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是刘邦得天下而不是项羽?竟是为这个

为什么是刘邦得天下而不是项羽?竟是为这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4/1/17 12:30:47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平定天下,取得巨大的成就,固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他善于用人等等,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为人大度,心胸豁达,颇有雅量。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好友,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是,雍齿是个卑鄙小人,曾多次陷害刘邦,有一次差点让刘邦送了命。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他。

网络配图

公元前206年,刘邦成为皇帝后,大封同姓亲友以及自己喜欢的人、合得来的人,像雍齿这样的人当然是没份的。一天,刘邦偶然听到有人在私底下发牢骚,对分封表示不服。刘邦就去向张良讨教。张良沉思片刻,说:“陛下你想想,你平时最恨谁?”说罢,俩人相视一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雍齿!”于是,刘邦马上采纳了张良的计策,封赏雍齿,并决定与雍齿的恩怨就此了结。不仅如此,他还改正了之前的做法,不仅仅分封自己的亲信。

最恨谁就厚赏谁,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厉害。消息一宣布,顿时砸开了锅。明眼人一看,马上明白,刘邦是在笼络人心,但是,不得不对他的胸怀宽广刮目相看。没有度量的人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所以,先前脸红脖子粗着急的那些功臣们,全都欢天喜地不急了,心宽了许多:雍齿都封了,还忘得了我们?

按说,雍齿对自己不仁不义,刘邦根本没必要封他,而且,给自己的死对头分封,这一关很多人迈不过。可这,在刘邦都不算事。他气度非凡,雅量空前,在大汉开朝的困难之际,果断给雍齿分封,赢得了人心,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样的情况,刘邦的老对手——项羽,他却做不到,以至于埋下了祸根。

项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项羽的英勇盖世,绝非刘邦可比。至于领导艺术,项羽也是运用地炉火纯青。天时地利人和,哪一样他都不缺,可这个铁血柔情的汉子,最终却无法成就霸业,当不了皇帝。有人说,器小是一剂毒药,要命的是,项羽偏偏服了这剂毒!因此,纵然他英武强悍,也无济于事,无力回天。

网络配图

好多人一定不会忘记著名的钜鹿之战。在战斗进行到关键的时刻,项羽下令把所有船只凿沉,所有锅碗砸掉,所有帐篷烧掉,只带了三天的粮食,以大无畏的精神鼓舞全军奋勇前进。正是在他的高超领导下,楚军异常神勇,犹如天兵天将,终于大败秦国,锁定胜局。

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不得不提到项羽军中的一个小水兵。当时,在渡河过程中,大家都疲乏至极。这个水兵不满18岁,很是幽默,气场十足。虽然身负重伤,自己还需要人搀扶,可他很会调节气氛,会鼓励人,极其善于做思想工作。讲段笑话,唱句小调,打个拍子,喊段口号,十八搬武艺齐刷刷秀了出来。由于受到他的感染,士兵的情绪大为提振。上岸后,项羽专门派人找到小水兵,感激涕零地对他说:“你是有功之臣,将来一定好好赏你!”

后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定都彭城,于是开始分封行赏。他耍了个花招,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分封的时候,他不论功行赏,跟自己关系好,他就封个大的;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他封个小的。这时,有人提醒他,是不是该嘉奖钜鹿之战的那个立功水兵?可项羽做出很犯难的样子,其实心里是舍不得放血,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让人寒心。不仅如此,即使不得不赏的诸侯,项羽叫人铸了印后,却不舍得发下去,天天拿在手上把玩,直到把方印磨成了圆印,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网络配图

人们终于发现,项羽这个人表面上慷慨待人,其实却小肚鸡肠,立了功却不愿意赏赐。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平日里称兄道弟,礼贤下士,满满都是情怀,可真到该奖赏的时候,却由吝啬君掌控,完全是小器之人。因此,好多人纷纷离开他,追随刘邦去了。

垓下之战,项羽在乌江边被团团包围,落得英雄末路,他放眼望去,心下不由一惊,满眼刘邦的部将怎么自己昔日旧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皇族人口数量:朱元璋百万子孙可悲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网络配图朱元璋鼓励后代多生育 明末皇族子孙近百万人朱元

