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终身未出兵日本 幕后隐情让人震惊

朱元璋终身未出兵日本 幕后隐情让人震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87 更新时间:2024/1/21 9:51:02

朱元璋为了做到皇帝的位置打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实力持平的对手,也有实力相差悬殊的对手,但是最终还是化险为夷得到了江山。可是朱元璋却一直都不敢对日本出兵,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呢?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

元朝与日本开战

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

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

朱元璋率军抗战

小小日本,为敢杀大明使臣?这首先与两场历史巨变有关。其一,南灭亡;其二,日本抗元。

南宋灭亡前,中国是日本的榜样。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进行哀悼。可见,日本的“中华情结”何其深厚。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两伐日本,结果船队均被台风摧毁。通过抗元,日本大大提高了战胜中国的信心,对中国也不再崇拜。

网络配图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里,已经失去了正统地位。中国自南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明了。朱元璋鄙视日本由来已久,在他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小丑。

但日本却认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大明与日本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然而,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日本当政者还是寸步不让。他们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什么更撑得住的理由呢?

追寻历史的深处,我们发现:日本当政者的“战略”眼光原因,甚至占据日本对抗中国底气的更大比重。

怀良亲王认为,中国作为一支大陆力量,对外张力极其有限,从未有征服海上岛国的记录,何谈海战胜利经验?

网络配图

所以,这个执掌日本大半江山的王者,虽承认本国实力还没有强到能战胜中国的程度,但料定大明皇帝不敢做蒙古远征军都做不到的事,朱元璋的战争威胁不过是说大话而已,所以自己也来个以牙还牙,放出“大话”—放马过来,俺不怕你!

果如日本所料,尽管日本一再不敬,朱元璋仍然只是大话压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不知他是忌惮日本“神风”,害怕重蹈蒙古之辙,还是韬光养晦,总之后来没和日本一般见识。

再后来,朱元璋在留给接班人的丹书铁券中,明确规定日本为“不征之国”。原来,他从日本的应战书中找回了面子—既然日本称我为“天朝”,自称为“臣”,朕也就宽怀大度,不再追究日本杀使者的事情了。

朱元璋此举看似大度,实则无奈—我不打你了,你也别惹我。大明时期,中日力量虽不对等—大明国力明显高出小打小闹的日本几筹,但从两国对抗的气势上看已呈均势。

元朝进贡

虽然明朝海军发展迅速,但和日本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毕竟人家是岛国人民,靠水而生,海上实力自然很强大。

将士向朱元璋请命

网络配图

这应该是朱元璋不敢出兵的主要原因。其次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敬仰,也满足了大明皇帝的虚荣心,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日本因靠海而居,所以水上实力较强。而朱元璋只是陆地军队比较强大,水军上的实力不如日本。再加之日本多明朝俯首称臣,所以朱元璋也就打消了出兵日本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是三国第一剑圣18岁封喉30岁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魏文帝曹丕说,我学过击剑,拜过很多老师,汉代灵帝、桓帝时有个人叫王越,剑术在洛阳举世无双。网络配图一剑术鼎盛于春秋战国,由于汉高祖刘邦用剑力斩白蛇,因此汉代历朝官民都对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是日日练剑、 家家藏剑,对剑总是爱不释手。但随着东汉后期骑兵的迅猛发展,剑逐渐被刀这种兵器工具所基

  • 宜城公主整治出轨丈夫 竟活剥“小三”脸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一个允许男人三妻四妾的时代,她却无法忍受与其他女人共同分享丈夫。当她得知丈夫拈花惹草、用情不专,性情彪悍的她会做出何等惊世之举?公主在普通人眼里,她们是金枝玉叶、高不可攀,从小长在深宫中,衣食不愁,在众人的宠爱中长大,所以,倘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养成一个娇生惯养、蛮横霸道的脾气是很容易的。而初唐和

  • 趣谈芈月执政41年 武则天并不是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年70多岁,研究秦朝以及兵马俑历史长达40多年的陈景元,其实他的本专业是建筑学,但在多年研究过程中,出版了《秦俑真相》、《秦俑风波》等著作,在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即“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网络配图 尽管这一观点被学术界、考古界多次抨击,他仍不懈坚持。此事近10年前曾被《三联生

  • 西施死因:西施真的是被沉江底而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期的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入了黑暗的历史之中。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后世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常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注意

  • 后宫秘史:荒淫胡太后为了偷情毒杀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显然这种理论在皇室中是行不通的。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皇太后,为了满足自己荒淫无道的生活,甚至把她唯一的儿子也杀死了。网络配图那个被毒杀的皇帝就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他的父亲宣武帝元恪因为有个善妒的皇后,至死都只有元诩这一个儿子。宣武帝死后,五岁的元诩继位,他的亲生母亲,司徒胡国珍之女

  • 能让敌人下马跪拜的将军,为何却下场惨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他打败过铁勒等诸多外族侵略,是我国的对外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不该忘记的战神。一个让华夏民族骄傲的子孙,一个必须让人尊重的英雄!最后死的这么窝囊。薛仁贵(614年-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北魏将领薛安

  • 东晋的权臣刘裕 又一个卖草鞋出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权臣贤妻,与权臣为邻,刘裕是谁的后人

    东晋最后的权臣:史料记载,刘裕(420—422在位)以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子孙自居。祖籍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曾祖刘混时随晋室南迁,客居京囗(今江苏镇江)。刘裕出身帝王之后,官宦世家,但因他的父亲刘翘早逝,家境贫苦,幼年竟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而又贫穷的东晋下级官吏。

  • 真假袁崇焕: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挺袁派中不乏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金庸、阎崇年等,挺袁派的套路则多以《明史》为依托,一再提及《明史》中许多尚存争议的事件鼓噪氛围,其中最为犀利的就是“反间计”和“冤杀”,最后再抒发悲凉之情以博取同情。众所周知,前朝的历史一般都是后人写的,《明史》这部正史是清朝人写的。清朝皇帝对天地会恨的咬牙切齿,

  • 春秋范蠡功臣名就后为何会迅速退出政治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

  • 孔子理想主义者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贵族出身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去世后,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