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蹇硕是什么来历?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蹇硕是什么来历?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4/1/17 16:37:29

蹇硕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宦官,而仗着自己手握重权的蹇硕,大意轻敌,最终被当时身为大将军的何进所杀。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中平六年(189年),宦官蹇硕联络十常侍赵忠等宦官,劝他们跟自己一起除掉大将军何进。可赵忠等人却选择出卖蹇硕,导致他被何进杀死。既然蹇硕与赵忠同属宦官集团,为何却要支持外戚何进呢

一,入宫为奴

蹇硕出身贫寒,早年迫于生计,不得已入宫当了宦官。后来汉灵帝见蹇硕长相俊美且身材健壮,所以对他十分亲近。

当时东汉局势不稳,内忧外患不断,朝廷一方面要与羌胡等部族频繁作战,另一方面又要镇压黄巾军。汉灵帝对此十分忧虑,蹇硕学过军事谋略,便主动为汉灵帝建言献策。所以汉灵帝对蹇硕更加信任与亲近,使得蹇硕成为后宫中重要的宦官之一。

二,灵帝宠臣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了巩固自身权势与压制妻兄大将军何进,便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即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佐军右校尉淳于琼、佐军左校尉夏牟。

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后汉书·何进传)

西园八校尉之首为蹇硕,直接受皇帝指挥,统领司隶校尉以下官员,即使是大将军何进也要受其节制。蹇硕由官卑职小的小黄门一跃成为位高权重的上军校尉,地位丝毫不比张让、赵忠等深受汉灵帝宠信的十常侍差,可见汉灵帝对蹇硕的信任远超他人。

蹇硕虽然成了西园军元帅,汉朝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但对手握大权的何进仍是心怀恐惧,便鼓动汉灵帝将何进调到凉州平乱。何进对此心知肚明,于是以兵力不足,需要派人招募新兵为由推脱进兵,一直留在洛阳不走。

三,对抗何进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担心皇太子刘辩即位后无力掌控局势,会受制于他母亲何皇后和舅舅何进,便想要传位给小儿子刘协。随后汉灵帝找来蹇硕托付后事,叫他立刘协为帝。不久汉灵帝去世,皇位空悬。蹇硕也失去了最大的后台,只有拥立刘协为帝,才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后汉书·何进传)

蹇硕知道皇太子刘辩最大的外援就是何进,决定先杀掉何进,这样刘辩就孤立无援,那自己就可以拥立刘协为帝。随后蹇硕就以商议善后事宜为名,邀请何进入宫,准备趁机将其除掉。但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是故友,便以眼睛示警,使何进得以逃过一劫。

蹇硕见何进逃走,还躲入兵营,只得暂时放弃杀掉何进的打算,承认刘辩即位的合法性。随后刘辩就即位为帝,即后少帝,由何进辅政。何进深恨蹇硕,便大力招揽袁绍等名士,商议对付宦官集团。

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闭上合,急捕诛之。”(后汉书·何进传)

蹇硕对此感到害怕,于是写信拉拢中常侍赵忠等人,说:“何进与何苗兄弟独揽大权,又和天下士人商议除掉先帝左右,就是要消灭我们呀!只是我手握禁军,他们才有些犹豫不决。现在应该关闭宫门,把他们都杀掉。”

蹇硕此言有些道理,毕竟东汉朝廷经常就是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轮流控制,两个集团为了争权多利而互相残杀。外戚窦武就想要除掉宦官集团而结束宦官乱政的局面,可惜失败被杀。何进为了拉拢士族集团,自然也要诛杀宦官,不过何进本身就是靠着宦官的帮助而上位,所以只想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宦官,不打算除掉整个宦官集团。

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太后及进之贵幸,胜有力焉。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后汉书·何进传)

赵忠对此犹豫不决,便找来同为中常侍的郭胜商议。郭胜本就与何进是老乡,何氏入宫侍奉汉灵帝也是他一手促成的,所以双方关系很好。郭胜便劝赵忠将密信交给何进,不要跟随蹇硕以卵击石。然后何进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对魏延的真实态度,魏延和诸葛亮关系很好,诸葛亮为什么不重用魏延

