商纣王灭了苏国娶苏妲己晋献公灭了骊国娶骊姬,都是这样的逻辑。那么文种怎么讲呢?“句践女女于王”,勾践的女儿,这里说许配还谈不上,是贡献吧,这个“王”指的是大王,吴王夫差。“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我之所以把后面两句话一起带出,是因为其中涉及一个社会等级的问题,如果不是高等级家庭的女孩,你长得再漂亮,也进不了更高等级的人家;相反的,高等级家庭的女孩一般也不会下嫁到低等级的家庭里。这个跟我们后来所接触的传说不一样,说是献给夫差的是苎萝山的采薪女,那是礼崩乐坏、等级社会崩溃以后的传说。

网络配图

三则材料都明白地告诉我们,当时献给吴王夫差的那个女孩,就是越王勾践的女儿,她不是苎萝山卖柴的女孩,至于苎萝山卖柴的女孩又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

献给夫差的女孩是勾践的女儿,那么她叫啥?我们不知道她怎么称呼,《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指越为“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那就有可能姓姒,不是西,也不是施,且未见有进一步的名字记载。也不知道她长得如何,尽管我们约略知道勾践的长相,他有两个特点:《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他“长颈鸟喙”,脖子长,嘴巴尖。说到脖子长,有个说法叫美人颈长,也许她继承了她父亲的基因,但是究竟怎么漂亮,我们就不知道了。至于嘴巴突起,好像与美丽联系不起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的出身,因为她是勾践的女儿,只有这个资格,才可以嫁到夫差的后宫。

这当中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个西施呢?西施在当时是美女的代称,就像现在,一个女人美貌绝伦,大家就说她长得像貂蝉、杨玉环,但在当时,还没有貂蝉,也没有杨玉环,在当时的北方社会,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词。西施的出现,据我的阅读经验,最早是在《墨子》这部书中,墨子是何许人呢?战国初期的,时间上比越女稍微晚一点点,也可以挨着。下面是《慎子》《孟子》,在战国中期;再下面是《荀子》和《战国策·楚策》中的唐且,战国后期的;接下来是《韩非子》,全是北方的材料。

所有这些材料中的西施,都是美女的代名词,至于这个美女的生平怎么样,我们从《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记载的字里行间,隐隐约约能看出她是怎么死的,她很漂亮,并且经常跟另一个叫作毛嫱的美女并提,但是更具体的情形就都不知道了。直到东汉,西施其人仍然是这般模样,譬如《孟子·离娄篇》中说:“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东汉赵岐作注依然说:“西子,古之好女西施也。”又譬如《楚辞·九章·思美人》:“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东汉的王逸注也说:“世有好女之异貌也。”就是说天底下有一个美女,长得跟人家不一样,特别漂亮。一直到东汉末,高诱注《淮南子·精神训》时还是说:“毛墙、西施,皆古之美人。”请注意时间,吴王夫差自杀在公元前473年,东汉后期已经到了公元200年前后了,漫长的670年时段中,在中国北方,没有看到说西施就是越女的记载,可以这样说:西施无缘嫁吴王。

网络配图

那么,西施跟送给吴王夫差的女孩是什么时候合二为一的呢?也就在东汉时期。前面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北方人(其中的王逸是湖北人)的记载,到了东汉时期,绍兴人写了两部书:一部是《吴越春秋》,另一部是《越绝书》。在这两部绍兴人写的书当中,西施跟越女已经合二为一了,而且这个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女西施,是苎萝山鬻薪(也就是卖柴)的女孩。因为春秋时期那样的等级社会早已成为历史,所以连一个卖柴禾的女孩也能嫁给公卿贵族了,这里有文化背景的区别。那么,为什么北方人没有这个说法,到了绍兴,才把越女跟西施合在一起了呢?这中间我倒是没有看到过相关的文献记载,但是我猜测是出于感激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女孩为绍兴人作出了贡献,在人们心底里面,她是美的。一个女孩,青春靓丽,更何况她心灵更美,是个美女,人们习惯上就联想到了西施,于是我们这位越女也就有了一个华丽转身。至于只字未提这个女孩与勾践的关系,我想同样是基于这种乡邦情结,把自家领导人的公主奉送给死对头,这样屈辱的事情,不提也罢。

但是,越女西施以苎萝山卖柴女孩的形象出现以后,也并不是说一成不变了,后来还是有变化的。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么一个漂亮女孩,往往都会油然而生怜香惜玉的心理,这么漂亮可爱的女孩,你让她去打柴、卖柴,这么一个脏活、重活、累活,是不是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后来就有人主动地给她调换了工种,不再卖柴了,叫浣纱。这个就轻便一些,与美女的身份也比较相称,具体到文献,已经很晚了,是金元杂剧;再后来,明代梁辰鱼的昆曲《浣纱记》唱遍天下,越女西施浣纱的故事也就妇孺皆知了。以后呢,西施的工种是否要与时俱进,向白领或者高知看齐,拭目以待吧。

