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名人故事之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对宋朝的改革成功了吗?

中国名人故事之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对宋朝的改革成功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4/1/16 15:09:10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江 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从小勤奋好学,二十岁以前,随父宦游,到过南北很多地方,目睹官僚、豪绅、地主对农民欺凌压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生计艰难,加上北宋王朝对外采取屈辱妥协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国防和财政呈现严重危机。这些情况促使他立志改革政治,为以后实行变法打下思想基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先后担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常州知州以及江 南东路提点刑狱等职,在江 、浙一带做了十六、七年的地方官。他在管辖的地区,显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初步推行革新措施。嘉祐三年(1058年),他被调回了京城。

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不仅使王安石深刻地认识到宋代社会普遍性的贫困化,而且也使王安石认识到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由此王安石进一步认识到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回京城任职后不久,王安石向仁宗呈奉了一篇有名的万言书,就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万言书中畅论政事,陈述富国强兵的计划,为他以后实行变革描绘一幅蓝图,但当时未被采纳。

神宗即位后,想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十分赞赏,于熙宁二年(1069)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立即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管制定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条例的官署),作为领导变法的机构。他从“理财”和“整军”两方面着手,颁布一系列新法。属于“理财”范围的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属于“整军”方面的有保甲法、保马法、置将法和设军器监。新法推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兼并势力,缓和了国家财政和军事危机。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是,变法大大触动了大地主官僚集团 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他虽力排异议,顽强的推行新法,终究寡不敌众,在反对派的竭力诽谤和攻击下,于熙宁七年(1074年)被迫辞职。次年再度拜相,但由于神宗对继续改革失去兴趣,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又与王安石产生了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变法派内部这时也发生了许多矛盾,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而且,自己宠 爱一儿子王雱又病死了,这使王安石受到很大打击,身体又多病,一年后又辞职回到了一一宁。他晚年在一一宁过了近十年的退休生活。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上台,新法被全部废弃。王安石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新法对当时一一哦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列宁曾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生前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王安石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也不忽视艺术技巧的作用。他的政论文分析犀利,态度鲜明,议论宏大,笔力雄健,形成锋利峭拔的艺术风格。如答《司马谏议书》突出的表现了他对守旧派毫不妥协的政治态度和不以个人得失为意的宽广胸怀,寥寥几百字,条分缕析,言简意赅,驳斥对方极为有力。杂记如《游褒禅山记》把游记和说理结合得紧密自然,在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寄寓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受杜甫韩愈很大影响,内容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表现形式多用散体句法,好发议论,造语用字瘦硬遒劲。晚年闲居时写的小诗风格有变化,融情入景,含蓄隽永,有唐人韵味,而触及现实矛盾较少。他也有少量词作,风格高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名人故事之“铁面青天”包公,包公在民间的传说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他生于北宋早期,原名包拯,由于他为人刚直,不怕权势,主持正义,为民申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被人尊称为“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在青少年时代,包拯刻苦读书,他29岁时,终于

  • 中国名人故事之遗臭万年的秦桧,秦桧为何会背上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桧是最大的奸恶之人。在演义小说《岳飞传》中,秦桧更是恶得不可救药。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从而使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桧曾以俘虏的身份被扣留在金国,不久之后,其族人却都被放了回来,并佯称是在被俘虏的时候将看守的金兵杀死才逃回

  • 中国名人故事之宰相之杰张居正,张居正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张居正2岁那年就认得“王日”两字,被家人认为是神童。13岁参加乡试时,他年龄最小,却沉着冷静,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

  • 中国名人故事之爱民如子的海瑞,海瑞在民间有哪些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1514—1517年),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刚峰先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

  • 中国名人故事之千古第一贪和珅,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大清的太上皇乾隆寿终正寝,“天”崩塌了,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的官运和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正月初五,和珅被人劾奏。正月初八,新皇帝嘉庆传旨,将和珅革职查办。朝臣纷纷上书揭发和珅的劣迹,经过讯问核实,给和珅定了二十条罪状,大臣们极力主张严办和珅,将他斩首,而嘉庆念他是父

  • 中国名人故事之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国藩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5年前的二月初四,他的父亲去世了,这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

  • 中国名人故事之百世兵家之师孙武,孙武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历来人们对此都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

  • 中国名人故事之战国第一名将吴起,吴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古代名将之中也有些为人很出格的人物,他们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行为却不符合一般的道德规范,甚至有些过分。战国名将吴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吴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很高,和兵圣孙武差不多,被称为吴子,著有《吴子兵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中国名人故事之军事大师孙膑,孙膑留下的兵书是哪一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是孙武的后裔,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陽谷东北)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商鞅、孟子同时。他的一生坎坷不平,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他早年曾和庞涓一起学习 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妒忌孙膑的才能,就派人把他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所以人们称他为孙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

  • 中国名人故事之“人屠”将军白起,白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将军是以杀人出名的,他们中首屈一指的,自然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白起是战国四名将之一,擅长野战和攻城战。他征战四方,分别与楚国、魏国、韩国、赵国交 战多次,攻取七十余城,是个常胜将军,被誉为中国“战神”。然而,在赫赫战功之后,他也是个杀人魔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