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布辕门射戟仅仅是展现勇武吗 纪灵退兵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辕门射戟仅仅是展现勇武吗 纪灵退兵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9 更新时间:2023/12/18 16:04:0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事实上,正史中的吕布,并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他的智谋绝对远超我们大多数人!辕门射戟也并不仅仅是展现勇武那么简单,其背后的深意,才是令纪灵退兵的真正原因!

正史中的吕布

众人对于吕布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中,吕布虽然号称天下第一高手,但他的名声,着实一般,尤其是先后投靠又诛杀两位义父,使得天下人对其人品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虎牢关前,张飞的“三姓家奴”之称,更是将吕布打入了耻辱行列,自此以后,但凡提及吕布,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三姓家奴”、无耻小人!

除了名声不佳,吕布在演义中,也以缺谋少智著称!在董卓手下时,吕布前途无量,因为董卓对他非常欣赏,只要护住了董卓的安危,维护了董卓的政权,那么吕布便可以扶摇直上,成为人上人。然而为了一个女人,吕布竟然和董卓翻脸了,这太令人意外了!世界上漂亮的女人那么多,吕布何必为此和董卓翻脸?真的是没见过女人?诛杀董卓,击败董卓政权,岂不就是自毁前途?

别看董卓之后,吕布仍然耀武扬威,然而事实上,以他的才能,根本不足以问鼎天下,他最好的前途便是跟随董卓,维护董卓的权威!对于吕布来说,诛杀董卓,完全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除了自毁前途,吕布在后续同曹操的作战过程中,也屡次犯错!陈宫是多么有才能的人,当年他辅助吕布拿下了曹操的老巢,把曹操打得非常狼狈,结果就因为吕布不听劝,在手中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硬是要去和曹操硬拼,最终被曹操击败,赶出了兖州。下邳之战,面对曹操和刘备的联手进攻,陈宫建议留高顺守城,吕布亲率骑兵在城外袭扰,形成可互相支援的掎角之势,结果吕布不听,整日沉迷酒色,最终被曹操打得大败,殒命白门楼!

可以说,正是因为吕布的种种愚蠢行为,才导致了他最终的败亡!要是吕布多多听从陈宫的话,他不至于败得那么惨,曹操想干掉吕布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演义中的吕布,确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然而在正史中,吕布的形象却并非如此!

首先,正史中的吕布,武功也是非常不错的!虽然他并没有关羽张飞那种“三国万人敌”的称号,但整个三国,也就吕布有飞将的称号,可见他的个人武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正史中的吕布,并非一个莽夫,其智谋比你我厉害多了!就拿辕门射戟这件事情来说,当时纪灵率军三万进攻刘备,刘备抵挡不住,于是向吕布求救,当时吕布手下大多数人的建议都是坐山观虎斗,因为刘备对于吕布集团来说,也是一大威胁!但是吕布却力排众议,选择了救援刘备,令人大为意外!

《三国志》: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

吕布手下大多数人都建议不救刘备,因为他们和刘备有仇,徐州就是他们从刘备手中抢过来的,而且刘备发展势头非常猛,当年他被吕布打得损兵折将,结果没过多久,他手中又聚起了上万的军队,这种恐怖的敌人,大家怎么能够容忍?站在正常角度,其实吕布手下说得没错,吕布和刘备之间的仇怨不可能化解,袁术消灭刘备,对吕布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站在更深远的角度来看,其实刘备的死,并不利于吕布集团的发展!

一方面,就像吕布在上述文中所说,一旦袁术击败了刘备,那么袁术就可以和泰山寇联合在一起,围攻吕布,到时候吕布将被袁术压着打,留着刘备,至少可以让他帮忙抵抗一下袁术,使得他和袁术之间有一个缓冲。

另一方面,吕布集团的统治内部,并不是非常稳固,有不少人都想趁乱干掉吕布!当年陶谦让位于刘备,把自己手中最精锐的丹阳兵都交给了刘备,但这群丹阳兵对刘备并不服气,因为刘备和徐州的本土豪族走得非常近,以至于当吕布来到徐州后,丹阳兵直接背叛了刘备,选择了拥立吕布!

演义中对于这一情节的描述,是张飞醉酒误事,导致吕布袭取了徐州。然而在正史中,其实这怪不得张飞,因为当时的丹阳兵是主动叛乱,主动联合吕布的,要不是张飞在城中弹压,估计徐州早就落入了吕布手中!丹阳兵和徐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并不是一路人,他们迎接来的吕布,也非世家大族,所以说吕布和徐州那些世家大族的关系,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

众所周知,以陈登为首的徐州大族,一直不喜欢吕布,最终倒向了曹操,然而事实上,在倒向曹操之前,这些徐州大族看好的人,其实是袁术!在此期间,袁术甚至策应陈宫等世家大族发动了夺权行为,要不是高顺机警,及时平定叛乱,吕布早就被干掉了!

