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70 更新时间:2024/1/11 11:14:18

隐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太和四年(230年),魏人隐蕃假意叛魏降吴,成功潜伏到孙权身边当了细作。那隐蕃的成果如何,对东吴的统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一,少有口才

建安十四年(209年),隐蕃出生于青州的一个大户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欢读纵横家的书籍,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的人。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子曹叡即位。随后吴蜀结盟,共同对抗曹魏。蜀相诸葛亮趁机北伐,一度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威震关中;吴帝孙权则施展反间计,派人假作魏振威将军吴质降吴的书信,以此离间曹叡与吴质的君臣关系,但没有成功。

曹叡决定反击吴蜀,以显示自己并非软弱可欺。随后曹叡认为蜀汉君臣互信且内部稳定,而东吴君臣互疑且内部不稳,决定派间谍到东吴做内应,离间其君臣关系,使得东吴无法配合蜀汉攻魏。然后曹叡就苦思合适的间谍人选而挑中了隐蕃,决定派他到孙权身边当内应。

隐蕃与曹叡是如何认识的史书并未记载,不过曹叡当过平原王,封地在冀州平原郡。而平原郡与青州相邻,隐蕃又以辩才出名,应该在本郡很有名声,所以领郡的曹叡听说过他。本身挑选间谍就是十分隐秘的工作,而此次潜伏又是到吴帝孙权身边,所以曹叡应该与小自己三岁的隐蕃在少时见过几面,对他的口才留有深刻印象,才选中了他。

二,假投孙权

隐姓是一个很罕见的中文姓氏,而隐蕃又是隐姓在历史上少有的名人代表,可见隐蕃出身不高,不是世家大族,而是身份较低的寒门子弟。当时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高低,隐蕃身为寒门子弟,自然很难成为高官,所以他才愿意到孙权那里做间谍,好为国立功。

曹叡找到隐蕃,想让他到孙权那里谋求廷尉一职。廷尉为九卿之一,主管刑狱,为最高司法长官。隐蕃的任务就是在孙吴制造大案,借机牵连东吴群臣,好激化孙权与江东世族间的君臣矛盾,瓦解孙吴在江东的统治。

太和四年(230年),隐蕃假意叛魏,投降东吴。为了引起孙权的重视,隐蕃故意向他上书,称赞孙权是明主,而自己是抛弃昏君前来投靠的贤才。孙权见隐蕃写的很有文采,便立即召他入宫。隐蕃于是随机应变,同孙权讨论时局与政务,讲的头头是道,还多次提到刑狱之事,显示自己是专业的司法人才。

当时右领军胡综就在孙权身边陪他召见隐蕃,于是孙权问他这个人如何。胡综回答说:“隐蕃能言善辩,与东方朔祢衡类似,但是才能远不及二人。”

孙权又问胡综,隐蕃能当什么官?胡综回答说::“隐蕃的才能不足以治理百姓,不如让他试一下担任小官。”

然后孙权想到隐蕃擅长刑狱,便让他担任廷尉监。廷尉监为廷尉的高级属官,秩千石,职责为辅助廷尉,权力仅在廷尉之下。隐蕃能由一个默默无名的曹魏降人一下就成为东吴高官,可见隐蕃口才之高超。同时说明孙权对江东世族并不信任,所以重用淮泗集团的北来之人打压他们,这才给了曹叡用间的可乘之机。

三,事泄被杀

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三国志·胡综传)

廷尉监隐蕃担积极结交东吴高官,不仅与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卫将军全琮等人成为好友,还受到他们的高度称赞,被誉为“王佐之才”。

全琮、朱据都是孙权的女婿,也是受其拉拢的江东世族,所以位高权重。东吴群臣见二人都与隐蕃结交,便也前去拜访隐蕃并与之结交。

郝普原是蜀汉官员,后来投降东吴,所以受到一部分吴人的轻视。隐蕃见郝普正是自己想要取代的上司,还是东吴内部的受排挤人士,尤其对他刻意讨好。郝普则见隐蕃与自己出身相似,都是投降东吴的降人,便没有怀疑隐蕃对他阿谀逢迎的意图,还经常向他报怨自己受到的不公。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向镇守淮南的魏将王凌诈降,请他前来接应,意在诱敌深入而重创魏军。王凌贪功心切,对此信以为真,便决定迎接孙布。此时隐蕃已在东吴潜伏一年,成功结交了大批东吴权贵,正考虑如何瓦解东吴统治集团。

如果隐蕃不救王凌,那淮南魏军就要受到重大损失;如果去救王凌,那自己就要暴露,潜伏计划也会功亏一篑。然而隐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给王凌报信。虽然隐蕃逃走失败而为吴军捉获,可王凌却发觉孙布是诈降而逃过一劫。

