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韩信被杀前,张良为什么没有救他?是不能还是不敢?

在韩信被杀前,张良为什么没有救他?是不能还是不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1/22 2:37:4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同样都是“汉初三杰”,为何在韩信被杀前,张良没有伸以援手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想必这样的话不少人听说过。确切来说,如果刘邦没有韩信,4年楚汉战争刘邦根本没有胜算,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大汉400年江山。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对刘邦的汉家天下有着卓越功勋的头等功臣,在刘邦统一天下坐稳江山后,刘邦的皇后吕后,还是暗地里设计将韩信处死。

历史记载,当时,吕后是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于长乐宫钟室杀掉。吕后为何要以如此既见不得人,也见不得天地的方式处置韩信?因为韩信为刘邦平定天下曾立下十大功劳,鉴于韩信的大功,为了使得韩信继续忠心不二且无后顾之忧地“放下心”来继续给刘家天下卖命,刘邦特赐韩信“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血不死,见铁不死”,因此,吕后终于想到办法,在“五不见”的环境下处死韩信。而对于处死韩信这件事,其实刘邦也是默许的。当他知道韩信被吕后处死,几乎就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也没有追究吕后的任何责任。

只能说,对于有着“汉初三杰”、“兵家四圣”以及“兵仙”美誉的韩信来说,追其一生功过,结局可谓悲哉!

对此,有人问,刘邦的开国功臣都被处死了吗?张良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他为何不替韩信求个情?

在大家的印象里,若论及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张良不但早年一直跟随刘邦,而且,在刘邦奠定天下后,张良也是一直为刘邦信任和重用,就连刘邦的皇后吕后都对张良也是蛮尊敬的。甚至,在张良去世后,不但被刘邦封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一并沾光袭封为侯。那么,疑问来了,既然,张良是如此这般地为刘邦和吕后待见,那在韩信遭遇不测之际,张良在哪儿?他怎么连一句替韩信求情的话都没说?何况,张良与韩信二人并无过节,为何张良不愿靠着自己和刘邦与吕后的“铁关系”而出面救韩信一命呢?

其实,这事怨不得张良,因为,张良有张良的难处,而且,张良也并不是不想救韩信,以张良的设身处地,以及角色本身,他是救不得韩信,也不可能去救韩信,特别是当着刘邦或者吕后的面去说情!

在刘邦创建汉家天下大业过程中,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他和韩信一样,对刘邦帝位的缔造都曾创下不世功勋。如果论“功高震主”的成分,如果把握不好,他们二人在刘邦的心中几乎可以是对等的。

比如,张良开始跟随刘邦时,就时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策略,而且还教会刘邦许多用兵用人之道。尤其在平时的攻城略地,张良都是作为军师,鞍前马后一路跟随刘邦出谋划策。就连当时刘邦初入咸阳,正当为秦咸阳宫数不尽的财宝所迷惑时,也是张良劝谏刘邦不要迷恋,赶紧还军霸上。另外,在异常凶险的《鸿门宴》应酬中,也是张良发现情况不对,然后谨慎安排,善巧周旋帮助刘邦虎口脱险。尤其是,在刘邦当年的彭城大败后,也是张良,建议刘邦用利益拉拢韩信、英布彭越三将,正因为刘邦获得了这三人的帮助,也才得以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如虎添翼般上演大反转,从而反败为胜彻底击败项羽。当然,张良对刘邦大汉江山的赫赫功绩远远不止这些。总之,张良对刘邦了解的事情太多,辅佐贡献的功劳也是十分的大。

刘邦与张良,不舍左右

按照古代君臣之间的博弈,如此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显然,张良也是在刘邦的猜忌之中。只不过,张良懂得明哲保身,他在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之时,就开始托辞身体多病,常常闭门不出。后来,随着刘邦地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遵循着时退时进、可有可无的处世原则,从“帝者师”的地位退居“帝者客”,以此化解刘邦对他可能起猜忌心。特别是在大汉初期,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几乎不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是顺水推舟,始终恪守“疏不间亲”的千古遗训。

由此不难看出,在张良本身和韩信角色在刘邦眼里无二的情况下,处于明哲保身下的张良,他是不敢,也不会帮助韩信直接在刘邦,或者吕后跟前讲情的,否则,极有可能会被沦为韩信“谋逆之嫌”的同党,而遭到一起清算,这都是极有可能的。因此,张良没法,也不能成为韩信的救命稻草。

从张良和韩信关系的亲疏来讲,张良与韩信,远远不及萧何与韩信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最后,萧何都没法救韩信,何况张良?

