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项伯当初多次胳膊肘往外拐 项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03 更新时间:2024/1/21 6:21:44

项伯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楚汉争霸”时期,项伯可以说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他虽为项氏宗族,深受项梁项羽的信任,然而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却多次“胳膊肘往外拐”,甚至不少人将项羽的败亡怪罪于项伯。那么,项羽被消灭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胳膊肘往外拐的项伯,曾挽救刘邦和刘太公性命

项伯本名项缠,出身楚国贵族项氏,史料虽未记载其具体出身,但应与项梁和项羽血脉关系较近,为项梁的堂兄弟和项羽的叔父。项梁于秦末起兵后,项伯前往追随,后项梁拥立楚国宗族熊心为王,项伯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尹。

汉元年(前207年)十一月,“巨鹿之战”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西进至函谷关,却发现先行入关的刘邦竟然派兵驻守,并拒绝自己入关,项羽一怒之下派兵破关而入。之后,刘邦麾下左司马曹无伤又向项羽透露,说刘邦有割据关中称王之心,顿时令项羽大怒,当即便表示要出兵攻灭刘邦。

项伯当年因杀人被追捕,于下邳被张良所救,于是便连夜跑到刘邦军中,将消息告诉了张良,张良则将消息告知了刘邦。刘邦判断形势后,果断选择了向项羽低头道歉,表示并无背叛项羽之意,成功化解了危机。

“鸿门宴”时,虽然项羽对刘邦已经没有了杀意,但看出刘邦志向远大的亚父范增,却一心想要置刘邦于死地,在数次向项羽示意没有获得准许后,范增找来项庄,借着舞剑助兴的借口,想要趁机刺杀刘邦。

当时的刘邦不知项庄是否受命于项羽,虽然形势危急却也不敢轻易离席,担心因此触怒项羽。又是项伯在危急时刻出手,同样起身舞剑,始终挡在刘邦面前,帮助其化解了性命之危,给张良思考对策争取了时间。

时间来到汉四年(203年),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后又攻陷齐地,项羽派项佗、龙且率兵救齐,结果于“潍河之战”惨败。之后,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则派灌婴南下攻楚,梁地的彭越也趁机攻击楚军后方的砀郡,导致前线楚军与楚地联系彻底被切断,而项羽自己则被刘邦死死牵制在了广武。

为了摆脱困境,项羽多次向刘邦挑战,但刘邦却凭借广武涧的防御工事坚守不出,项羽一怒之下便以身陷楚营的刘太公性命相要挟,希望刘邦与自己决战,但仍被刘邦所拒。项羽眼见刘邦如此绝情,一怒之下便要真的处死刘太公,项伯却以“杀刘太公没有任何作用”为由,救下了刘太公的性命。

除了救刘邦和刘太公之外,英布被刘邦派随何策反后,被项羽派项声、龙且击败,之后项羽派项伯前往九江收编军队,项伯则诛杀了英布的妻子和孩子,结果导致英布彻底倒向了刘邦。

当然,项伯之所以救刘邦和刘太公,也并非完全是吃里扒外,例如鸿门宴,项羽其实并没有完全把握击溃刘邦的十万大军,刘邦逃出生天实际上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又如救刘太公,在刘邦宁愿舍弃父亲也拒不出兵的情况下,杀之不仅毫无用处,只能是徒增杀戮。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项伯的最终结局如何?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项羽死后,项伯、项佗等项氏宗族将领投降刘邦,由于项羽已死,刘邦为了安定人心,不仅赦免了项氏族人,而且对项伯、项佗、项襄等全部封侯。

刘邦虽然没有处罚项氏族人,但却将其全部赐予刘姓,而不许他们再使用项姓,也就是说西汉立国后,项伯已经改名为刘缠。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刘邦第三次封赏功臣,项伯与张良、萧何、樊哙、周勃等十三位开国功臣被确立爵位和封邑,项伯正式被册封为射阳侯,但具体食邑数量失考。