及至事觉,蕃亡走,捕得,考问党与,蕃无所言。吴主使将入,谓曰:“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孙权派人对隐蕃严刑拷打,让他交待还有哪些同党,但隐蕃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回答。孙权于是派人劝隐蕃,叫他早些交待,不要白白替人受罪。可隐蕃来吴时就抱着必死之心,所以一直不肯说,最后被孙权手下折磨至死。

虽然隐蕃潜伏失败被杀,但他一个人也不肯招供,成功使得孙权对江东世族猜忌更深,怀疑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隐蕃的同党。然后孙权就逼死郝普,囚禁朱据,还重用酷吏吕壹,打压了不少东吴老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丕篡汉汉献帝失去皇位后 汉献帝为何不去找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是汉献帝的叔父吗,曹丕和汉献帝,刘备和汉献帝

    还不知道:曹丕篡汉,汉献帝为何不借机投靠刘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曹丕篡汉后,汉献帝之所以不借机投靠刘备,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三个原因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曹丕篡汉在大众的印象中,曹丕篡汉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曹家代汉,并非一帆风顺

  • 汉献帝退位后都没有死 刘备为什么还要给他发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献帝退位时间,汉献帝为什么叫刘备皇叔,刘备是汉献帝的叔父吗

    你真的了解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终生为傀儡,最终退位,将帝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作为一个亡国之王,下场一般都是凄惨的,而刘协却是其中的特例,可以好好的死去。公元234年,他患了无法治愈的重病而死

  • 历史上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跟诸葛亮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云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赵云之死

    历史上赵云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跟诸葛亮有关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目前我们已知的史料当中,其实并没有详细地记录赵云的死因,只是记录赵云在蜀国因病去世。所以,赵云的死因,就成为了后世很多人猜测的谜团。目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赵云死于年老和心中抑郁,最终导致的猝

  •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还政给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禅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什么不还权给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让儿子刘禅把诸葛亮当成“父亲”,事事问诸葛亮。从此,诸葛亮掌握了蜀汉政权。直至死于五丈原,他都没有将大权“还权”给后来的主子刘禅,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据《晋书》记载,诸葛亮不得不带着数百名士

  • 窦婴最后被处死只是因为他帮灌夫求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窦婴为何非死不可,窦婴是好人还是坏人,汉武帝窦婴

    窦婴最后被处死只是因为他帮灌夫求情?真相是什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窦婴与周亚夫都是西汉时期的名将,都为平定七国之乱而立了大功,成为汉景帝时最显赫的两个功臣,然而二人都不得善终。周亚夫力保刘荣而为汉景帝逼死,窦婴为灌夫求情而为汉武帝处死。为何汉武帝要处死立有大功且与自己同样尊崇儒

  • 关于战败后孟达是什么下场?他在曹魏的待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达真的投靠诸葛亮了吗,诸葛亮为什么害孟达

    关于战败后孟达是什么下场?他在曹魏的待遇如何?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被孙权派兵偷袭,兵败被杀,驻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因为不发兵救援关羽,导致关羽败亡,后果严重,刘备震怒,孟达感觉不妙,随即带着部曲四千余家,投降了曹魏。孟达后

  • 刘备三顾茅庐仅仅是请诸葛亮出山吗 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诸葛亮是故意的吗,刘备为什么请诸葛亮出山

    对刘备三顾茅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君王在建立自己的政治体系之时,大多会采取一些礼贤下士的手段,对于一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放低姿态。因为他们需要这些能人异士的出谋划策,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能够更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或者稳固自己的皇位。比如,三国时期群雄争霸,为什

  • 作为刘备麾下的军师 诸葛亮都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之前的军师是谁,刘备在袁绍手下时的军师是谁,刘备的军师都是谁

    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的军师,都做过哪些贡献,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三国时期,刘备作为了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取得了很多地方的统治权之后,就把国家的重任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作为军师,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到如何治理国家上面,还推行了各种各样的新政策,把地方上的地主和土豪势

  • 蔡京是如何打压苏轼的?他们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陷害苏轼的人下场,苏轼差点被杀了吗,黄庭坚苏轼米

    蔡京是如何打压苏轼的?他们之间有何恩怨?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1102年,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刚登基才两年的宋徽宗赵佶起复权相蔡京,蔡京重掌大权后,将曾经的政敌共三百零九人打成“元佑奸党”,并在皇宫德殿门外树立“元佑党人碑”,将这三百零九人的姓名刻在碑上昭示天下。蔡京对所谓的元祐奸党

  • 刘备在没有三顾茅庐之前 诸葛亮身为隐士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帮助了刘备什么,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过哪些胜仗,诸葛亮茅庐在哪里

    对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是在“隐居求志”,还是“躬耕陇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隐居求志”牌匾在纪念诸葛亮的很多景区,经常能见到“隐居求志”的牌匾,诸葛亮也被赋予了“寄情山水、悠然忘世”的隐士形象。诸葛亮出山之前,究竟是在“隐居求志”,还是“躬耕陇亩”?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