  • 贵为皇帝 道光帝为何连碗片儿汤都吃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勤俭节约的皇帝了,据史料上说,道光做皇帝三十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二十万两(慈禧太后每天的开支就将近一千两),弄得内务府堂司各官穷得要死,手下的人更是一点油水都没有,大家都怨声载道。不过,道光的节约效果也未必显著。《清稗类钞》里说,宣宗曾经有件黑狐端罩,衬缎稍为大了点,道光便

  • 汉朝一皇帝竟好美男:赏给男宠铜山铸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原本孤苦无依的窦皇后忽然平地里冒出了两个正当壮年的兄弟,颇令吃够了吕氏外戚苦头的文臣武将们起鸡皮疙瘩,惟恐大汉朝冒出一家暴发户外戚,比吕家更不知起倒。于是他们先下手为强,由绛侯、灌将军等出面向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也没有学问,所以不宜封授官职,只好做富贵闲人,而且还要选择一些有操行道

  • 唐宣宗李忱:历史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脑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有聪明的,比如唐宗宋祖;也有傻子皇帝比如西晋的司马衷。更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在唐朝有个皇帝,此人没登基之前,是典型的傻王,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做事迟钝,可一旦做了皇帝,却如换了个人,立刻雷厉风行,办了许多大事,此人是谁,他就是唐朝皇帝宣宗李忱。网络配图宣宗小时候就很木讷,一直被

  • 皇帝刘邦搞定痴情寡妇 智娶皇后吕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芷当初喜欢刘邦,是看刘邦为人和气,行侠仗义,走到哪都有一帮朋友跟着,觉得这人特能办事。也是老板娘为了拉生意,有意叫她对刘邦好点,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好多到店里来。她虽然年轻,却是过来人,身边也想有个男人,在这方面颇能放得开。但事后刘邦却给她讲得明白,两个人只能在一起偷偷生活,不能娶她,原因就是家

  • 为什么说朱元璋伟大?他做了皇帝还不忘初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说史过去发了几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说的都不是好事(只说事,不说人,更不说什么“好人坏人”),有读者说了:“皇帝黑明在路上!”今天所发特邀作者的这篇文章,我不敢说是“粉”(历史研究本谈不上黑或粉,人有黑白,历史学者就要就事论事,要说“黑话”,也要说“白话”),但此文中的朱元璋形象完全是正面的。作者

  • 历史上死得最荒唐的皇帝:晋文公如厕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为名叫姬獳的君主,史称晋景公。在春秋时期天下已经开始争霸了,即使在封国的内部,公室对卿族也要争利的矛盾。晋景公在位期间被楚国打败,争夺霸主失利,在当时看来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到了晚年的晋景公已经失去了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霸主的雄心,开始寄情于生活享乐。寄情于生活的晋景公过的却并不顺

  • 揭秘巾帼英雄穆桂英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穆桂英是明代作家熊大木笔下的一位巾帼女英雄,有关她的故事家喻户晓。她与杨家将一起出征保卫国家,在军事上有很大的才能,屡次获得战争的胜利。穆桂英也是诸多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主人公,但大多数都以她大破天门阵结束,对后续鲜有描述。那么穆桂英怎么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穆桂英因为在战场上和杨宗保交战,将其打败擒住

  •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留下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了皇帝!而三十一岁的多尔衮也很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摄政王!当时的孝庄才三十岁,就登上了皇太后的位置。一个是三十岁的寡妇,一个是三十一岁正当年富力强的栋梁之才!美人与英雄之间,肯定是要演绎出故事的!网络配图福临称帝是

  • 揭秘刘备到底有什么真本事?那么多人追随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小编我有两种看法,第一个是,大家都说的,刘备他是个英雄。第二个就是,曹操说的那一句话。小编先说第一点:刘备他是个英雄。说刘备是英雄的,肯定会有许多人可能难以接受。因为在一般人的心中,刘备是贴别窝囊的。他有两个本事,一个是会跑,第二是会哭。这是《三国演义》给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其实这是大家对我们刘备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