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哪位皇帝娶青楼女为妻并恩爱一生?

历史上哪位皇帝娶青楼女为妻并恩爱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09 更新时间:2024/2/8 17:30:24

唐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原来的名字叫李瀍。27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作王爷,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几个手里转来转去,而他只是尽情的骑马游乐、求仙炼丹,过着极为小资的生活。一次外出游乐时,他在邯郸结识了一位王姓妓女,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让这位王爷喜欢得不得了。李瀍当即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里金屋藏娇。二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即使后来唐武宗做了皇帝。

网络配图

就在他们安享王府生活的时候,大唐帝国的时局却因为立嗣一事而一波三折。当时在位的唐文宗是一位勤劳的皇帝,面对太监干政曾想借助大臣的力量加以铲除,但在甘露之变中遭遇了彻底失败。此后,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大权,就连唐文宗册立太子一事都要过问。最初,唐文宗想立哥哥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惜这孩子命薄,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岁夭折。无奈之下,唐文宗转而立自己的儿子鲁王李永做了太子。这时正受宠的杨妃却不满意李永,总是找各种机会想废掉他。大概是她的害人之心太过虔诚了,没等她真的动手,李永就已经突然死去,连病因都找不出来。杨妃这下高兴了,极力向老公推荐安王李溶。唐文宗这是也在犹豫,宰相李珏这时站出来力劝立唐敬宗第六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经过一番较量,宰相最终战胜了皇妃,李成美顺利成为皇储。

经过前太子李永暴亡的事件后,唐文宗的身体受到严重打击,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他原本计划为李成美举行隆重的行册大礼,但因为这次心结的后遗症却一病不起了。弥留之际,唐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另外两个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却另有小算盘,如果陈王登基,那么有拥立之功的就是刘弘逸与李珏,他们二人日后就要坐冷板凳。所以二人置文宗的圣旨于不顾,公开提出以太子年幼多病为由,提出更换皇太子。文宗想争却只剩一口气,宰相李珏反对了半天,手里没有兵权,也只能是动动嘴皮子。兵贵神速,仇士良立即伪造了文宗的诏令,册立安王李溶为皇太弟,派神策军赴十六王宅迎请安王即位。

网络配图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据《唐阙史》记载,当时安王李溶和颖王李瀍(即唐武宗)都极受哥哥文宗喜欢,而且都住在王爷区——十六王宅。仇良英派出去的神策军是一帮粗人,没有弄明白他的意思,他们一大群人匆匆忙忙来到十六王宅时,却连要迎接哪位亲王都没弄清楚,站在门口傻了眼。宫中的仇良英反应还算快,马上派人一个信任的手下追了上去。然而这人是个脑子明白嘴上讲不明白的大笨蛋,到了王府门口张嘴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长于颖王,应该迎接安王李溶。神策军听到后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该接谁。府里面的安王和颖王都听到了外边的喧哗,但是他们在没有最终确定之前都不敢贸然行动。

两个大男人发怵的千钧一发之际,颖王在邯郸带回的王美眉突然发飙。她极其镇定地走出王府,来到满脑子浆糊的神策军官兵面前,用自己美丽的歌喉大声说:“你们所说的‘大的’就是颖王殿下,颖王身材魁伟,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颖王与你们仇中尉还是生死之交,这等大事,你们可要谨慎,一旦出错是要满门抄斩的!”众人一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说的是真是假。王美眉毫不含糊,转身回府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窥视的颖王李瀍推出来,果然,李瀍高大魁梧,所言不虚。神策军二话没说,立马拥颖王上马,护送至少阳院。后来宦官发现迎错了人时已反悔不急,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几天后,文宗病逝,李瀍即位,即唐武宗。

网络配图

唐武宗继位后,以前骑马游乐的爱好丝毫未减,常常带着他宠爱的王美眉出宫到教坊(即妓院)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他和敬宗无节制的游乐不同,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但是,后期的他过度追求长生不老,逐渐走向了昏庸。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病重,他身边的道士们骗他生病是因为皇帝的名字“瀍”从“水”,与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胜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这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宫中就传出了武宗驾崩的消息,那位王美眉殉节自缢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模样 真的是黑脸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包拯脸是黑色的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百姓对于清官的渴望和拥戴是永远不会变的。因为清官是一心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中国古代清官并不多见,而在这些无数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们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如“铡美案”、打龙袍、铡包勉等一系列

  • 他是最残暴的皇帝 竟然常常蒸婴儿当口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自远古时代起,诸侯之间的攻伐、强国对弱国的吞并、皇室之间争夺帝位、外族的入侵、不同规模的农民暴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频繁的战争。而消灭敌对方的军事力量、占领对方的城市土地,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网络配图在交战双方的军队拼死搏杀、攻城略地的同时,必然祸及无辜的百姓。而在古代农耕社会,敌对双方处于

  • 北宋名相寇准因妒忌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职位越高束己越严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沾光的机会来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

  • 他是明朝第一巨贪 连皇帝的儿子都要向他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了解民间疾苦,对于官员的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为了杜绝贪官,老朱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比如剥皮填草等等,希望为大明朝的吏治清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朱元璋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到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巨贪,他的名字叫做严世蕃。要说严世蕃,先要

  • 司马光认为凡让百姓掏腰包的事他都认为是坏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对司马光这人看得很透,说他认死理,凡是让老百姓掏腰包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坏事儿——司马光不知道,其实大多数老百姓很赞成免役法。苏轼也看到了这一点,找司马光商量,把这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法留下来。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

  • 揭秘刘禅为何要极力阻止他的儿子继任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与黄月英初无子嗣,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怕以为弟弟诸葛亮身体有问题,就将自己的次子过继给了他,并且取名为诸葛乔。诸葛乔在诸葛亮的培养下也成为了一个帅才,之后也被封为了翊武将军。但是诸葛亮却在47岁高龄的时候喜获一子,取名叫诸葛瞻。诸葛瞻可谓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娇宝贝,刘禅对他喜爱万分,在他十七岁的时

  • 宋仁宗沉迷于女色难自拔 常召臣妻进宫享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们的眼里,皇帝老子是天下第一霸,三宫六院,美女万千,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谁敢管他?其实不然,比如,皇上兴趣来了,想跟妃子们繁育皇子皇孙,那情形,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爽歪歪,是可尽兴不可完全尽兴的。因为门外站着一个“敬事房太监”,给他“卡表计时”。也许皇上正在兴头上,太监就在门外高声唱喏了“是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他选择不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

  • 著名的贤后文明皇后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的仁显王后,代王王后是吕氏女吗,司马昭称帝了吗

    王元姬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昭的妻子,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母亲,当时著名的贤后文明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元姬出身当时著名的贵族之家王氏家族,这个家族从王元姬的祖父王朗开始,便开始成为门阀士族,王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她的父亲王肃也是曹魏的大将军,封为兰陵侯。王肃这个人非常有眼光,正

  • 16岁身为中郎将的李典为什么总能让人钦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中郎将,千牛卫中郎将,秦志戬罢赛

    李典是东汉末年之时,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李典为人谦虚谨慎,深明大义,又好儒学,颇有长者之风,军中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李典的简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典的生卒年在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知道他活了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后来,曹丕念在他往日的功劳和高尚的节操,追谥其为愍侯。李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