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临时前托孤给张昭 孙权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张昭的

孙策临时前托孤给张昭 孙权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张昭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81 更新时间:2024/1/17 17:07:55

还不知道:孙策和张昭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08年,曹操领兵亲征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领全州降曹,之后曹操又在当阳击败刘备,下一步,曹操就要对江东展开攻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江东群臣无不色变,以张昭为首的大臣们极力主张投降。

众所周知,东吴的君主虽然是孙权,但东吴基业的真正奠基人却是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孙策临终前曾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在史料记载中,孙策临终真正托孤的只有张昭一人。

作为东吴的托孤大臣,张昭却不像蜀汉诸葛亮那样闻名后世,究其原因是孙策赋予张昭的使命是保证孙氏集团的权力平稳过渡,虽然孙策也对张昭说过“君便自取之”的话,但他并没有赋予张昭与之对应的权力,反观诸葛亮则手握大权,所以张昭达不到诸葛亮那样的评价实属正常。

此外,孙权晚年性格多疑,而张昭则性格刚直、敢于直谏,经常借着托孤之名劝谏孙权,令其下不来台,这才造成了后来孙权土封、火烧张昭家门的事件。那么,这起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临终托孤,张昭受命

公元200年,孙策经过南征北战已经基本上统一了江东地区,当时曹操正领兵在官渡与袁绍死磕,于是孙策便想趁着曹操大后方空虚之际,领兵奇袭许都迎回汉献帝,其志在天下的野心暴露无遗。

当初孙策曾暂时臣服于曹操,而曹操也没将这个年轻小将放在心上,于是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将孙策封为吴侯,孙策这才有机会打下江东,而败于孙策的吴郡太守许贡却察觉出孙策的野心,于是秘密写信提醒曹操要提防孙策,建议曹操将孙策征辟入朝。

如果曹操真的以汉献帝的名义征辟孙策入朝,孙策若是接受征召,势必会受到曹操的监视,若是拒绝,就意味着孙策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这样曹操就有理由号召江东豪强起兵讨伐孙策,这样一来,孙策好不容易打下的江东很快便会再次四分五裂。

许贡这一招着实老辣,但可惜他的这封密信还没送出去就被孙策看到了,看到密信内容的孙策暴怒之下诛杀许贡满门,只有其幼子在三名门客掩护下成功逃脱,此后这三人便一直寻找机会行刺孙策。

正在孙策准备奇袭许都前夕,许贡的三位门客趁着孙策外出游猎发动了刺杀,结果孙策受到重伤,生命危在旦夕,在其弥留之际,孙策叫来张昭,将他选定的继承人孙权托付给张昭: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张昭接受托孤之后,当即担起辅佐孙权的重任,命令江东各地属官各司其职,后来又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兵而出,这才让江东众臣服从了孙权。

降曹败笔,遭孙权耻笑

站在张昭的角度来看,孙策临终前将孙权托付到他手中,因此他有义务辅佐孙权好好治理江东,因此对于孙权一些“违规”的举动,张昭向来是直言进谏,也不管孙权身旁有没有人,直接一顿“批评”。

但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自己是君,张昭是臣,张昭经常借着托孤之名来批评自己的,令他在众臣面前丢失了颜面,这不是臣子该有的模样,所以后来孙权对张昭的态度愈加冷淡,乃至于找到机会后还冷嘲热讽了张昭一番。

而这个机会就是当初张昭力主投降曹操留下的后遗症。

当初曹操占领荆州之后,下一步就是进攻东吴,而此时摆在孙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抵抗,孙权自身是不愿投降的,但以张昭为首的江东集团却力主降曹,后在周瑜、鲁肃等主战派的力挺下,孙权抗下压力联合刘备发动了赤壁之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这着实给张昭脸上来了一巴掌,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大宴群臣,孙权就抓住这一点嘲讽张昭,令其颜面无存:

吴王(孙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吴主归功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其实,站在张昭的立场来看,投降曹操并非坏事,首先曹操的实力远超孙权,且手握天子大义,选择对抗不明智,其次,张昭作为江东豪族的代表人物,即使降曹也能获得重用,更何况张昭认为他们投降的是东汉朝廷,而非曹操。

退居不朝,孙权报复

张昭和孙权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父,当初孙权上位时还年轻,是在张昭、周瑜等人的扶持下才稳定江东局面,而张昭是长者且背负托孤重任,再加上性格刚直,因此对于孙权的一些出格举动,张昭向来不假辞色。

而这让孙权十分不喜,后来甚至还因为张昭不给他面子,他恼羞成怒土封、火烧张昭家门,爆发了东吴君臣之间的一次剧烈冲突,而事件的起因则是张昭劝谏孙权不要派张弥、许晏两位大臣出使辽东。

公元232年,魏明帝曹叡不听刘晔劝谏,执意将公孙渊封为辽东太守,可公孙渊反复无常,次年便派人向孙权传达臣服之意,孙权闻之大喜,当即决定派张弥、许晏等人领兵万余携重礼前往辽东,封赏公孙渊为燕王。

