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征服过哪些国家?

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征服过哪些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92 更新时间:2023/12/31 20:57:46

在中国古代文明构成中,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一样,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外来文明的交往中,海上通道与陆上交通都是主渠道。与沙漠和草原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一样,海上丝绸之路因政治形势的变化也时兴时衰。在古代中国,明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朝特指中国南海以西的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无疑是中国海洋文明发展的巅峰,郑和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

网络配图

郑和(约1371—1433年),明代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本姓马,小名三宝 (保)。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开始,傅友德奉命征讨割据云南的残元势力,少年三宝被俘,惨遭阉刑。后随军至北平,入燕王藩邸为宦官。三宝聪慧过人,忠于燕王,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深得朱棣信赖。朱棣称帝后,任命其为内官监太监,并赐其“郑”姓,从此,便称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死后,第六次下西洋归来的郑和被仁宗任命为南京守备太监。他去世的时间尚无定论,一说是卒于第七次下西洋归途之中,即1433年;一说是回来后卒于南京,即 1435年。

郑和下西洋不是简单、孤立的事件,而是永乐时期文治武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永乐时期,成祖初设内阁、决定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屡伐元朝残余、遣使通西域和派遣郑和下西洋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影响明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明朝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强国,为了彰显其大国地位和稳定周边局势,成祖在继承洪武时期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遣使四出,“宣德化而柔远人”,以和平方式竭力构建明朝视野中的世界新秩序。正如《明史·郑和传》所言:“当成祖时,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西洋则(郑)和、(王)景弘,西域则李达,迤北则海童,而西番则率使侯显。”郑和出使时所捧成祖对西洋各国国王和头目的敕书中言:“尔等只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郑和家世资料》)宣德六年(1431年),面对暹罗欺凌满喇加一事,宣宗遵循永乐时期的做法,责令暹罗国王改正,言:“朕主宰天下,一视同仁,尔能恭事朝廷,屡遣使朝贡,朕用尔嘉。比闻满喇加国王欲躬来朝,而阻于王国,朕度之必非王意,皆王左右之人不能深思远虑,阻绝道路,与邻邦衅,斯岂长保富贵之道!王宜恪遵朕命,睦邻通好,省谕下人,勿肆侵侮,则见王能敬天事大,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明宣宗实录》卷76)以上诏令明确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和明朝对自身的国际定位。

网络配图

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从苏州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其中前六次都在永乐时期。由于宝船靠风力行驶,故每次出航都在冬季东北信风期,返航在夏秋东南信风期。前三次主要在南海、南洋群岛和南印度洋一带。在此基础上,郑和在第四、五次下西洋时开辟了新的航线,首次到达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东岸、非洲东海岸等地,将下西洋推向高峰。2002年,英国退役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发表其研究成果,认为郑和的分遣船队于1421—1423年间到达美洲,引起世界震惊。当然此论还需进一步严密论证。

郑和率领的船队是一支混合船队,最多的一次为208艘。除最大的“帅船”即宝船外,还有用于护航的战座船、装载食物的粮船、载运淡水的水船、运载军需和装备的马船等。每次远航的人数在27000人左右,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管理。主要领导为宦官,有正使太监、副使监丞、少监、内监,其下有掌管文书和负责外国朝贡的舍人;有掌管远航粮草和各国贡品的户部郎中;有负责外交礼仪的鸿胪寺序班;有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谕和从事翻译的通事;有通晓天文和海洋气候的阴阳官生;有精通医术和营养保健的医官医士;有充当礼仪队和负责防御的旗校、勇士、力士等武官和军士;有负责航行、船舶维修的火长、带管、舵工、水手、班碇手、铁锚、木艌、搭材等。从中可以看出,郑和的远航船队是一个流动的复杂的特殊组织。

当然,远航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东南亚局势不稳,弱肉强食,有些国家与明朝为敌;各种反明的海盗势力横行海上,所以远航必须要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除了自卫以外,还可用以歼灭海寇,制止内乱。在七次远航中,郑和船队一共动用了三次武力。首下西洋时,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旧港(也叫三佛齐国)的海盗头目、广东人陈祖义企图劫掠宝船,郑和得到密报后用计铲除了海盗势力,生擒了陈祖义,带回国处死。第三次返航时,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阴谋用重兵劫夺宝船,郑和发觉后,带兵攻打空虚的王城,以少胜多,生擒了国王,保护了船队。第四次下西洋时,郑和帮助苏门答腊的合法国王平定了与其争夺王位的叛乱者,结束了苏门答腊的多年内战。郑和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化险为夷,不辱使命,秋毫无犯,深得西洋各国的欢迎,确保了远航的顺利进行,把大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传播于海外。