世人都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扶汉灭楚建奇功”传下千古佳话,也就是说,韩信是萧何一手相中的人才,而且在韩信失望逃离刘邦军营的时候,是萧何冒着漆黑的月夜将韩信给追回来,然后力保举荐给刘邦重用的,可以说,萧何对韩信发挥用武之地成名的恩德,可谓感天动地,然而,纵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后人又留下一句千古悲怆之言,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韩信的处死,也是萧何最后领受吕后之命,不但靠着和韩信之前“铁关系”的“高信用度”将韩信给骗过去,就连如何处决韩信的方式最后也是萧何给吕后支招的。

由此,提及韩信的悲剧,就连当初对韩信如此恩义重于山的萧何,到了最后都不敢违抗刘邦夫妇要杀韩信的密令,不得不忍痛将自己一手栽培的杰出将才韩信“拔掉”,试想,当时的萧何是需要顶着多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争斗才做那件事,而韩信与张良,也无非只是在军事用兵之道上的磋商交流关系,他又如何可能会违背着刘邦夫妇铁了心的意愿,去冒死“力谏”希冀可能扭转韩信的命运结局呢?

从忠于大汉江山,忠于主子刘邦的角度讲,刘邦将宅心仁厚,而又懦弱胆怯的刘盈立为太子,刘邦夫妇决心灭掉韩信,实际也是为自己的儿子刘盈将来接班翦除不可控制的威胁,毕竟韩信功高震主,封王一方,个性骜难驯,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就连刘邦对韩信调派都会时常受到韩信的“强行讨赏”,否则不达“目的”韩信是不大好摆布的,那么,刘邦之后,若换作刘盈,想要韩信服服帖帖不做乱,不犯上,则更加没有把握,于是,作为一心忠于汉室,又为刘邦心腹的张良,他是没有理由替韩信在刘邦和吕后面前求情的。

在吕后设计处死韩信的过程中,可以说,张良是作为局外人的视角,没有做出过要救韩信的举动,那是不是说,张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真的对韩信一点“兄弟”间的情分都陌生到丝毫不存在吗?

其实,要说曾经张良救韩信,确切来说,是帮助韩信“免难”的心张良倒是有过。那是在危机还没到来之前,张良倒是劝过韩信需要注意和留心的地方,可惜居功自傲,思想单纯的韩信,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认为那些担忧和自己无关,也没当回事。

张良提醒韩信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就和越王勾践时代,范蠡对文种劝谏的话,文种根本听不进去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与文种相比,韩信的个性更加张扬毫无顾忌。

韩信与张良:一番肺腑之言

正所谓,历史,是一面镜子,所发生故事的前前后后,都似乎是似曾相识。所谓自古君王与臣子之间,不懂君臣之道,以及进退之道,而且还自负不听劝,迟早是要吃亏的,这在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时代,发生在文种身上不足为奇,当然,发生在汉朝刘邦时代的韩信身上,犹如镜中反照一般,似曾相识。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博弈之道莫不如此:功高可以,震主不可以;见好就收可以,强势不罢休不可以;风风火火打江山可以,功成名就不退而求其次不可以。否则,皇帝的心思,昔日今朝明朝,并不是单纯靠着之前的“铁哥们”关系可以臆测前前后后的。正如历史上的韩信,一味自恃功高,却不在平日修炼低调内敛的功夫,当危难来临,纵然曾经有着张良般一起出生入死打拼天下的兄弟,而且看似自始至终还深得刘邦夫妇特别器重,但他也是没法帮到韩信免除杀身之祸的,除了暗自留在心里的那点同情心可以有外。