刘邦虽然赦免了项氏族人,也对项伯等人予以封侯,但双方毕竟曾是敌人,因此不可能对他们予以全面信任。因此,项伯归汉之后虽然生活无忧,但却无法参与朝政。

西汉时期的项伯(刘缠),虽然没有了任何权力,但项伯对此也没有什么追求,凭借着列侯的封号和食邑,生活倒也悠闲,最终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去世,倒也算是善终。不过,由于他的儿子刘睢犯罪,没能承袭爵位,射阳侯国被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陆逊和孙权有什么仇(陆逊是被孙权气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在东吴的历史上,陆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在赤壁之战中挽救东吴的周瑜之下。他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外,在很多东吴对外的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吕蒙破关羽夺取荆州,还是石亭之战中击败曹魏大将曹休,陆逊都是东吴方面重要的将领。这些赫赫战功也让陆逊成为东吴孙权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 为什么东吴的大都督命都不长(东吴大都督为什么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终身中阅历了四个大都督,但是这些大都督都不是被贬还是“病故”,都是新奇的非自然死亡的。大都督这个官职是江东集团仅次于孙权绝对指导者,具有十分大的权益,这些当上大都督的人也不是普通人,在孙权手下做大都督的一共有四人。第一个就是周瑜,这个人的功劳就不用再说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决策者。鲁

  • 东吴几大都督(东吴四大都督为什么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db:关键词]

    四个东吴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中周瑜活了36岁,鲁肃活了46岁,吕蒙活了43岁,陆逊活了63岁,周瑜死了3个,吕蒙死了3个,只有鲁肃是正常死亡。周瑜领导了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并于战后建议孙权不要把南郡借给刘备,南郡为基地攻取益州,全据长江以南,怀曹操划江而治,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孙权除了

  • 三国东吴大都督命都不长(东吴的大都督都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大阵营,除了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绝对主角以外,每个阵营中都还有着许多的代表人物。比如曹操手里的郭奉孝,荀令君、五子良将;刘备身后的卧龙凤雏与关张赵马黄。而孙权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显然就是四大都督了,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都是功勋卓著,为巩固孙吴政权立下汗

  • 东吴四大都督排名(东吴最厉害的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db:关键词]

    三国历史当中英雄豪杰可谓是辈出。大家的视线一般都是放在了五虎将或者是诸葛亮上,没去关注吴国。但是,其实在历史上吴国的人才质量却是一点都不比蜀国差,尤其是吴国那四大都督每一位都有着上将之才。我们先从吕蒙说起,吕蒙在这四位当中只能排到第四。吕蒙是一个很厉害的将军,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斩杀关羽,为

  • 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有几个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db:关键词]

    一说到三国,人们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蜀国和魏国,其实吴国绝对不可忽视,它的国土和人口都超过了蜀国。孙权能称霸江东,除了依靠长江天险,更依靠的是手下卓越的文臣、武将。文臣有张昭、顾庸、诸葛瑾、吕范等,武将有甘宁、太史慈、攀张、周泰等,这其中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后期的

  • 鲁肃死后谁是大都督(鲁肃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db:关键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三国志》记载,严峻本是安徽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儒家

  • 鲁肃给孙权的建议(鲁肃劝说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db:关键词]

    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并推举他为荆州刺史,这在历史上称之为“借荆州”。不过,出借荆州一事在东吴集团内部意见并不一致,其中反对的人不乏重量级的人物,如周瑜等。那么,鲁肃为什么极力主张借地给刘备呢?先看看反对的人的观点和理由。周瑜认为,刘备是天下枭雄,还有关羽、张飞这种熊虎之将,必定不会长久居于人下为

  • 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什么样的(鲁肃最早提出二分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db:关键词]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的构想,应该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他对刘备日后的大业所做的规划,这也就是很出名的《隆中对》的来历。只是,这不过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说法,而在正史《三国志》当中,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构想的人却并不是诸葛亮。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又是在什么样的

  • 赤壁之战张鲁(鲁肃赤壁之战的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db:关键词]

    说起三国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敬仰他。当时天下混乱,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鲁肃连自己家里的事都不管,却拿出来很多钱给老百姓。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家的土地买了,然后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