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迷恋道教炼丹:很有可能死于慢性中毒

嘉靖迷恋道教炼丹:很有可能死于慢性中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83 更新时间:2024/1/16 11:35:51

先要说说葫芦中化的事。葫芦有很多用途: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可以做药;葫芦老了以后可以做乐器,葫芦丝吹起来非好听。这种可以吃的葫芦是瘦长形的,在古汉语中称为“瓠”(hù)。

第二种葫芦是很多农村百姓家里舀水用的瓢。这个“瓢”在古汉语中念“匏”(páo)。还有一种就是今天我们大家心目中最经典的葫芦形象———“葫芦娃”的那种葫芦,在古汉语中称为“壶”。瓠、匏、壶是三种东西,但它们都同属一科。

网络配图

马未都

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嘉靖皇帝轶事

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嘉靖皇帝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采集灵芝,并经常吞服假方士们炼制的丹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命宫女们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差点在皇后的床上将嘉靖勒死,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

事后嘉靖皇帝搬出了乾清宫,住在西苑万寿宫,终日修道以求长生。

明朝嘉靖年间流行葫芦瓶造型

本篇的文化主题就是中国的葫芦,当然实物还有葫芦瓶。葫芦瓶是明朝嘉靖年间最为流行的一种造型,它主要跟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个人好恶有关,他非常迷恋道教。

道教的鼻祖是老子,道教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对嘉靖皇帝的影响也非常大。嘉靖皇帝执政晚期对政治不太关心,不上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因为道教在他幼年时对他影响深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嘉靖皇帝小时候是在湖北武当山度过的,那是一个道教圣地。我们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皇家对皇子的教育都是非常严格的,有一套严谨的程序。嘉靖皇帝幼年的时候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他的思想可能就会“跑偏”。他对道教的信仰,就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范围。

网络配图

嘉靖皇帝一生都迷恋道教,天天都在炼丹,有学者认为他就死在慢性中毒上。炼丹跟我们想象的有点儿不同,丹药并不是剧毒的,不然人吃下去马上就会死掉,而是含有一定量的砒霜。极低量的砒霜会使人有点儿兴奋,出现一个假象,面部红润,感觉气色很好。因此就认为炼丹是使人长生不老的一个途径。当时,嘉靖皇帝请了很多文人、大臣写青词。所谓青词,就是虚无缥缈的、和上天沟通的一种文学作品。这些写青词的文官都以此来博得皇帝的欢心。官员里谁能把青词写好,谁就受重用。比如大奸臣严嵩,他就是青词写得好,所以就被提拔上来了,成了首辅———明代的首辅就相当于宰相了。

道教题材青花瓷嘉靖年集中出现

那么嘉靖年间为什么突然盛行葫芦瓶呢?因为这种造型最能讨皇帝的欢心。葫芦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器皿,通过葫芦瓶可以引申这种文化,反映内心的需求。文化是非常抽象的,当我们要让它具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代表物。我们今天看到葫芦,大多数人会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但是在明代嘉靖年间,皇帝看到葫芦,他想到的是他的宗教问题。

网络配图

因为皇帝喜欢,道教开始对瓷器产生影响,道教题材的青花瓷器就在嘉靖时期集中大量出现。青花纹饰中的八卦纹、云鹤纹、葫芦纹、回纹、灵芝纹都是典型的道教题材,造型有葫芦瓶、香炉等,都跟道教有关。我们看到这上面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时国家统治者的期望。道教文化对嘉靖皇帝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葫芦瓶在嘉靖年间非常流行。实际上不仅仅是这种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也很常见,它们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时道教文化的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康熙到底是怎么死的 雍正弑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称得上千古一帝吗,雍正是不是乾隆杀的,雍正王朝是雍正杀死康熙的吗

    我国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么悠久的历史中,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一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我们有过很多出名的明君,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组,也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有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千古一帝康熙帝!网络配图康熙在历史上有很多功绩,为历史做了很多的贡献,他也是我国所

  • 雍正皇帝死亡之谜:曹雪芹为爱情下毒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熙凤之死,王熙凤的死因,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白天还在照常理政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突然加剧,凌晨时就驾崩了。官方记载认定

  • 学识渊博?真实的​慈禧​太后文化素养并不太高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太后的评价,历史学家对慈禧的总结性评价,形容学识渊博的成语

    史记载:慈禧学识渊博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不但深叹其政治手段之高超,而且会被其渊博的学识以及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的精湛造诣所折服。学识渊博。曾侍从慈禧太后的德龄说,慈禧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可说的确是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

  • 真想不到 原来“雍正皇帝”竟是这样即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真想不到作文400字,真想不到的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想不到作文

    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雍正帝究竟是如何继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还是一个悬案。网络配图在民间传说中,大多数人认为雍正帝即位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矫诏篡立说

  • 揭秘: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奸臣李侍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罪过,乾隆杀了谁,乾隆杀言官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

  • 揭秘:慈安作为东宫太后其实比慈禧更有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安太后比慈禧太后的地位高吗,慈禧太后如何对待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非常狠毒

    晚清历史上,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慈禧太后,东宫太后慈安往往会被忽视。因为很多史料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忠厚老实,善良由于而魄力不足,处处依赖慈禧的慈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各位皇帝怎么对她中就可以看出来。慈安,满洲镶黄旗钮祜禄氏人,16岁就被选入宫封为嫔,并且在4个月之内就被封为皇后。网络配图其实在咸丰皇帝

  • 隋炀帝被政绩工程拖垮:下血本坑苦了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炀帝死因,隋炀帝皇后萧氏,财政局对政绩工程

    杨广为了成就自己的圣王之业,让整个帝国陷入到这种全民皆兵、全民皆役的疯狂状态中。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山东、河南一带,水灾成患。可以说,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就是在活给别人看。史料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记录:“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

  • 清朝密史: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平天国残忍,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不内讧能成功吗

    从1860年到1862年,太平军分别三次进攻上海,全都失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当今史学界的论断暂且不说,看看当时人的看法如何?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清军攻克上海附近和江苏一带太平军的七个堡垒,发现一个叫王畹的书生写给忠王李秀成的一封信,这封信看得清军的将领满头出冷汗,因为如果太平军采纳了这个王畹

  • 他以莫须有的谋反被杀害 家人又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这杀父之仇来世再报,谁谋杀了白家信凶手是谁,莫须有真正的意思

    岳飞,字鹏举,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后被追封鄂王,故后人也尊称岳飞为“岳武穆”或“岳王”。那么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是什么结局呢?前妻刘氏,岳飞从军抗金,让刘氏照顾母亲,她“两经更嫁”。后嫁与韩世忠军中一押队,韩让岳来娶刘氏,岳飞只“差人送钱五百贯”而已。网络配图后

  • 北宋短命皇帝哲宗赵煦有明君之德奈何寿命不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哲宗是个怎么样皇帝,我是宋哲宗,哲宗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不记人无心过失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