说白了,别看吕布是徐州之主,但徐州的那些世家大族并不服从吕布,他们更加倾向于袁术。一旦让袁术击败了刘备,和徐州的这些世家大族近距离接触,吕布内部的叛乱,将会变得更多!到时候吕布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包围,还得时刻提防内部的叛乱,败亡不可避免!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所以吕布决定,前去救援刘备!从上述的记载以及分析便可以看出,正史中的吕布,绝非一个莽夫,人家的聪明程度,远超众人想象!事实上,吕布在丁原手下曾担任主簿之职,而主簿是个典型的文官,一个莽夫怎么可能当得了文官?官场之中的文官,哪一个不是人精?哪一个的智谋不远超常人?

辕门射戟的真相

吕布打定了主意要去救援刘备,但在此战之前,他曾收了袁术二十万石粮食,并不想和袁术翻脸,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辕门射戟!

纪灵和刘备正打得激烈,听闻吕布前来,选择了立马收兵,想探明吕布的来意。恰好吕布也想要和纪灵谈谈,于是吕布就直接将纪灵和刘备等人都邀请到了一块儿,准备劝架!纪灵在对阵刘备上占据优势,所以他其实并不想罢兵,奈何已经到了吕布的地盘,不好翻脸,于是只能听听吕布怎么说。

《三国志》: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吕布对纪灵说,刘备是他的兄弟,其潜台词就是自己不希望刘备受到伤害,但是由于吕布需要袁术的粮草,为了不和袁术彻底翻脸,他不能直接让纪灵退兵,因为这太不给袁术面子了,所以说为了给纪灵一个台阶下,吕布想出了辕门射戟的方法,只要吕布射中了戟上的小支,那么纪灵便退兵。要是射不中,吕布便不管这件事了,任由纪灵进攻刘备。

据推算,吕布距离他的戟,至少有百米以上。而在百米开外射中一个小支,对于训练有素的弓箭手来说,虽然并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只要多射几箭,找找感觉,总归能够射中,但问题是吕布想一箭就射中,这种几率就非常小了!纪灵等人也是久经沙场之辈,冷兵器时代,谁还不会玩个弓箭啊,他对于吕布的判断是可能射中,但绝对不可能随手一箭便射中,所以他当即答应,结果没想到,吕布真的就射中了,令众人大惊!

在场众人,哪个不是战场骁将,哪个不会射箭,可面对吕布辕门射戟的战绩,他们都惊讶了,可见吕布的这一手箭术是多么的强!而经此一事后,纪灵也愿赌服输,选择了就此罢兵,没有再和刘备继续开战,令众人大为疑惑,纪灵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为何他会就此罢兵呢?即便纪灵当时摄于吕布的勇武,不敢不答应,可他回去以后,完全可以撕破脸皮,继续出兵进攻啊!为何纪灵不这么干呢?

事实上,纪灵之所以会退兵,不再继续作战,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古人看重承诺。辕门射戟之前,纪灵不信吕布能够射中戟小支,所以许下了自己的承诺。当吕布辕门射戟成功之后,纪灵只能信守承诺退兵,否则将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在他们那个时代,讲究的是一诺千金,自己当众许下的诺言是必须得遵守的!真正让诺言不值钱的人,其实是司马懿!正是因为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当着天下人的面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夷灭了曹爽三族,才使得众人不再相信诺言,都变成了毫无底线的屠夫!

二、纪灵打不过吕布和刘备的联军。吕布号称飞将,手中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当年吕布投靠袁绍时,愣是凭借这少量骑兵,将黑山军打得狼狈溃退,可见吕布手下骑兵的战斗力是多么的强!虽然当时吕布前来,只带了两百骑兵以及两千步兵,但其后续实力仍然非常强,面对吕布和刘备这两人的联手,纪灵的胜算并不大,所以当吕布表态支持刘备以后,纪灵只能退兵!

