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词人陈允平,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南宋词人陈允平,他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25 14:12:23

对陈允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人们知道,古时科考是文人们寻求出路的最主要途径。所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龙门翻身。十数年的刻苦读书,也只是为了科举成名,让人生得以步入仕途光宗耀祖。这是众多学子们的共同心愿。从代时起,科考受到极力重视,文人成为朝堂主要的权力执行者,这大幅增加了人们学文参与朝廷各类考试的动力。在这一大背景下,学子们学习的内心动力极强,同时学文的人大量增加,考中的难度自然也大幅增加,学子位的心理压力自然也达到了极限。在心理的强压下,学子位无论考中或考不中,均表现出多种异样的行为。

对于那些考不中的,有的人继续自强不息,有的人则自暴自弃,有些人放浪形骸。在不断的挫折面前,这些表现也是人性的体现,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人性。人性,与所拥有的文才关联度并不大,即使是很有才能的人,在人性面前,也会表现出平庸的一面。这里有就一位,文才高深,在持续的挫折面前,就表现出逃避式的放浪形骸的人性。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词人陈允平。

陈允平的背景

对于陈允平的出生及亡故的具体时间,史册没有明确的记录。据前人考证,其出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215年到1220年之间。有确定记录的是,他出生于南宋末年,是南宋与元朝交接这一段时间内的一名著名的词人。

陈允平的家族是官宦世家。他的先祖陈司直,在五代时因战乱,为了避祸举全家迁居到目前的福建省莆田市。其高祖名叫陈嘉谟,官位当到了右朝奉郎。 曾祖父名叫陈膏,在北宋末年的1115,考中了进士并长期当官。他的祖父陈居仁,以家族荫恩被朝廷授予铅山县尉。他的父亲陈阜,担任承务郎一职。可见,陈允平不是普通人家子女,而是位数代人都为官的公子哥。

立志科考却未能入门,进入官场依靠荫恩

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生活无忧无虑,但陈允平并不是花花公子。他自小就把科考当成登天难事,立志要越过这一道坎,入朝做官成为人上之人。因此,他从小时起就朝着这个目标刻苦读书,且成绩显著,尚未成年时就能作词写文,且立意新颖,文采开始外露了。

对此,清代学者袁钧作了《鄮北杂诗》加以描述:"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在此诗末尾,作者自写了标注: "陈文懿居仁、清敏卓,父子西掖"。)此诗记述了陈允平的家学,主要源于其祖父陈居仁及他的五伯父陈卓,而给他最大帮助的则是陈卓。所史料记载,陈允平学问除了来自于家学外,他后来拜了杨简为师,也增加了许多学问。另外,他长大后进了太学学习,对其学问的增长也大有益处。陈允平拜杨简为师。而杨简在南宋末年,是十分有名的哲学家,后人称他叫"慈湖先生"。这对于陈允平一生,在思想境界上影响甚大。

陈允平由于家族官宦传承,家境殷实,早年生活并没有经济压力,因此过的是富贵文雅没有忧愁的日子。他自已作词对此进行了描述:"萧散云根石上,瀹茗松泉,注书芸阁"。在《鹧鸪天·寿表兄陈可大》一词中,他更是对此进行了描绘:

四壁图书静不哗。里湖深处隐人家。斑衣自斗百家彩,乌帽亲裁一幅纱。

新酿酒,旋烹茶。半溪霜月正梅花。前庭手种红兰树,看到春风第二芽。

这一首词,描述了陈家子弟那种文雅安逸的情趣生活。这样一种家风,也熏陶了陈允平文人风骨的气质,为他后半生看破官途埋下了伏笔。

在世代为官的家风的影响下,陈允平自小立志科考成功,把官场当成人生目标。因此,他把科举视为登天之举,是达成人生目标的唯一途径。然而,虽然他自小时起文才就十分出众,但一山还有一山高,参与科考的优秀人才多如牛,陈允平参考失败了。他开始并未气馁,而是屡败屡战。可惜的是,他同时也屡战屡败,最终数多次参与科考都名落孙山,未能考中,无法进入仕途。

直到公元1243年,他在家族荫恩及托人活动下,得到了一个官职,即姚的县令,相当于当时一个七品官。这离他少年时宏伟的目标,相关十万八千里,更关键的是,他没有功名在身,也就是说,他不是科考出身。这让他在思想上,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宁波府志》记载,陈允平担任余姚县令仅一任后,又转官到严州(当时又称睦州,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里的一个属地)。在这里,他的官也没当多久,后任期满后被罢去官位。

放浪人生,官场反复,最终老于山林

去官后,他不再想着科考的事,也不再去追求当官,而是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间,在江浙皖一带到游玩。他一路从青浦(即如今的上海市青浦)开始,玩到淮泗,再到其伯父陈卓当官的宛陵游戏了一番。在这一路途中,陈允平创作了不少诗词名篇,比如《疏影》、《暗香》等。在这二十余年里,他多数的时间生活在当时的国都临安。

陈允平经历了20余年放游玩生活,到了1275年间,再次进入官场,担任了一个官职,叫"沿海制置参议官"。这一任官是他史册有记录的第三次为官,也是最后的一次。当这一官位一年后,在1278年,此时已经元朝初其,他被仇家诬陷告发,罪名是"约苏刘义谋复宋",也就是说仇家元朝官府告发他要反元复宋。结果陈允平被抓捕入狱。后来他的好友,也是曾经的同僚袁洪解救了他,让他出了狱。