张良谈为臣之道

总之,韩信的悲剧实在可惜,但无论如何,张良也是没有办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元朝唯一一位汉人丞相:史天泽是何方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汉人官员列表,元朝汉臣,元朝权臣伯颜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史天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在官员任用方面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高级官员几乎全部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数情况下,汉人只能担任中下级官职。其实在元朝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位汉人的丞相,也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位!他出将入相五十

  • 揭秘:汉顺帝刘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保之后的皇帝,汉顺帝墓,刘保后面是哪个皇帝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历史上真实的楚平王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皇帝楚让,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楚平王杀了伍子胥

    对楚平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在中国历史上杀兄夺位成就帝位,大家肯定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这个认知度太高了,而且作为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李世民的功就足以掩盖杀兄夺位的瑕疵。但这种事情远非李世民首创,早在1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一个君王上演过这样的好

  • 什么是楚国“新台故事”?费无忌一张嘴毁掉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楚国北汉是什么时期,楚国地图

    什么是楚国“新台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春秋时期卫宣公主政卫国的时候,卫宣公在儿子急子成年之后,为其迎娶了齐僖公的长女宣姜为妻。然而,当新娘来到卫国后,卫宣公看到她的美色,竟然色心大动,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于是,卫宣公就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派儿子出使宋国,然后,他在淇水之滨搭

  • 耶律倍:文武全才的皇长子,最后为何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瓜尔佳氏成年男子一律斩首,北魏哪一位皇帝被尔朱兆缢死,清朝皇长子

    昨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说了耶律阿保机与弟弟的故事,今天咱们来说说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倍的故事。史料记载耶律阿保机一生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述律平,后妃只记载有一位宫人萧氏。阿保机与述律平伉俪情深,一生荣辱与共。耶律阿保机有4个儿子1个女儿,其中只有第四子是萧氏所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说的就是辽太

  • 大顺军和大西军在李自成、张献忠败亡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末年,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加之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明帝国天灾不断,使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当时的明朝不仅要应对国内的灾荒,还要应对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在关外的威胁。崇祯帝即位之后,为了节约国库开支,决定精简朝廷机构,使得一大批人

  •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的晚年怎么样?为何那么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文帝周勃,汉周勃结局,周勃樊哙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为何晚景如此凄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周勃在西汉建国十八侯中,排第四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和张敖,又领导了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安刘”伟业。事实上周勃在高、惠、文三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周勃晚年却不幸受到汉文帝的猜忌和打压,因被诬告谋反投入监狱,受尽凌辱,

  • 继位仅9个月朱高炽就突然驾崩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果朱高炽比朱棣先死,朱棣为什么让朱高炽继位,朱高炽兄弟争皇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高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胖胖的太子爷朱高炽也颇给人好感。他为人宽厚谦和,与父亲朱棣和两个弟弟性格截然不同。而也正是因为他身体肥胖,喜静不喜动,无法上阵打仗,所以不得明成祖朱棣欢心,朱棣也曾数次动了更换太子的念头。其实按照朱棣的

  • 刘备临死前为何会提拔王平?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刘备曾经两次投奔过(),刘备为何拿起核弹

    刘备临死前为何会提拔王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不是因为他长得有多帅,而是刘备的谋略、整个格局、特别是用人的技巧、方式非常的独特。刘备一生结识,关羽,张飞。拉拢赵云,魏延、黄忠、严颜。拜请诸葛亮、法正、庞统为军

  • 楚平王是怎么好色误国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平王孟嬴,楚平王为什么杀了伍子胥全家,越王勾践的结局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平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古代封建社会,国君是否贤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纵观中国古代史,因昏庸好色而国破家亡者不在少数,虽然有前车之鉴,但还是有不少人置若罔闻,学那夏桀和周幽王,好色误国,春秋时期的楚平王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527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