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皇帝都爱杀功臣,这是什么原因呢?

隋朝皇帝都爱杀功臣,这是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30 更新时间:2024/1/25 7:31:44

隋朝杀功臣虽不比西汉杀异姓王规模浩大,也不比明朝杀功臣肆意残忍,但不论诛杀数量还是冤屈程度,在历朝历代中也排得上号。

开皇五年(585年)和开皇六年接连发生两起谋反大案,所涉官员都曾是北周的名臣大将,也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但在杨坚坐稳皇位后却不受重用,因此怨气满腹。杨坚的解决办法呢?一旦发现谋反的苗头,一律处死。

开皇十七年,桂州发生叛乱,名将虞庆则不愿挂帅出征,杨坚大怒,虞庆则不得不从。班师途中,虞庆则在潭州看到山川形胜,不觉以武将的本能指点何处可以用兵。杨坚本就看虞庆则不顺眼,借此说他谋反,不由分说将他诛杀。

开皇二十年,名将史万岁北征突厥归来,因分功不均而负气求见杨坚,为部下请赏。杨坚正因废立太子之事而不爽,见他大呼小叫,杨素还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他与太子杨勇交好,遂下令杖打他,一代名将就此殒命。

大将王世积见杨坚猜忌功臣,便纵酒享乐,绝口不言政事,但还是被人诬告谋反,也被处死。

因废立太子之事,朝中连兴大狱,政治一片黑暗。名望颇高的高颎也被迫卷入其中,他本着立储以长的传统原则,坚决反对废杨勇立杨广。杨坚本就觉得高颎功高盖主,见此更生疏远之意,后来借王世积案给他栽上谋反的罪名,将他免官。

高颎免官案是杨坚在位期间搞政治迫害的高潮,朝中格局由此大变—他本欲打造一个绝对顺从的朝臣班子,不料伤根动本,给核心决策圈造成严重打击。自此直至隋亡,决策群体在内政、外交、军事等领域接连翻车,眼睁睁地看着隋朝走向失控,毫无回天之力。

杨广比其父更骄狂。杨素为他上位立下首功,他即位后虽将杨素升为尚书令,但对杨素十分猜忌。杨素也明白他的心思,始终担心哪天大祸临头,一直谨小慎微。后来杨素生病了,杨广遣名医给他诊治,却每天催问医官他会不会病死。杨素心知肚明,不吃药而死。

北方文坛宗师薛道衡早年自恃才高,不接受杨广的招纳。杨广即位后,他又不识时务地写了篇《高祖文皇帝颂》,大肆赞美杨坚。杨广认为他是借夸杨坚来贬低自己,对他怀恨在心。后来薛道衡无意中说:现在朝臣办事不力,如果高颎不死,必不至此。杨广大怒,将薛道衡赐死。

为杨广上位立下大功的御史大夫张衡,也因反对大建宫室而被赐死,更不用说当初坚决反对立他为太子的高颎了。

杨坚与杨广的高压政策使朝野一片恐慌,朝臣对他们只是表面服从,实际早生离心,杨玄感叛乱时,留守洛阳的官宦子弟见势不妙,竟有四十多人投降,就是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曾让400名死囚回家过年,背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

  • 李成梁保得辽东边境平安无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李成梁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

  • 明末抗清名将:揭秘史可法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主政之日,当南明展开之初,因是时明祚初倾,世乱纷纷,人心惶惶,史可法处于各方矛盾之焦点,又壮烈死于抗金之前线。因其以死报国之情怀,遂激励南明君臣士子再延明祚一十八年。然由于史可法个人能力之原因,其于南明颓局中的作用可谓未尽其责,

  • 清朝唯一活活累死的皇后是谁?儿子三个月就成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社会,皇后看似是全天下女人羡慕的对象,殊不知她们身上的担子要种的多,既要给皇帝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后宫事务,事无巨细,这种情况下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有的皇后便活活给累死了,比如说今天要讲的这位孝献端敬皇后,可能大家对这个称呼不太熟悉,她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董鄂妃。关于董鄂妃的来历,

  • 诸葛恪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被孙权选为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各大家族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历史的人物,而要说最具有影响力的,诸葛家族一定能排上号。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还有他的兄弟诸葛瑾、诸葛诞,三个人分别效忠魏蜀吴,但是如果论实权,还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能与他相提并论。那么,诸葛

  • 揭秘岳飞是如何被潜规则带来杀身之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字鹏举,二十岁时投军抗金,后建立岳家军,威震抗金战场。但是,在岳家军大败金兵于朱仙镇、正待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明知此去难以复还,但为了保管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气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

  • 揭秘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究竟师承何处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背景下,各诸侯国为了本国家的利益,纷纷展开利益保卫战,此时,法家思想深受统治者的认同。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也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让商鞅根据秦国的各方面展开变法运动。网络配图纵观商鞅的变法措施,其中都融合了法家思想。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生

  • 宋哲宗赵煦是怎样将关羽从人推到神的位置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哲宗赵煦是北宋一代皇帝,他原名叫傭,9岁时登基为皇帝。在位15年,24岁逝世,下葬在现在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因为年少,并没有实权,17岁之前由高太后执政。由于高太后执政时期过于限制宋哲宗掌权,也过分保护,导致宋哲宗的不满情绪,使他感到窒息,这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叛逆心理。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哲宗有5

  • 评刘备死前诸葛亮的功劳:并非不可或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被大吹特吹,被很多人说成“使刘备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好像蜀国的建立全是诸葛亮的功劳一样?那么如果诸葛亮没有参加刘备集团,刘备能不能建立蜀国呢?还是来看一看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做了哪些事,是不是没有他就不行?网络配图诸葛亮先给刘备提了一个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

  • 她是最美皇太后 为何却下嫁给自己的小叔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后下嫁,穿上最美的婚纱嫁给最爱的人,圣母皇太后

    小编今天要跟大家吐槽的是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纵观清朝三百年,尤以清初最为混乱,疑案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清宫三大案了,它们分别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