经过这一牢狱之灾,陈允平在重大思想打击下,似乎看破了红尘。他之前跟他的老师杨简学习的哲学及他陈家的门风在他的思想中重新发挥了作用。因此,他从此谢绝了官场,更不再去想科考之事。出狱后,他就闭门不出,并在山林中建造了居所,取名"万叠云",自此隐居山林,直到老死。

结语:陈允平一生文学造诣很是高深,他是格律派词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在青年时期,他就同当时有名的词人张枢、彭老及周密等人酬唱词学。对名士周邦彦,他极力学习其词作风格。陈允平一生创作了120多首词,收录于《西麓继周集》当中。这些词作都附和清真词韵。而《日湖渔唱》一词,在押韵上,又改换为平仄。这些变化,表现了陈允平在审音等作词上的功底是十分深厚的。

在文学上,他有深厚的功底且留给后人的精彩作品众多,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很大。但他一生没能考中科考,官路不畅,也没当过什么有影响力的职位。当受到挫折后,他先是长达二十余年的游玩生活,后隐居山林最终老死。这一生活过程,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另一种人性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掘墓鞭尸的伍子胥是怎么如何找到楚平王的墓?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伍子胥后人,伍子胥掘墓鞭尸民愤,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

    每当一提起伍子胥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冤有头,债有主,楚平王虽然已死,但他的墓还在。想到这里,伍子胥起身对吴王阖闾说:“请大王允许我挖开楚平王的墓地,砍了他的头颅,以平息我心头之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蔡国和唐国打败楚国,占领了郢都。他大宴群臣,论功

  • 从龙功臣的陈平备受器重,为何周勃却一直被排挤?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和周勃的关系,汉文帝周勃,史记周勃世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周勃的故事。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将领就很少能够善终。但同样是功臣,待遇也会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同样是扶汉文帝上位的功臣,陈平就能屹立不倒,而周勃却屡遭打压。为何两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

  •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给自己的舅舅薄昭设置灵堂?他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诛杀薄昭,汉文帝的舅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汉文帝刘恒的故事。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却不是秦始皇的妃子,而是刘邦的发妻吕雉。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很大程度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毕竟秦国历史上曾出过一个宣太后把持朝政

  • 乾隆南巡的原因是什么 乾隆六下江南真的铺张浪费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6次下江南,乾隆南巡01,乾隆几下江南的去了哪里

    你真的了解乾隆南巡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很多人说,乾隆帝六下江南,给清王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实际上不是的。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总支出大概是2000万两白银上下,历次南巡的平均开支差不多只占该年国家财政盈余的5%~10%左右。而且,在乾隆帝六次南巡期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在

  • 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他是如何处理政务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不上朝的皇帝,嘉靖不上朝为什么能控制皇权,万历皇帝为什么30年不上朝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即位后,对朝会制度进行了修改。除了大朝外,朱元璋几乎每天都会举行常朝,接见文武百官,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可是到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帝时,他几乎二十多年不上朝。那么嘉靖帝到底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肯上朝呢?嘉靖帝非常崇信道教,甚至在宫中开辟出专门的地方,

  •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史记中地位并不高?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什么水平,韩信在史记哪个部分,韩信出自哪一本书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史记中地位并不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史记是我国最为出名的史书之一,它由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进行编著,对汉武帝之前三百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和记录。并根据人物的地位不同,在史记中曾经将这些对历史有过影响的任务做了分类整理。但是为什么同为汉初三杰,韩信在

  • 明武宗朱厚照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真的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厚照的母亲是谁,明武宗生母,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按照史书的记载,他是明孝宗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可是明武宗即位后,却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非常冷淡,明武宗在宫中只住了一年多,就搬到了宫外的“豹房”,自此不再踏足皇宫,直到最后死在豹房。古代的时候,讲究“晨昏定省”,早晚要向父母问安,可是明武宗从来不见自己的母亲。我爱历史网

  • 西施在误国灭亡之后是什么结局?她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蠡西施的结局,唐朝灭亡后皇室的结局,西施的真实结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西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花容月貌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当代人非常稀饭用花容月貌这个词语来描述嘴脸俊俏的女性。不过毕竟上这句话的本意实在是描述传统绝世美女西施。信赖许多人都听闻过西施的绝世玉容,不过毕竟上西施却是一个

  • 臧洪在东郡有多得人心?他为什么和袁绍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议潮收复河西,平定商团叛乱,李重进叛乱

    臧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臧洪是汉末群雄之一,当时臧洪非常受到百姓的爱戴,要知道在当时军阀突起真乱纷飞的年代还有百姓喜欢的将领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不过臧洪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出名,因为臧洪之后被袁绍的军队杀死,非常的惋惜。袁绍一生错过那么多次好机会也是有点天命的感

  • 官宦之后的白居易为何能善终?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琵琶行白居易被贬原因,你认为谭嗣同死得其所吗,谭嗣同为什么被杀

    官宦之后的白居易为何能善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唐朝的诗坛有一段真挚令人羡慕的友情,这就是著名的元白之交。白居易是官宦之后,他的祖父曾当过县令,父亲白季庚也是县令,后来因为守城有功升任为徐州别驾,虽然白居易祖父、父亲都不是什么大官,但也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白居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