标签: 勾践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说越王勾践剑很可能不是兵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勾践

    提到中国的古剑,人们第一反应,自然是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楚墓,经郭沫若辨读,属于以卧薪尝胆名留史册的越王勾践。其千年不锈,华美装饰,似乎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地方。它不是兵器?那是什么——礼器!让我们延伸开去,挖掘一下此剑背后的信息,或许有不同的发现。网络配图越王勾践

  • 揭秘范蠡为何知道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

    首先交代一下大背景,春秋末年,晋楚秦齐四大国都陷入了混乱,晋国为了对抗楚国拉拢江东这块不起眼的吴国,吴国在晋国技术支持,以及伍子胥、孙武等人才帮助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网络配图范蠡不是楚国贵族,即使学富五车,在楚国也很难有发展机会。建功立业,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是有抱负寒门毕生的理想。大夫文种四处为

  • 揭秘:范蠡从越王勾践的骨相中看出啥致命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蠡

    从本质上说,相术是占卜的一个分支,而占卜的根本目的,是预测将来,从而趋利避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面貌各不相同。经过漫长的社会生活,经验的累积,人们透过一个人的相貌神色,可以大致揣测他的性情,高明者甚至能够预测一个人的福祸寿命。这类技能出现得很早,比如春秋时期的音乐家师旷,与周灵王的太子晋之

  • “咸鱼翻身”的勾践为何一定要杀患难之臣文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勾践

    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隐退,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

  • 越王勾践灭吴:竟能以“小国之君”成就霸主之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家也知道他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不过,灭掉吴国并不意味着勾践就是霸主了,他为了成为霸主还做了哪些事情?当上霸主之后他又有哪些举动呢?网络配图取得霸主称号按照春秋时代的惯例,成为霸主一般要在诸侯会盟上成为主盟者,也就是盟主,这表明各国对霸主地位的承

  • 越王勾践向吴国复仇却为何要大力发展养猪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勾践

    眼下,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但猪谈不上什么“地位”。而古代不同,猪不仅是人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也用于日常祭祀。一句话,猪的“社会地位”较高。因此,汉代不少人直接取名“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原名刘彘,汉武帝还有一位叫荀彘的左将军。网络配图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猪甚至扮演过重要角色,例如广为传颂的勾践卧薪尝胆

  • 越王勾践吃的不只有蛇胆 竟还有吴王的粪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中国恐怕是鲜为人知,一代帝王为了不忘记对吴国的仇恨,放弃了住在皇宫的待遇,搬进了茅草屋中住在干草之上,为了记住当年受过的苦累,二十年如一日的每天都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蛇胆。就这样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勾践终于养足了兵力,一举拿下了吴国,报了当年的仇恨。但是在他被吴王夫差奴隶的时候,勾

  • 勾践卧薪尝胆时全靠文种支撑着越国 勾践灭吴后却赐其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卧薪尝胆,文种,勾践,春秋战国

    越王勾践能打败吴王夫差,谋臣文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待复仇大业完成后,勾践赐死文种。他对文种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文种竟无言以对。是什么话呢?据史书记载,文种早年随父经商,后定居越国,因多智谋,得越王勾践的重用,成为勾践身边举足轻重的谋臣。对于弱小的越国,邻居吴国虎视眈眈,因此,继位不久的勾践每

  • 文种为勾践献上的伐吴七术究竟有多毒?勾践只用其三便灭了吴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勾践,文种

    勾践头上的光环太耀眼,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都忽略了与他同甘共苦的那帮大臣…而那帮大臣中,范蠡又太过完美,以至于那点余下的荣耀又几乎被他一人吸走…如此一来,就导致一些原本很牛逼的人,却缺了很多应有的曝光量…比如:文种…文种确实很牛逼!在勾践入吴为奴时,他为越国的守国大臣,相当于代理国君;在勾践从吴返越时

  • 夫差会被勾践打败,除了勾践的狡诈,还有夫差自己的天真骄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勾践,夫差,吴国,战国

    夫差会被勾践打败,除了勾践的狡诈,还有夫差自己的天真骄傲。夫差虽然知道勾践也不是一般的君王,但并没有将他当成一个同等重量级的对手来看待,用俗话说就是即便你是孙猴子,也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掌心。你勾践再怎么包藏祸心,再加穷折腾,只要我吴国大兵一到,管教你照样丢盔卸甲,委地求饶。夫差有了这样的念头,他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