网络配图

尽管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十分明显,但政治目的主要通过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来实现。由于西洋诸国远离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中国,且大多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并不密切,有的甚至毫无联系,加之海上交通不畅,他们无力与中国交往。明朝要维持万国来朝的局面,必须承担巨大的外交成本。除了厚往薄来、不计成本的贡赐贸易之外,郑和船队携带大量的中国货物在远航途中进行着广泛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银器皿、铜钱、雨伞、烧珠、樟脑、麝香、水银等深受西洋各国的喜爱。西洋的香料、药材、宝石、琥珀及长颈鹿等珍稀动物、海棠等稀奇植物也被引入中国。在尊重各国固有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郑和船队将中国的历法、礼仪、度量衡、建筑、生产技术等传到西洋。西洋各国的绘画、雕刻艺术等也传入中国。中外相互交流扩大了人们的世界视野,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影响是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戚夫人貌美如花见识短浅 败给吕后也是必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当刘邦死后,吕后将戚夫人贬到永春巷舂米,并且把戚夫人的头发拔光,让她带着沉重的枷锁,穿上粗糙的囚服,日夜不停的舂米。为了防止戚夫人自杀,吕雉派兵二十四小时把守。戚夫人本也有机会寻死,可她无法放下自己的儿子,那个远在藩国的赵王刘如意。网络配图戚夫人一边捣米一边流泪,一边流泪一边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

  • 揭秘:宁死不降的惨被斩首的一代猛将王彦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王彦章(863年―923年),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为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早期经历王彦

  • 揭秘诸葛亮的全部家产: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份家庭财产清单充分地表明了诸葛先生是多么的清廉。网络配图“桑八百株,薄

  • 史上最败家的皇帝是谁?一年竟用掉八亿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493年7月,皇太孙萧昭业继承南齐帝位,是为第三任皇帝。在多数人眼里,未继位前的萧昭业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的父亲萧长懋去世,他每次临哭,都是号啕不止,悲痛万分,闻者流泪,只是,转身回到内廷,他就是另一幅面孔——与宫人嬉笑,十分开心。齐武帝去世,他每次都哭得双眼通红,但是回到后宫,安排胡妓列队

  • 受刘邦荣宠一时的戚夫人为何命运惨淡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戚美人产下一子。刘邦非常高兴,取名如意。刘邦常说:“这个孩子像我,甚合我心意。”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王。吕后老谋深算,心计颇深。当刘邦对如意的夸奖之词传入她的耳朵里之后,吕后凭自己的政治嗅觉,隐隐感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老色鬼要废长立幼了。的

  • 他一生在乾隆身边默默无闻 情急之下用这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乾隆皇帝在世88载,临位60年,一生嗜茶如命。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得有机会就饱尝各地名茶、美泉,留下了不少与茶相关的传说。其中有这么一件事儿,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配图相传乾隆南巡,微服出游苏州时,曾在一家茶馆饮茶休息。茶馆中春意融融,茶香袅袅,乾隆一时兴起,不自觉地拿起茶壶给自

  • 朱元璋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这两种解释似乎还不圆满。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

  • 揭秘汉武帝之孙刘贺称帝27天为何匆匆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贺西汉王朝第九位君王,在位一共历时27天,是在位时间非常短的帝王。要说到刘贺为何在位如此之短呢,那完全是其自己作的,套用现代的话来说不作就不会死啊,你想想,一个仅仅在位27天确做下1127件荒唐事,这是何等的荒唐才能做下这么多的荒唐事的啊,真真是堪称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了。他真的能在短短27天内犯下1

  • 孝庄皇太后曾对清朝第一位状元有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贾谊以超人的才学得到汉文帝的重用,一些老臣对贾谊真是羡慕嫉妒恨,就在汉文帝面前总说贾谊的坏话,汉文帝总是不听。后来,有人搞地域攻击,说贾谊是洛阳人,洛阳人在西汉初年以出油嘴滑舌(纵横士)之辈不受人待见。结果,汉文帝真信了,贾谊就被排挤出了中央。西汉末年,朱博到山东某地当太守。当地的官员有摆架子的

  • 崇祯皇帝为什么在上吊前砍下长平公主手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这年正月,凤阳突然发生地震,损失惨重;还是在正月,南京也发生地震;北京出现“星入月”的天象。这三个最特殊的地方接连发生如此奇怪现象,崇祯心想:天意啊!他心力交瘁,连走路的力气都没。大明朝国库空虚,有人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时发现皇宫里有很多金银财宝,纯属瞎谈。崇祯乞求大臣们捐点儿,没有一人吭声。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