    对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在历史上其实是真的好。感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都有点儿带资入组的味道。因为机会太多,照顾太多,提拔太多了。早年魏延名不经传,跟着刘备一起进入益州。谁也想不到,汉中太守的位置,刘备会留给魏延这个后起之

  •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魏延的真实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对魏延后一句,诸葛亮对魏延的真实态度,魏延和诸葛亮关系很好

    魏延是三国蜀汉将领,深受刘备的器重。而魏延也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会引起不断话说的那一个。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到死都在算计魏延,魏延为何不暗杀诸葛亮提前夺权?肯定不会,因为魏延能一直活得那么滋润,离不开诸葛亮的保护,否则,魏延早完蛋了。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唯一有隔阂的无

  • 狄仁杰最后为何能成为唐朝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狄仁杰为什么不反武则天,狄仁杰当过宰相吗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并州晋阳人,是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很多人都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原本是隋朝的高级贵族。而且,李渊和隋朝的皇帝还有亲戚关系,隋文帝杨坚是他的小姨夫,隋炀帝则是他的表弟。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层身份,隋朝末年的时候,李渊起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对韩信意味着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何和韩信的故事,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一句什么名言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军,他和萧何、张良并称“汉兴三杰”。萧何对于成就韩信这一生的宏图伟业有着至关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想当初,誉为"兵仙"的韩信之所以辅佐刘邦打败战神项羽,全赖萧何"月下追韩信",力荐之下才得以登台为将,大展其军事奇才。然,功成

  • 顺治皇帝到底是得病去世还是出家当了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顺治为什么当和尚,"克罗恩病是什么病,可以治愈吗"

    关于顺治的死因,有2种说法,那么这2种说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呢?顺治皇帝到底是得病去世还是出家当了和尚?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从顺治帝登基后不久,多尔衮便不让孝庄母子相见,经常是几个月才见一次;并且在多尔衮的专权之下,孝庄太后不得不委屈自己跟儿子,多尔衮甚至让顺治帝称呼自己为“皇父”

  • 传闻左良玉拥兵八十万,为什么还打不过清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左良玉打不过李自成,清军到底有多狠

    众所周知左良玉是明末、南明时期的大将。传闻左良玉曾经拥兵八十万,很多人疑惑那为什么他还打不过清军?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他在崇祯初期,跟随游击将军曹文诏,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战后,左良玉与曹文诏都获得了朝廷的赏赐。既然得到赏赐,那说明左良玉没有“打

  • 三国时期魏延与文聘的实力怎么样?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延是刘表手下吗,魏延原来是谁的手下,魏延和姜维谁厉害

    魏延,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两人是三国时期的猛将。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这两位猛将各有特点,而相同的地方也很多。两个人皆勇猛善战,都善于守城,独当一面,而且,武力上也不分伯仲。在演义中,刘琮投降曹操之后,献出了荆州,刘备

  • 曹丕想企图取汉献帝的时,曹节是什么样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献帝曹节的爱情,曹丕杀曹彰,汉献帝曹皇后

    曹节是曹操的女儿,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被杀之后,她被立为皇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企图取汉献帝而代之,便派使者去向皇帝索要传国玉玺。汉献帝对此无可奈何便想要交出玉玺,可皇后曹节对此极力反对。曹节是曹丕的妹妹,为何反对哥哥篡位呢一,出身名门曹节

  • 古代三年一次选秀 皇帝要不完这么多秀女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秀女没选上怎么办,清朝的选秀,古代皇帝选秀

    还不知道:古代秀女太多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言: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做“后宫佳丽三千”,知道在皇帝的后宫中,有非常多的女人,她们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也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的斗争。玩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比较好奇,后宫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皇帝难道不知道她们之间的

  • 在历史上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和唐玄宗的关系,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子,杨广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魏征和唐太宗最为李世民的贞观君臣,缔造了贞观治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和业绩,堪称绝唱。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史书的记载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凌烟阁功臣之一的魏征是君臣知遇的典范,魏征经常犯言直谏,李世民虚心纳谏,一唱一和,可谓是相得益彰。从魏征的经历来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