东吴满朝大臣都认为公孙渊此人不可靠,纷纷劝谏孙权不要如此大张旗鼓,但孙权听不进去劝告,此时张昭站了出来,极力诉说利弊,但孙权仍不为所动,坚决派人前往辽东,而张昭见孙权一意孤行则十分生气,托病不上朝。

孙权也很生气,认为张昭这是在逼迫他,盛怒之下命人用泥土从外面堵住了张昭家的大门,他的意思很明确,既然你不愿意上朝,那就永远在家中不要出来了,而张昭也是个倔脾气,直接让人从里面用土封住大门,意思也很清楚,就是不出去:

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於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

结果没过多久,孙权就收到公孙渊斩杀东吴使节献给曹魏并吞并兵马礼品的消息,孙权怒不可遏的同时也意识到张昭谏言是正确的,于是多次派人向张昭致歉,但张昭就是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孙权便放火烧张昭家门吓唬他,但没想到张昭把门关得更紧了。

孙权见恐吓不成,便命人灭火,站在张昭家门前等待,张昭这才出来接受孙权的歉意,重新参加朝会。

结语

一个是东吴大帝,另一个则是托孤老臣,两人耍起小性子来就和小孩子一样,这种事情发生在两人身上令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这也足以可看出孙权与张昭君臣之间关系的亲近,而纵观张昭一生,虽有主张降曹的污点在身,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为东吴作出的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策临死战法,孙策为什么传位于孙权,孙策在临死前将国家托付给孙权时

    还不知道:孙权称帝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一生有一子三女,其实从孙权建国之后对待孙策及其后人的结果就能看出来,孙权的器量真的不大,孙策的子孙最后都断子绝孙了。孙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策外号江东小霸王,而在历史上孙策也被评价为类似于

  •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杀了魏延吗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厉害吗,正史魏延是怎样的人,诸葛亮死前为什么要杀死魏延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在中国古代是有名的智多星,他的神机妙算,深谋远虑历来为人们赞叹不已。同时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让人感动不已。蜀汉能在三分天下中占据一席之地,诸葛亮可是功不可没。蜀汉能够崛起,当然不止是诸葛

  • 子午谷奇谋魏延只需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不愿意试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子午谷奇谋能成功吗,魏延奇袭子午谷,名人评价子午谷奇谋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魏延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对于为什么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这一阴谋,我来说一下我个人调查资料的结果。在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子午谷建议之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子午谷这条路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样才能从最基本的角度去分析子午谷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子午谷的基

  • 朱友恭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生的经历,朱次伯,朱友敬

    朱友恭是后梁时期的将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朱温为何还要除掉朱友恭呢一,朱温义子李彦威早年经商,为人轻财重义,喜欢打抱不平

  • 孙策和周瑜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难倒说是娶了大乔和小乔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小乔英年早逝,周瑜和孙策为什么都英年早逝,周瑜为什么36岁就死了

    对孙策和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这个阶段里,要说江东一带最有名望的人,当属孙策和周瑜二人,他们向来有“江东双璧”的美称,不仅英姿勃勃,能力出众,更是最终抱得美人归,分别迎娶了江南美女姐妹花大乔和小乔,简直羡煞众人。虽然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

  • 曹奂是曹魏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帝曹奂,曹魏最后一个皇帝叫什么

    曹奂是燕王曹宇之子,曹魏的末代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明帝曹叡死后,其养子曹芳继位,曹芳是三国魏国继曹丕、曹叡之后,第三位皇帝,他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任城王曹彰的孙子,曹楷之子。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兄弟等人一起出城祭拜高平陵,蛰伏已久的太傅司马懿,

  • 孙策和孙权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与孙策有什么关系,孙策会是孙权杀的吗,孙权对孙策的儿子怎样

    还不知道:孙策和孙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更强,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军事班底、政治班底。打下一州之地。军事上连曹操也曾和吕布相持不下,攻不下南阳。总不能说明曹操的军事水平差吧。另外陈宫等人和吕布勾结总不能说曹操的政治水平差吧。何况孙策当时只有二十六岁。孙策前

  • 董卓杀了袁绍一家(董卓给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db:关键词]

    放走袁绍,非董愚蠢,实为不得已而为之。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年少时有人曾言:卓“少好侠,常游羌中”“性粗猛有谋”董卓少时家境殷实,且颇擅武力,养成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为取得羌人首领的支持以及控制整个羌族部落,董卓大散家财,用于招待和笼络各个部落的首领。羌人一方面对董卓骄横、粗暴的性格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公孙瓒带多少兵马(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刘备在干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各路诸侯可谓各显神通。泗水关下、虎牢关前,皆刘、关、张大显神威,那么赵云呢?小编常有疑问,公孙瓒为何没有带赵云出战?赵云在干嘛呢?难道公孙瓒“雪藏”了赵云,要保存实力?其实不是,我们来看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战后公孙瓒身上发生的事吧!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袁绍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都有谁(十八里诸侯讨董卓的盟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db:关键词]

    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联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从董卓进京开始,天下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