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理想主义者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孔子理想主义者一生仕途毁于不现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15 更新时间:2024/1/22 4:06:35

贵族出身

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三监之乱后,周公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著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正考父尝朝周,取回《商颂》,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继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临死前,不立己子公子冯,而立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杀掉了孔父嘉与宋殇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

网络配图

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是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军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联军,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孔子从小勤奋博学,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尤其对古代的礼仪很有研究,35岁时已是鲁国的礼仪专家。他把“祖述舜,宪章文武”作为其一生的主要工作,立志吸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人的经验,创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社会。然而,西周末年,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温文尔雅的周礼全然崩溃,原先维持社会政治的“礼乐”制度遭到肆意践踏。当时的鲁国,政权长期受控于大臣,而后来鲁昭公竟然被臣子赶到了齐国。孔子是鲁国的礼仪专家,作为周公的继承人,实在无法接受鲁国的这种政治格局。

为了看望被驱逐出境的鲁昭公,同时希望齐国能够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抱负、实现其理想社会的机会,时年35岁的孔子决定出走齐国,开始他第一次的列国之游。齐景公对于他的到来,虽然非常高兴,还曾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社会有序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态度。

三年后,孔子带着无奈又回到了鲁国。然而,此时的鲁国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目标远大、心怀安邦之志的孔子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暂时打消了出仕的念头,以在家著书、教育的方式为实现政治理想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此后的十几年里,鲁国多次发生大臣叛乱事件,这些叛臣也曾邀请孔子出仕,但均被他拒绝。

网络配图

在孔子的心目中,凡是不符合周礼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去做的。后来,可能是鲁国臣子叛乱不断,以及当时社会风气日趋恶化,鲁国政府开始觉得孔子平常提倡的“忠恕”、“仁政”、“德治”等政见,也许对鲁国走出困境有所帮助。所以,孔子在51岁那年被委以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县长)的官位,开始了“五十知天命”的仕途生涯。孔子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政绩卓著,使得中都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各地纷纷效法他的治理办法。不久,他就被鲁国聘为大司寇,掌管全国的公安司法工作。在孔子任大司寇的两年里,采取礼治德化和政令刑罚兼重的方法,使得鲁国的刑事案件大幅度减少,社会风气大变,逐渐形成了一个民安政清的政治局面。

然而,上述政绩并没有帮助孔子大展宏图,由于孔子一心想用周礼治理国家,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所以反而摧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孔子为了彻底贯彻他的治国理念,向当时实际掌握鲁国政权的皇族“三桓”建议拆除都城,还权威于国君,不料却遭到三桓的猛烈攻击。此后,三桓就处处为难、排挤孔子。无奈之下,孔子只好在他55岁那年,再次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第二次列国之游。十多年中,孔子路经卫、曹、宋、郑、陈、楚,足迹几乎遍及中原各诸侯国,期间受尽了苦难、艰险与凌辱。而他所强调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也到处碰壁,君王们不是以沽博爱贤之名对其敬而不用,就是受臣子反对。而孔子也多次受到生命的威胁。例如在宋国,他受到实际掌握权力的大臣桓魋的诋毁,差点掉了脑袋。《论语》里有一句“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说的就是这段经历。

网络配图

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大的吴国。因此,鲁国的君臣把在外流浪了14个年头的孔子请回了家乡。那一年孔子已68岁。这几年流离他乡的人生阅历,使孔子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鲁国的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于是,孔子本着“尽人事安天命”的态度,本着传承古代政治理想的使命和信念,决定在晚年专心于教授门徒、著书立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曹联手关羽兵败麦城刘备为何不驰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刘备麾下悍将关羽之死是因为当时孙曹联手攻打关羽,而关羽兵力不足导致败走麦城,最后被孙权取其首级。那为什么刘备没有给他增援一兵一卒呢?小编认为是以下三个原因:网络配图第一就是东吴奇袭荆州的不是一路军,而是三路军,一路是吕蒙所部,负责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第二路是孙权潘璋朱然,负责事后擒杀关羽,还

  • 荆轲刺杀技术不是很高超吗 荆轲刺杀秦始皇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王杀驾的行动,荆轲本是无名小卒,但因为这次行动却让他扬名立外,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故事。但是其中值得我们疑问的是:“荆轲身怀高超剑术去刺杀秦始皇,却没有刺杀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事情的答

  • 关羽的性格有多不讨喜?他的死与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关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关羽败走麦城被杀是已经60岁高龄,这放到现在已经是退休的年纪,但是关羽却还亲自出征带兵打仗也是非常不容易了。当时关羽的死让蜀国上下都备受震惊,毕竟关羽在当时已经算是精神领袖了,不过关羽也是有点盲目自信,而且关羽的性格直接导

  • 如果张辽投奔刘备的话 蜀汉五虎将谁会被踢出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辽和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文臣武将易主其实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毕竟乱世之中,人主需要人才来掌控天下局势,而能人志士也需要活命和完成人生抱负的途径。而三国乱世中,这种现象就成为了极为常见的。魏蜀吴三国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你争我伐才达成后来短时间的和平和安定

  • 关羽宁死不进曹营,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在三国雏形形成之前,尚有吕布,刘表,孙权,二袁可与曹操相抗。曹操帐下众多谋士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袁术只有其表!其狂妄称帝的愚蠢做法就足以让他遗臭万年,死无葬身之地!而袁绍,虽然实力很强,但是他却不没有,道,义,武略等十大优势,虽然有人,有钱,有粮,最终仍然是败。(参照,郭嘉的《十胜论》)在剩

  • 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的领导能力如何?他是如何调动身边的资源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的皇帝之位虽然是征战天下才得到的,但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也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有着自己的手下和军队,他则是这个队伍中最核心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成功者,刘邦又有着什么样的领导能力呢?他的经历可以带给

  • 中国智慧故事之假借摔跤捆鳌拜,康熙从小就展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八岁时就继承皇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欺康熙年幼,索尼年老,遏必隆无才软弱,苏克萨哈威望低,横暴专权,屡兴冤狱,栽培死党,甚至乱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康熙对鳌拜的专

  • 忘恩负义的三国武将,笮融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这其中涌现出许多豪杰人物,这其中以魏蜀吴三国势力最大,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有着这样的地位和实力,自然离不开谋士和武将的辅佐,谋士制定计策,武将战场杀敌,而这些人物也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五位大都督,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事迹

  • 中国智慧故事之晋文公退兵制敌,这一战如何彰显其智慧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把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嗣君,设计害死了长子申生,同时也将公子重耳和夷吾逼走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重耳历尽千辛万苦,经过齐、曹、宋及郑国,过着流亡的生活,很多国家对他态度冷淡,有的甚至不肯收留,在曹国,曹共公听说他肋骨长得不同寻常,趁他洗澡时

  • 刘邦主是个地痞无赖,为什么会被选中成为一个亭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自然不缺乏对他歌功颂德的言论,但是在他还在家乡的时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混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痞无赖,却被选中成为一个亭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刘邦到底是哪一点被看重,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呢?一听到“流氓”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