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历史上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在历史上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3/12/16 4:38:33

魏征和唐太宗最为李世民的贞观君臣,缔造了贞观治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和业绩,堪称绝唱。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在史书的记载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凌烟阁功臣之一的魏征是君臣知遇的典范,魏征经常犯言直谏,李世民虚心纳谏,一唱一和,可谓是相得益彰。

从魏征的经历来看,他并非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臣子,从跟随隋朝武阳郡丞元宝藏开始,分别为瓦岗寨、窦建德、李唐等隋末割据势力效力,一生六易其主(元宝藏、瓦岗寨、李唐、窦建德、李唐李建成、李唐李世民)。

这样的人生经历跟后来那个经常作死和李世民争吵的著名谏臣完全不搭配,“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因为政治需要暂时放过魏征,但并不等于未来不翻旧账,只看唐朝开国功臣裴寂(因支持李建成,晚年被李世民流放到四川,死于当地)在贞观年间的下场就知道,李世民的报复心还是很强的。

何况,当初魏征可是竭力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的主谋之一,魏征显然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芥蒂之心,而魏征的经历也会让李世民不放心,如何活下去?并且活得很滋润是“玄武门之变”后的魏征需要仔细考虑的大事。

对于帝王来说,臣子必须要对他有帮助才会受到重用,要有让帝王离不开他的作用才不会担心被清除,否则,李世民迟早会报复魏征曾经劝李建成杀掉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让自己变得有用?

魏征的忠心是让人怀疑的,毕竟他有前科,哪天要是李世民倒了,魏征保证又会跟随下一个主子,所以,在李世民麾下,魏征不能当忠臣,想当也当不了,要是隋唐时期有《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话,魏征的名声不会比号称三姓家奴的吕布更好(隋唐时期的很多名臣都有多次易主的经历)。

于是,魏征把自己重新包装定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谏臣,魏征这个谏臣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国家大事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李世民监督某些政治集团,并在李世民有需要的时候对某些大臣予以弹劾,对相关事宜提出谏言。

为什么这么说?唐朝的建立离不开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他们甚至可以决定皇权的归属,隋唐时期,有这个能力的还不仅仅是关陇贵族集团,还包括当时著名的五姓世家,隋唐皇帝源出一脉,他们在执政时,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遏制这些顶级贵族世家的发展,防止他们威胁到皇权。

在这个基础上,皇帝就需要一部分能和这些贵族世家作对的臣子,帮助皇权削弱关陇贵族集团和五姓世家等政治势力,魏征给自己的定位中就以帮助李世民监督和弹劾这些贵族世家为主,而且,魏征不是秦王府的旧臣出身,不会和他们形成利益团体,也能帮助李世民监控那些居功自傲的秦王府旧臣。

因为关陇贵族集团、五姓世家、秦王府旧臣在朝堂上的位置举足轻重,魏征要干得这个活实际上是很得罪人的,但魏征不得不如此,否则,体现不出来他的重要作用,而李世民也乐意魏征干这个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世民因此重用魏征,让其成为帮自己在朝堂上冲锋陷阵的打手,并给予魏征相应的地位和权势,魏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变成了贞观名臣,双方各取所需。当初的皇太子李建成麾下人才无数,也只有一个魏征进入到了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榜,位置还相当靠前,很显然,魏征的作用让李世民很满意,他们之间的这种政治交换关系是比较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昭帝刘弗陵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他真的是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弗陵与上官皇后,汉武帝为什么传位给刘弗陵,汉昭帝刘询简介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时期的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汉昭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容易被低估的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作为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他在位期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不但收拾了汉武帝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同时也为汉朝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公元前94年,刘弗陵出生于

  • 在京城做官不到三年就离开了长按,李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白为什么想做官,李白做官经历,李白当了多久的官

    李白是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唐代的一些诗歌里明里暗里含有李白并不迷恋官爵的意思,比如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本人写的《梦游天姥吟离别》:安能摧

  • 明朝时期的藩王是什么地位?权利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封地最大的藩王,清朝没有藩王,古代藩王封地一般多大

    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 。在明朝建立后没多久朱元璋就正式分封藩王。从1370年开始,朱元璋先后分封了25位藩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明朝长达276年的历史上,不同的时期,明朝藩王和地方官员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大体上来说,前期藩王可以影响甚至领导地方官,后

  • 韩馥是谁?他最后为何没能守住冀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馥手下全部将领,冀州刺史韩馥,汉末韩馥拒让冀州

    汉末三国时期冀州在当时是北方人口最多的州,初平二年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既然冀州如何重要,为何韩馥要将其拱手相让呢?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出仕为官韩馥出身颍川大族,可能是南阳韩氏

  • 朱常洛作为帝王,怎么会深陷明末三大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十大杰出帝王,明朝朱家自相残杀,明朝朱常洛死后皇位给谁了

    朱常洛是个可怜人,童年可怜,就算做了皇帝,却还是麻烦事缠身,明朝末期的宫廷中发生了三大疑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和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泰昌帝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的儿子,也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儿子。但他还是在万历之后做了大明的皇帝,可惜他这位皇帝屁股还没有坐热就离奇去世了

  • 雍正为什么要派人宣讲《大义觉迷录》?是心虚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王朝谁泄露考题,雍正和谁是一派的,雍正王朝考试题怎么泄露的那集

    众所周知关于雍正的皇位怎么来的,一直都很有争议,很多人都觉得康熙并未传位给他,那么雍正为什么要派人宣讲《大义觉迷录》?是心虚吗?雍正六年秋天,甘陕总督岳钟琪正坐着一顶八抬大轿,慢悠悠地被抬着要进总督衙门。正当轿子要进府衙的时候,突然窜出来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封信,对着轿子中的岳钟琪说:

  • 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太史慈参加赤壁之战了吗,东吴为什么没有猛将,东吴大将武力排名

    众所周知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太史慈用的笔墨颇多,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大将太史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辱使命,能言善辩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他从小喜欢学习,曾在郡中任奏曹史。当时正好赶上州牧和郡守之间有嫌怨,双方的是非曲直还没有分清,

  • 太史慈为孙氏大将,为什么不是十二虎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手下的所有武将排名,孙权手下大将前十排名,孙权的都督为何都短命

    历史上的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是东汉末年江东名将,那么既然是孙氏大将,他为什么不是十二虎臣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太史慈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虽然江东东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其着墨不多,因此

  • 为什么说崔日用是“官场泥鳅”?他总能转祸为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崔日石,崔明姬是好的吗

    隋唐时期的博陵崔氏是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被称为唐朝“官场泥鳅”、“官场不倒翁”的崔日用便是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三房。崔日用最初考中进士,被分配芮城县担任县尉。他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为官之道,思虑深远,但一直没有机会出头,直到他遇上了武则天。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从洛

  • 汉文帝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汉汉文帝,汉朝有多少个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什么关系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解决诸侯国问题,对外则是继续奉行和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