三、袁术不想和吕布彻底翻脸。虽然最终整个北方都归于曹操了,但在辕门射戟时期,其实曹操还并不是非常强大,当时天下最大的两个诸侯,其实是袁绍和袁术。而这两人虽然是兄弟,但互相不满,所以他们一直在互相对抗,其中曹操便是袁绍的小弟,袁术为了和袁绍竞争,一直想将吕布拉入自己的阵营,想借吕布之力打击曹操,所以他不愿意和吕布彻底撕破脸皮。

一旦将吕布推入了曹操那边(袁绍阵营),那么袁术手中的筹码便会少了很多,他和袁绍的竞争,就会落于下风。所以说,当吕布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后,纪灵便不能再战了,因为他知道袁术集团的大方针,他们不愿和吕布彻底撕破脸皮!

结语

总的来说,正史中的吕布,其实并不是一个莽夫,他的智谋远超众人想象,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比不过吕布,只不过由于吕布最终战败了,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吕布渐渐变成了有勇无谋的莽夫。在辕门射戟的故事中,纪灵之所以会选择退兵,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纪灵遵守承诺;二,纪灵打不过吕布和刘备的联手;三、袁术不愿意和吕布彻底撕破脸皮!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陆逊是第几个大都督(陆逊当了多少年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db:关键词]

    小编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三国时期,东吴在陆逊之后谁继任了大都督职位?大都督和军师一样是后人对其职位的泛称,把拥有统领全军大全的将军称为大都督。东吴时期的确实施的是都督制度,由于武将多有自己的私兵,所以在诸将以上又任命都督指挥作战。这跟曹操、刘备的军队有些差异,不过曹魏后期也实施都督制度,但没有都督这一个

  • 陆逊以后是谁(陆逊是哪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db:关键词]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年

  • 孙尚香最后嫁给陆逊(陆逊妻子是孙尚香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db:关键词]

    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自要夺取天下之时,便得到多人帮助,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常胜将军赵云等等。而他的感情呢?历史记载,刘备有两个出名的老婆,一个叫做甘夫人,还有一个叫做孙夫人。古代重男轻女,女子留下全名的不多,这位孙夫人也是,只知道她是19岁嫁给了快50岁的刘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我们知

  • 陆逊杀了谁(陆逊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db:关键词]

    公元245年,东吴地一代名臣陆逊,死了,准确的说,他是被气死的,《三国志·陆逊传》载: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实诚的说,六十三岁的年纪,在那个年代也不算短寿,可是堂堂东吴丞相被气死,这好像完全不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但如果我们翻看整个过程,就会发现,陆逊的死,几乎就是一出必然的悲剧!

  • 孙权为什么不喜欢陆逊(孙权为何用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db:关键词]

    孙权自哥哥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之后,奋斗数年,与曹操刘备斗智斗法,虽然最后成功建立了吴国,但个中辛酸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由于早年间经历的苦难,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多疑多思,陆逊之死就跟他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孙权直接逼死了陆逊,按说陆逊对于吴国来说算是肱骨之臣了,但孙权后来却容不下他了,你知道这是为什

  • 陆逊晚年的悲剧(陆逊最优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db:关键词]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相互制约,每个权力集团下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才。有的用对了人保证了政权多年的稳固,有的用错了人致使权势逐步衰落。孙权便是用错人的代表,他生前进行各种惠民政策,剿匪平乱,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宁。但是晚年却在选择下任接班人的时候摇摆不定,导致内部党派相争严重政局不稳。甚至因为错信一人

  • 曹丕坚持重用司马懿的真相是什么?是他不了解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压得住司马懿吗,曹丕在位时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动,曹丕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曹丕是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风云激荡,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们给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代增添了各种颜色,三国有强弱,有争斗,有计谋,各展所长,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最终三分归晋。晋朝能代魏、灭蜀、灭吴离不开一个人的深谋远

  • 李贤是什么人?他真的是被武则天逼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儿子李贤,武则天儿子李贤死因,武则天李贤

    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唐朝宗室、大臣。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这首黄台瓜词,是由唐朝一位名叫李贤的太子所作,后世被人广为引用,而且延伸出‘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样一句话。对于这首诗和这句话,可能

  • 刘备为何不能像刘秀一样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为什么不能成为刘秀,刘邦刘秀刘备,刘秀和刘备谁能力强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和三国时的蜀汉开国皇帝昭烈帝刘备都是历史上依靠白手起家的著名帝王,两个人的老祖宗是同一个人,家庭出身一样,早年的经历一样,也都是趁着天下大乱时趁势而起,可为何一个完成了天下一统,

  • 曹操优势比刘备还要好 诸葛亮最后为何选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后期为什么不用诸葛亮,诸葛亮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诸葛亮和周瑜谁厉害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选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不选择投靠实力强大的曹操,而是跟随了实力最弱的刘备,不仅仅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我们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刘备求贤若渴,三次前往隆中,最终成功地